APP下载

胸中下段食管癌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2020-09-24武宏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剂量学靶区放化疗

武宏奕

(山西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言

食管癌是阳泉地区极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错失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放疗为目前临床中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一项重要手段,临床相关统计指出[1],患者接受放疗治疗以后其五年生存率在20%左右,且多数患者接受放疗以后因肿瘤远处转移以及局部复发未受控制而死亡。为此目前临床为了将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以及生存率提升,逐步加深对放疗技术优化方面的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三种放疗技术应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情况,特选取我院接收的部分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详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中择取3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其中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72.43±0.52)岁;依据卡氏评分(KPS评分),≥80分患者占27例,占比为90.00%,<80分患者占3例,占比为10.00%;依据T分期,T2患者占12例,占比为40.00%,T3患者占10例,占比为33.33%,T4患者占8例,占比为26.67%;依据治疗方式,放疗患者占16例,占比为53.33%,放化疗患者占14例,占比为46.67%;依据TNM分期,Ⅱ期患者占16例,占比为53.33%,Ⅲ期患者占14例,占比为46.67%。纳入标准: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被确诊为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KPS评分在70分及以上的患者;经放疗模拟机X线检查,结果提示病灶长度在7.5 cm以下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远处转移或者锁骨转移情况的患者;中途退出治疗的患者;有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情况存在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均于模拟机下定位,随后实施CT扫描工作,将胸廓入口至腰2椎体水平作为扫描的范围,控制层厚为0.4 cm;借助网络传送CT扫描图像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当中。于CT虚拟图像中将肿瘤区(CT图像中可以辨认的食管肿瘤区域)勾画出,于肿瘤区上端、下端外扩3 cm以及轴向临床靶区外扩1厘米取临床靶区,计划靶区(PTV)即为临床靶区前与临床靶区后外扩0.6 cm,临床靶区左右外扩0.8 cm,临床靶区上下外扩1.1 cm区域。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二野照射(2D-RT)、强调适形放疗(IMRT)以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上述放疗计划的PTV体积一致,上述放疗计划的PTV-G处方剂量均为60 Gy,其PTV-C处方剂量均为50 Gy。控制脊髓剂量在45 Gy及以下,心脏剂量平均值在40 Gy及以下,心脏V40在40%及以下,肺V5在70%及以下,肺V20在25%及以下。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三种放疗技术计划靶区(PTV)剂量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在分析和汇总以后均录入至SPSS 22.0版中处理,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以t检验。数据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实验结果

分析表1数据,IMRT的CI明显高于3D-CRT与2DRT,IMRT100%等剂量曲线包绕的PTV体积百分比高于3D-CRT与2D-RT,HI则明显较3D-CRT与2D-RT低,P<0.05。

3 讨论

食管癌通常呈现不规则、偏心性浸润生长,为目前临床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于中晚期就诊,相关统计表明[2],临床中仅25%左右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通过放化疗的方式控制病情,为此放疗为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一种重要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在20%左右,放疗以后患者通常因局部复发未控制或者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其中局部复发未控制为一项重要因素[3]。放疗技术优化对于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减少放疗治疗对患者健康脏器产生损害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4]。

表1 对比三种放疗技术的PTV剂量学情况(±s)

表1 对比三种放疗技术的PTV剂量学情况(±s)

?

2D-RT为常规模拟定位,将二维图像作为基础,将食管管腔作为中心,以大小基本相同的照射野以及入射角度对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形状肿瘤展开照射,该项治疗方案存在盲目性大、无法满足靶区剂量均匀性要求等缺陷,且无法将靶区当中的剂量分布量化,医务人员无法明确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的剂量[5]。IMRT以及3D-CRT均为将计划系统当中三维重建CT虚拟图像作为基础,其可以确保照射野的照射方向同肿瘤靶区保持一致。IMRT不仅具备上述优势,且可以维持靶区内以及表面剂量相等[6]。

目前临床尚未统一治疗计划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放疗中心与放疗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所选择的指标亦不相同。CI与HI均为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评价指标,其中CI取值为0-1,其取值与1越接近,则表明靶区剂量的适形度越高,而HI数值越远离1,则表明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越差[7]。研究中,IMRT的CI显著高于3D-CRT与2D-RT,表明IMRT具有理想的靶区适形度,且具有剂量分布均匀的优势。该研究结果表明,IMRT计划在胸中下段食管癌临床治疗中应用,其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性指数等均较为理想。

总而言之,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治疗中应用IMRT的效果以及靶区剂量分布均较为理想,但本次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未明确剂量学上的优势是否有利于临床治疗等缺陷,仍需要在今后临床中展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剂量学靶区放化疗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