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2020-09-23高宇
高宇
摘要:众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有着深、浅、难、易之分,不同程度的作品对歌者的技术、能力、情感、理解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对盂姜女声乐作品演唱及艺术处理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探索,秉承尊重经典,致力传承经典,助力再现经典。
关键词:孟姜女;演唱处理;特征
声乐作品《孟姜女》被当代众多音乐教材选为高年级选唱曲目,作品较难。在学习、演唱《孟姜女》这首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引发笔者思考:选择该作品应该具备怎样的歌唱能力?演唱前应从那些方面对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那么又该怎样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如何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做到音色与情感合二为一呢?希望能够通过声乐作品《孟姜女》的分析能够找到答案。
一、咬字与吐字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若想通过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做到字中有声,首先要具备吐字归韵。
作品叙述性较强的特点要求咬字流畅平稳、清晰自如。歌曲中除了易掌握的‘啊、‘大、‘里、‘衣等元音外,鼻韵母eng‘城、‘正、‘孟、‘风、‘蒙、‘逢;ing‘行、‘盈、‘星;ong‘笼、‘空、‘送等字运用较多。在咬字时发‘i、‘e、‘o后略带‘eg,让母音迅速的回归到通道,否则就容易使字模糊不清的黏在嘴上,影响声音清晰、圆润、连贯。同时‘风、‘飞、‘疾、‘过、‘里几个字,音符时值较长。那么在清楚咬字的基础上用气息支撑,吐字时有意识的强调字头的力度就尤为重要。
“哭倒长城八百里”中的‘哭、‘八等字强调字头的力度,同时运用喷口的方法演唱。清晰、明确的掌握歌唱中使用的语言,才可能在演唱中将字、声、韵的结合表现出来,准确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歌曲内容更易产生交流和共鸣。
二、速度与力度
“艺术处理,确切地说,就是进行声音的变化对比,速度與节奏的变化对比,风格变化的对比,以及情绪和情感层次的对比。”我们对每一首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要落实到每个乐句的速度节奏、声音力度上,从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对比体会到歌曲情绪的情感层次。声乐作品《孟姜女》巧妙的运用了快慢板的变化,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紧拉慢唱的“摇版”是传统戏曲中经常使用的,作品中后部间奏转为激烈的快板正是速度变化的精髓,全十六和三十二分音符的短节奏音形使歌声旋律与器乐伴奏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张弛有度。深化了作品主题、不断展开故事情节,仿佛从音乐中能够看见送寒衣路上的孟姜女,感受到她急迫见到丈夫的心情,激烈的场面,烘托出了全曲的高潮。
旋律进行中也有从急速的快板突然变回慢板的部分,尽显孟姜女得知丈夫葬身长城下后的伤心欲绝。
作品中力度的强弱变化几乎全部出现在乐句第一个音,俗话说:“慎始则成半”,所以这对演唱者在声音控制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歌曲两次mp出现在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正月里来、
‘九月里来的起音位置上,在声音柔和、平缓的铺垫下旋律流露出歌曲哀怨、凄凉的情感;第四部分‘大雪纷飞、‘声声血泪声声唤、‘哭倒长城啊三处的音色强处理层层推进,歌声更激动、悲怆内容紧张激烈。
作品也多次运用了mp-f的处理,旋律曲折延绵,强弱对比突出,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思想。落叶飘,秋风凉,孟姜女亲手为丈夫作秋衣,线化为相思、一针一针密密的逢,灵活的表达了相思之情。通过歌唱声音有限度的强弱轻重,鲜明的收放对比,才塑造出了作品中孟姜女痴情思夫、含而不露、刚中带柔的人物性格,烘托出对当时社会悲愤的情感。
三、装饰音
歌曲《孟姜女》中运用了多种装饰音,如倚音、波音等,这些装饰音不仅使旋律的线条更延绵,还让旋律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倚音的运用除了“絮进寒衣伴君行”的‘行外,其他都是短倚音,不占时值,迅速的歌唱在本音前的一刹那。两处波音的运用使音乐的旋律在本音上做了短暂快速的上方二度的波动。
两者的作用相同,使旋律变得轻巧灵活,散发着浓浓的民歌韵味,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此外,作品中还有很多自由延长音的运用,使旋律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塑造的音乐形象更为突出。
四、顿腔、拖腔、哭腔
顿腔是在民族声乐作品平稳连贯的旋律中,适当的产生一些断、顿、截、挫的行腔手法。在歌曲中的应用体现在空拍和换气记号的运用上。十六分音符间的换气停顿与休止,在流畅的旋律线条中造成了顿音、断音,使其音乐变得紧张、浓烈,悲从中来、柔中带刚、有棱有角的音响效果。演唱中,发出本音后气息立即停住,干净利落。声断气不断,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孟姜女》中多次运用了“拖腔”。这种手法将作品调剂的更具有戏剧性特点,生动、饱满了故情节。戏曲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独特性技巧的哭腔在揉入盂姜女中。运用“哭腔”来表现,歌唱者传达出主人公的哀怨、愤怒,表现了孟姜女的满腔愤怒和绝望无助,交织出对当时社会及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更体现出歌曲内容凄凉、悲怆的根源所在。哭腔的演唱除了要具备真情实感外,还要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上,充足的气息,良好的控制,多用胸腔共鸣基础上的抽噎才能形成哭腔、泣声。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包含着多面、广泛的学问,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也是对歌唱者的考验。除了剖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歌唱要素情感表达方面外,还需要对每个字、每个音认真的推敲研究,在不断的实践演唱中磨练演唱技巧,真正融人到歌曲中做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才可能驾驭和演绎更多的优秀声乐作品。
通过对《孟姜女》的研究分析,我深刻地意识到掌握作品信息的意义和重要性,希望养成一定的学习、归纳习惯,并依据研究脉络逐步形成在教育中更系统、多元的教学风格,以其为光,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