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民歌长短调碧草蓝天醉琴音

2020-09-23郭俐俐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长调艺术魅力

郭俐俐

摘要:蒙古族人民历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独特的生活背景形成了蒙古族民歌高亢悠扬、舒广雄厉的鲜明特征。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抒情,节奏舒缓自由、字少声多气息宽广,歌曲感情深沉适合赞美与歌颂。“短调”形式灵活,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歌曲题材广泛常用于即兴演唱。本文简述蒙古民歌长、短调的特点与代表曲目,有助于我们共同学习欣赏蒙古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蒙古民歌;长调;短调;艺术魅力

蒙古族人民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长期游牧生活方式促使他们跃马扬鞭的身影驰骋于蓝天白云和碧草青峦之间,性格粗狂豪放,创作的歌曲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热情洋溢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蒙古民歌的传统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歌曲内容分为“礼仪歌”和“牧歌”,都是从长期生活劳动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精华,歌颂自然、赞美英雄、叙述爱情,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特点,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一、蒙古“长调”

“长调”蒙古语为“乌日汀哆”,乌日汀是长久、永恒的意思,哆是歌,汉语直译为“长调歌”。蒙古族长调民歌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歌词大多是描写草原、骏马,蓝天、湖泊等自然感悟,分为“礼仪歌”和“牧歌”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礼仪歌”多在传统节日及婚庆场合演唱,歌唱爱情、赞美英雄。“牧歌”状物抒情、歌唱家乡、描述生活,多在游牧和搬迁过程中演唱。蒙古人民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对历史文化,道德习俗、哲学艺术的思索和感悟。

蒙古“长调”歌曲的总体特点是:旋律舒缓意境悠长,叙事抒情自然奔放、歌词字数少长声多、情感热烈高亢,声音雄厉嘹亮。在演唱中使用了大量的假声和装饰音,使音域宽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节奏变化丰富。

蒙古“长调”歌词常用两行为一段,在不同韵部上反复叠唱,除了歌曲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华彩装饰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发音技巧,能产生类似颤音的“波折音”,蒙古语称之为“诺古拉”,是形成蒙古长调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长调”歌曲结尾处常用“嗒咿”、“咿吆”等衬音,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形成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和神韵,突显了蒙古长调的音乐美学价值。

长调民歌的流行歌曲有《思乡曲》、《辽阔草原》、《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等,六十年代创作的《走向这高高的兴安岭》和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都是蒙古长调的经典力作。

二、蒙古“短调”

蒙古“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河套平原,那里是半农半牧区域,歌曲创作融合了汉族民歌的因素,篇幅短小节奏整齐,曲调鲜明紧凑,装饰音少,适合即兴演唱。由于短调民歌音域相对要窄,节奏固定、简单易学,所以老少皆宜,深受群众喜爱广泛传唱。短调民歌又叫:爬山调,山曲儿,很多歌曲是用汉语演唱的。

蒙古“短调”民歌的歌词简单,创作取材广泛,一般两行一段,由押韵的两句或四句式组成,节拍相对固定,在不同音部上反复叠唱,灵活性很强。歌词内容几乎涉及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婚礼歌、祝寿歌、情歌、酒歌、叙事歌等。优秀的蒙古“短调”民歌有:《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香如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龙梅》、《诺文吉娜》、《乌云珊丹》等。

也有一些长篇的叙事歌曲如:《嘎达梅林》,叙述了蒙古英雄“莫勒特图.那达木德”保护草原的英雄事迹。《桑吉德玛》则描述了蒙古族姑娘桑吉德玛的美貌,及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蒙古音乐的美學欣赏

倾听一首蒙古族长调音乐《辽阔的草原》的悠扬旋律,配合蒙古乐器“马头琴”的深沉粗犷、圆润宛转的音色,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和神韵。这种艺术境界被中外音乐家们称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人和自然的神情融汇”。

一首古老的蒙古宴会歌《六十个美》,在一首歌词中就列举了六十种美好的事物,歌唱了:山川草原、骏马羊群、鸿雁飞鸟、碧草鲜花、山风溪流、阳光云霞、明月繁星、亲情友谊、哲学爱情等自然人文美好事物,表达了蒙古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音乐评论家们认为蒙古音乐的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离自然最近”,是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是人与自然最亲近的交流。一曲蒙古长调,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长卷,就会感受到一种激动与沧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从蒙古歌曲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对自然保护的唤醒,蒙古“长调”音乐堪称是蒙古音乐美学的“活化石”。

结语

蒙古族民歌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阶段是公元七世纪以前以山林狩猎生活为主要生产方式时代,创作了狩猎文化歌舞、萨满教歌舞等音乐,以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短调音乐为主。第二阶段是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期间,蒙古生活方式向草原游牧形式转变,在短调音乐的基础上,蒙古长调民歌得到很大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形成蒙古族音乐的鲜明风格。第三阶段是十八世纪以后,蒙古族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在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下,长调和短调民歌都得到迅速发展,长调民歌特色更加成熟,农牧文化音乐成为蒙古民歌的主流与代表。蒙古民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与音乐美学贡献,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长调艺术魅力
马背长调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
长调歌王
蒙古族长调在地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