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生命体验与表达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浅释

2020-09-23毛春红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8期

毛春红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的生命体验和表达策略的融合,打开学生生命表达的通道,为学生認知能力的提高服务。本文提出要回顾真实生活,在还原真实中强化生命体验;焕发真实情感,在表达本真中强化生命体验;强化引导点拨,在绽放精彩中强化生命体验。

【关键词】 回顾生活;焕发真情;生命体验

习作的本质不是完成任务,每一个习作主题或是素材,都有着浓烈的生活元素和人文情怀,应该是学生内在生活认知的体验,更是生命的自由表达。所以,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内容相对平淡、真实情感缺乏或者表达完全游离于认知状态之外的情况,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激活自身的生命体验,在表达过程中缺乏对生命视域的关注。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要引导学生的生命体验和表达策略的融合,打开学生生命表达的通道,为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服务。

一、回顾真实生活,在还原真实中强化生命体验

写作的本质是交流、分享和倾吐,学生的写作就应该是对自己生命体验的一种真实反映。因此,习作要回归客观的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元素,避免学生生搬硬套素材,导致习作课堂始终局限在逼仄的空间中。因此,习作教学要重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素材,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构浓郁的习作表达磁场,还原真实而强大的生命体验。

比如部编版五下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篇习作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进行介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因此都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如何写作的策略上,导致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僵硬而缺少生命的气息,有的甚至直接搬运网上收集而来的资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表达体验上,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常用的、富有感情的事物,不仅仅要再现事物的特点,更为关键的是要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情感融入其中。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学生的生命感官就融入其中,更好地促进了表达素养的不断提升。

纵观前后两个教学的对比,学生的习作之所以形成了巨大的差异,主要就在于教师并没有将习作教学陷入机械主义的泥潭之中,更没有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激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其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创作,在表达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意蕴。

二、焕发真实情感,在表达本真中强化生命体验

新课标一直都积极倡导“我手写我心”,习作指导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表达出属于自己内心的真情体验,让每位学生笔下所流淌出来的文章,都充满了情感和灵魂,凸显习作教学的生命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巨大的内驱力,激活学生言语表达的内欲望,形成不吐不快之感。

比如部编版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即景”,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景色,比如喷薄而出的朝阳、缓缓西沉的夕阳、百鸟争鸣的树林、鲜花怒放的花园……如何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直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看到的一种美丽景象,然后从顺序、语言、结构等角度鼓励学生来表达。如此教学,只能让学生再次陷入尴尬之中。笔者则采用了两种方式: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动力。利用周末用手机拍摄自己发现的最美景色,在班级中来一次微型的摄影大赛,看谁拍摄的景色最美——这一过程,解决了学生发现景色、写作素材等问题;其次,在学生拍摄了照片之后,告诉学生学校要开展这样的摄影比赛,不仅要有照片,还得配上介绍词来介绍图片上的景色,随后再相机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有了这样的体悟和感知过程,学生积淀的不仅仅是写作的资源,而是焕发了内心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推动了内在的认知意识,让浓浓的情感融入景色,让生命的体验充分地彰显。

三、强化引导点拨,在绽放精彩中强化生命体验

学生进入到习作创作的实践阶段,需要教师的关注和点拨,但这种点拨不能局限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也不能局限在语言的遣词造句上,更为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本真状态,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将这种生命体验得到真正体现。

比如部编版四上教材中习作1的主题是“我的乐园”,很显然,这篇习作的主题是一个“乐”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选择的材料、结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表达中关注这个“乐”字。为此,在进行习作点拨和引领时,教师要着力关注习作的素材和写作点的选择是否体现了这个“乐”字,比如学生描写自己曾经在这块“乐园”活动时,对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并不能积极体现自己内心之“乐”,并通过自主性评价、互动性评价,多方面吸收其他人的意见,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的过程中。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止步于学生原始化的表达状态,而是在激活生命体验的状态下,鼓励学生更精准地表达,推动学生言语实践素养的发展,让生命体验的精彩在习作中不断绽放。

习作绝不是一件枯燥的技术活,而是源自于生命体验滞后内心的真实需要。将表达与生命体验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