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晋祠唐太宗线刻画看阎立本人物画的绘画风格

2020-09-23郝晓亮

北方文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阎立本绘画风格晋祠

郝晓亮

摘 要:初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这一时期呈现了李诗杜歌、柳骨颜筋、颠张醉素、韩柳散文、丹青神化等文人名士。本文主要研究的人物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拟从晋祠太宗李世民线刻像与阎立本不同时期的人物画展开对比分析,谈谈对唐初画家阎立本绘画风格变化的认识。

关键词:晋祠;唐太宗线刻画;阎立本;绘画风格

一、晋祠李世民线刻像

《李世民线刻像》镶嵌于晋祠博物馆贞观宝翰亭北墙,镌刻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蓝本源于故宫博物院南薰殿藏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画《太宗真容》。线刻像画芯纵:186cm,横:98cm;外有石刻云纹、龙纹雕花墙座纵:31cm,横:12cm,碑上方中央有篆书“唐太宗李世民像”。

碑中唐太宗李世民线刻像,仿真人大小,按比例推算,唐太宗身高应是186cm左右。太宗头戴硬角幞头冠帽,身着窄袖圆领袍服,双肩、前胸和衣襟下摆处绣团龙补服,腰胯环带,脚踏六合靴,人物线刻画像肃穆堂堂,栩栩如生。阎立本绘画艺术溯源顾恺之又融进唐朝恢宏博大的气度,所做《太宗真容》运用铁线描的手法,以刚劲而厚实的线条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太宗李世民一代帝王的个性特征。

二、阎立本与初唐绘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迎来了又一次发展,丰富多彩的初唐绘画就是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唐朝初期,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很高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以山水人物为创作背景的绘画风格逐渐步入历史舞台,阎立本正是这一时期绘画作者的代表人物。

阎立本(约601—673年),雍州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唐朝时期的宰相、画家、官至工部尚书一职,是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绘画师承郑法士。他会工艺,多巧思,能工篆隶书,擅长绘画、建筑,有“驰誉丹青”之说。代表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驾真图》《古帝王图》《步辇图》等。

三、阎立本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历史人物画

(一)《秦府十八学士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早已流失多年。关于该图的名称,北宋欧阳永叔等的《新唐书》、后晋刘耀远等人的《旧唐书》、元代夏士良的《图绘宝鉴》、清代彭勤止、曹子清的《全唐诗》全部记载称该图为《秦府十八学士图》,只有唐朝张爱宾的《历代名画记》中将此图的名称唤为《秦府十八学士驾真图》[1]。《秦府十八学士图》是阎立本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所绘,时年阎立本25岁,在秦王府担任库直它描绘的是李世民属下十八位谋士文臣的肖像(杜克明、房乔、于仲谧、苏远、薛伯褒、褚希明、姚伯审、陆元朗、孔冲远、李元易、虞伯施、蔡克让、颜睿、许延族、薛庄、盖艺成、苏助)。阎立本对于该图的创作主要是为了迎合帝王的审美趣味和政治需要,他需要使该画中的人物表现出惟妙惟肖的感觉,并以此方法来获得帝王及众人的认可。这就使得阎立本既有精湛的绘画功底,又兼具画匠的固有模式格局[2]。此卷中对人物的身形、样貌、衣冠、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鲜活而翔实的刻画。

(二)《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现在学界对《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有所争议,本文认定为阎立本所作的依据主要是北宋富弼对此图所作的题跋。《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向长是51.3cm、横向长是531cm,现在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所绘制的是西汉至隋朝的13位帝王(西汉孝昭皇帝刘弗陵、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文叔、三国魏世祖文皇帝曹子桓、吴太祖大皇帝孙仲谋、三国蜀太宗昭烈皇帝刘玄德、晋世祖武皇帝司马安世、陈世祖文皇帝陈子华、陈废帝陈奉业、陈高宗孝宣皇帝陈绍世、陈后主炀皇帝陈元秀、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祢罗突、隋高祖文皇帝杨坚、隋世祖炀皇帝杨阿摐),加上帝王身边的侍从共46人[3]。

描绘古代帝王的绘画自先秦有之,汉朝之后成为绘画的流行题材。“阎右丞”的该作品创作本意在于让当权者以“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为人生箴言,进而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此图刻画运用厚实刚劲的线条,通过对每个帝王的神情刻畫、仪容姿态及流露出的不同气度,展现不同帝王的形象差异和性格气质。

(三)《步辇图》

《步辇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现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现藏为宋朝描摹,本身材料为绢本,纵向长为38.5cm,横向长为129.6cm。《步辇图》大致绘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时年阎立本40岁),据后晋刘耀远等人的《旧唐书·太宗本纪下》卷四记载:“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作画,记录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即为《步辇图》。

《步辇图》真实记载了吐蕃松赞干布诚心想与唐朝交好,拍大相禄东赞想唐太宗李世民请求联姻的故事,最早见证了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景象;也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时代面貌和社会文化情况,展现了一个文明开放、繁荣昌盛的唐王朝[4]。

(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已年迈体衰,开始追忆往事,为怀念当初一同创立大同帝国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于都城长安太极殿的凌烟阁上,以魏征、房玄龄等24位功臣真容为创作背景作画,即历史上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四、对阎立本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绘画分析

《秦府十八学士图》绘制于公元626年,《步辇图》所作时间为公元641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绘制于公元643年,《历代帝王图》和《太宗真容》具体绘制时间均不详。通过研究分析,《秦府十八学士图》为阎立本早期作品,创作该作品主要是迎合帝王的审美趣味和政治需要,需运用“肖形”的表现方法来获得认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铁线描”这种刚劲的方法来表现,这种画法就是以“点、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唐朝早期绘画的特点,也是阎立本早期绘画风格;《步辇图》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均是阎立本入仕15年之后所作,此时阎立本的绘画风格已些许结合了张僧繇的写意风格。上述二图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原型皆与统治者密切相关,政治色彩浓厚,二图较之《秦府十八学士图》均不设背景,从作者心理活动上分析,或许此时阎立本已不需刻意迎合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因此可以发现阎立本的线条运用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个时期他绘画时线条已经开始出现了轻重、粗细、坚柔等的变化。此种变化能够精准地表现出不同事物的质感、体感,且摒弃了早期绘画中线条中出现的细条与呆滞感的缺点[5];在完成《太宗真容》和《历代帝王图》时,除仍旧保留了南北朝以铁线描为主的绘画风格外,还增添了西域风格,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此二图画风明朗洗练,较多的运用了多种重色,结合晕染的技法,改变了过去平涂和淡彩方法,融合了张僧繇的凹凸法,因而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和真实感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进而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五、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尽管阎立本的人物画大多与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早期作品与后期作品相比较已有明显不同。其早期作品是继承了中土南北朝铁线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用及人物刻画较之后期相比略有不及,早期作品比较注重背景刻画,画中篇幅较多,有杂乱之感,但后期作品其表现技巧相当成熟,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成功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内心世界。他的绘画先是传承家学,后师承张僧繇、郑法士等,绘画水平超越了前朝,阎立本通过自己对绘画的研究和实践,将当时的中国绘画水平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他的人物画是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后人物画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他的一幅幅人物画,反映了初唐盛世人们的精神面貌,再造了当时的中华风采,让我们头脑中浮现了对于盛唐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初唐的绘画艺术及政治活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胡艺.关于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J].美术研究,1980(01):85–86.

[2]韩路.阎立本人物画及其影响探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3):135–136.

[3]伍莉莉.历代帝王图之服饰探析[J].收藏家,2017(06):54–57.

[4]姚玉婷.《步辇图》浅析[J].文教资料,2017(08):69–70+66.

[5]傅兴,董雅.刍议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艺术美学影响[J].国画家,2017(04):73–74.

猜你喜欢

阎立本绘画风格晋祠
点睛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晋祠周柏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