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2020-09-23丁闽江
丁闽江
近日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在记录犯罪与悬疑的过程中,同样深层次地剖析了原生家庭和不良的亲子模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朱朝阳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中,他跟着母亲生活,作为朱朝阳的父母,朱永平和周春红显然就是最为真实的中国父母的写照。作为剧中的隐藏大boss,朱朝阳也在剧情中逐渐黑化,很多观众都觉得长大后他会变成下一个张东升,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朱朝阳的原生家庭——父母自身的婚姻千疮百孔,继而却把这些不开心施加到孩子身上。
我的来访者中,也有许多人在极力整合自己自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性格。令他们感到痛苦的性格缺陷,大部分都来自于童年的不幸与缺失。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现如今也是大众颇为关注的话题。
不和谐的原生家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父母是怎样的,未来的你很可能也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父母的互动模式决定了未来孩子自己婚姻的互动模式。一个男弱女强的家庭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可能会相对稚弱,将来的配偶通常也是强势的;如果是女孩,可能会相对强势,未来配偶也通常会是一个弱势的男生;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沟通模式也影响了孩子将来的沟通模式。比如,习惯于争吵的夫妻,孩子通常不善于讲理。要知道,你会不自觉地复制父母的各种价值观及行为处事方式,尽管你很不认同,尽管你想摆脱,但你仍然还是难以逃出这个怪圈。
2伤害的代际传递
面对原生家庭创伤,如果能把视线放远,我们会发现如果父母没有觉察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很有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教养下一代。因为孩子是借由原生家庭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是用自己被爱的方式来爱其他人的,是从父母平复情绪的方式学习如何自我调节以及面对情绪的,亦是通过亲子关系来认识人际关系的。从认知行为的角度,这叫做行为模式的习得,所以童年创伤很大程度上会在代际间传递。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恶性压力,长大后也可能不自觉地把这样的伤害传给下一代,让悲剧继续发生在下一代身上。曾经的受虐者会变为如今的施虐者,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我们应该如何自我治愈?
◎ 理解与接纳
如果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你要告诉自己你并没有错。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不会苛责自己,才会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主动走出“原生家庭”模式,换位思考和体会父母的不易,原谅父母教育的缺失与伤害,在内心真正与父母和解,进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愈、学习和成长。
◎ 换个态度
如果你也曾被原生家庭伤害,请换个态度,自己勇敢走出来,别让过去的时光左右你余生的幸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来,生活越来越幸福,或者一辈子都陷在原生家庭的泥沼里,你想成为哪一个呢?
我们没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疗愈曾经的伤痛,去改写属于自己的命运。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你足够的爱,那就自己给自己更多的爱;如果原生家庭不能给予你物质支持,那就自己努力赚钱;如果原生家庭让自己变得自卑,那就一点点学着变得自信。所谓成长,就是用自己现在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
◎ 与父母和解
如果我们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归咎于父母身上,这也是不公平的。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发展的起点,但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到达终点的路途也是多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相似家庭出生和生活经历的人,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成长轨迹和人生格局,对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的人选择重新坐回轮椅,有的人却把它改造成了自己的战车。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回避、正视它,与自己的父母达成和解,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让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更加理性、通达、包容,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状态。
与父母和解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被压抑的情绪有觉知地、负责任地被表达出来。有觉知、负责任的意思是情绪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对父母或其他人宣泄你的情绪,而是为它创造一个空间,让情绪可以释放出来。例如,对着椅子、枕头或是想象父母就在自己眼前,把压抑住的情感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哪怕是一些听起来比较恶毒的话。如果你做不到這点,也可以选择写信或者是文字表达的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第二步就是要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感受父母当时是处在一种什么样情境下,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什么原因让父母做出了当时的举动。然后,再去感受一下,当他们听完你所表达的情绪和想法后,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有什么想说的。就这样在父母与自己的位置上来回切换,把双方之前没有表达出的情绪、想法都表达出来。到最后通常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并带着爱与祝福达成一种和解。
第三步就是带着一种全新的模式,开始新的生活。之前的模式是无意识地重复父母,而现在是要带着觉察去开始一个全新探索自我的模式。我们要认识到改变的权力一直都握在自己手里。
◎ 遇到可能由原生家庭导致的 问题,尽可能不要向父母求助
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你的问题可能恰恰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这个时候求助于父母,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把问题弄得更糟,如果真的需要求助,可以找找师长,好友。
对于父母,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你可以倾诉,但最好不要让他们建议,只有脱离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才能启动独立的第一步。这种独立,不是跟父母断绝关系,不是完全远离他们,而是说,要在心理上完成独立。从今天起,让你的心理离开原生家庭,走上一条全新的,专属并适合于自己的心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