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看空巢老人的需要
2020-09-23倪春
倪春
《都挺好》播出后,大家一提到苏大强就觉得特别“作”,特别是被保姆骗婚那一段,宁愿被保姆骗,也不愿相信子女的话。这部电视剧折射出一部分老人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倪,我就信你,只要你提议,我们就去做。”社区老人志愿者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作为他们口里的“小倪”,是昆明市西山区泉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执行主任,一个有25年公益项目经验的老社工。2015年开始接触老人服务,看到了社区困境留守老人的孤独与无助。
在社区陪伴空巢困境老人的过程中,老人们和我聊起了这个问题。部分有子女的老人选择独居的原因是:和子女住在一起饮食起居差别大,同时跟几十年的老邻居分开,很孤单。而孤寡老人可能情况更严峻些,老伴离世,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郁郁寡欢,不愿出门。当有一个人关心认同时,就掏心掏肺。我在服务中认识的80多岁的奶奶就被保健推销员骗走了5万元,原因很简单,唯一的儿子在外地挣钱养家,根本照顾不上她,那些推销员整天奶奶长、奶奶短地叫着,老人不上当都难。
另辟蹊径,守望相助
2015年,在对老旧小区老人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时,我们发现一些老人的状况真的很差,缺少陪伴、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没有盼望,“苟且”的状态特别突出。有鉴于此,为了探索我们父辈母辈晚年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我们变老时,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追求,泉源社工在养老服务上面花了不少的功夫。
我们把社区里积极的老人集结在一起,成立了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困境老人们的守望灯塔。
老人们说:“一起开会,一起聊天,既热闹,又能看望困难的老人,奉献爱心,以后老了走不动,希望社区的居民能像自己当初一样,加入到互助养老当中,服务我们。”
我们和老人们一起走出社区,外出学习和交流,老人说:“你们让我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劲头。”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社工,我们的力量其实非常有限,但一次小小的陪伴,或许就能让留守的老人不再孤单。
一位老人一生未婚,家里光线昏暗,桌上、抽屉里到处都是药,亲戚不在身边,同一栋楼的老人志愿者就成了她的互助守望者,再加上日常的探访小队,每周定期上门陪伴,慢慢地舒缓了她的孤独感。
一年半前,社区有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离开居住几十年的小区去到养老院。我们和老人志愿者们达成共识,定期去养老院看望她。每一次的探望就成了她最期望的时刻。除了慰藉,还帮助老人把一些希望完成的心愿写下来,进行梳理,放下忧虑和恐惧,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结。最后老人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第二天一早,她的侄子特別找上门,感谢泉源社工持续的陪伴和临终的照顾。
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对老人的家庭成员进行心理上的辅导,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可以坦然面对,减少内疚和自责。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疫情期间,泉源社工给昆明四个辖区内老旧小区的困境老人们打电话,通过电话进行心理疏导,慰藉老人们的孤单和恐惧,对在疫情期间发生家人去世的老人进行哀伤辅导。
社区内我们经常探望的一位吴爷爷,因为从发病到离世时间非常短,吴爷爷的老伴儿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她整个人都懵了。家里没了爷爷,奶奶内心的苦楚无处诉说,孩子离她又远,也有自己的家庭,只能一个星期来送一次菜,很难帮上忙。在这个难熬的阶段,社工通过电话对奶奶进行了电话疏导。
在很短时间失去老伴,对一个老人来说是一个哀伤程度很深的事情,会深深地陷入自责、难过和无力感中。所以如何能让老人接受这个现实,并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不勾起奶奶的伤心事,泉源社工主要以认真倾听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话沟通,奶奶慢慢打开心结,和我们谈起了爷爷整个就医的过程。原来,是因为经济原因,最后选择放弃治疗这件事一直困扰着奶奶,让她无限内疚和难受。在社工的陪伴和开导下,奶奶逐渐认识到,那些决定都是两人一起做出的,爷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遗憾,而且爷爷一定也希望奶奶能够更好地生活。最终,奶奶对此事得以释怀,并特别感谢社工在爷爷在世时对他俩的关心,感谢社工们愿听她讲这些难过的事。
泉源社工平时对老人们的持续陪伴支持,加上疫情期间对困境老人的生活照顾,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感谢,双龙桥的徐奶奶还特别写了感谢信给我们。这些反馈对于我们社工人既是认可、又是鼓励、更是鞭策。
目前,泉源社工正一步步将助老陪伴扩展到昆明各个老旧小区的留守、困境老人中。我们有信心,在陪伴空巢困境老人这条路上走稳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