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姆的世界

2020-09-23盛邦和

书屋 2020年9期
关键词:枷锁毛姆菲利普

盛邦和

一、大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戴着宽边平顶帽,抱着一把吉他,叼着菲律宾雪茄,走路飘忽如风。他不时进出于酒吧、教堂、医院、学校与监狱,用他的双眼、耳朵甚至鼻子,如同一条敏捷的猎犬去观察、打探与嗅闻这个世界发生的种种新闻与故事,一切足可以成为小说题材的东西。这就是毛姆(1874—1965),英国现代最有名的多产作家,著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等,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毛姆187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是英裔律师、英国驻法使馆的外交官。他还有三个哥哥,都生活在法国。毛姆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法国度过的,在那里读完中学。母亲是毛姆心目中的“世界中心”,不料在他八岁的时候离开人世。他把母亲的遗照与一缕头发收在床头柜里,作为永远的怀念。两年后他的父亲也去世了,身为孤儿的毛姆含泪望世界。

毛姆后来被伯父凯里牧师收养,回到英国。伯母照料他的生活,伯父性格冷淡,平时交流较少。后来毛姆回忆说,父母死得早,从小得到的爱不完整,这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对爱的感受迟钝而惊惧,若有人向他表达爱意,他会心慌意乱。这时他得了口吃的毛病,说话结巴,辞不达意。先天不足使他深感自卑,怕出门,怕见陌生人。好在伯父有一个书房,毛姆躲在里面阅读,好像鱼儿游进水里。

毛姆自幼发育不全,身材不高,他说过:“身高五英尺七英寸(一米七)和身高六英尺二英寸(一米八八)的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呀!”显然,他对于自身的缺陷敏感而且不满。后来他写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主人公为跛足,以此折射自己的“二等残废”。

毛姆渐渐长大成人,伯父为他设计未来的生活,要他去牛津学习神学,将来成为一个神父,而毛姆则有自己的打算,希望渡海前往欧陆求学,为此还和伯父闹了一点小别扭。最终伯父还是让毛姆进了德国海德堡大学。

1892年至次年,毛姆在海德堡大学经历一年的学习生活。在这里他受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影响,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歐洲新戏剧潮流也推动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剧作家。

从德国回国后,毛姆入学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获外科医师执照,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毛姆最终没有成为一名好医生,他对文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1897年,二十三岁的毛姆根据他做医生的经历,完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这是一个贫民窟少女与有妇之夫私通的故事。书印得不多,读此书的人有的喜欢,有的质疑。是道德教训吗?然而寓意含混、逻辑不通,是优雅“文学”吗?然而行文粗糙、脏话连篇。

面对不算成功的尝试,毛姆没有沉溺于烦恼,而把写作方向转向戏剧,换个手气,寻觅成功之道;再说写剧本容易赚钱,市场价值颇高。

毛姆夜以继日地埋首码字,很快捷报频传。伦敦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杰克·斯特劳》、《杜特太太》和《探险家》。尤其是那部曾被十八个剧院拒绝过的《弗雷德里克夫人》,当被第十九个剧院接手上演,竟然一炮而红,毛姆被戴上“英格兰剧作家”的桂冠,名声之大堪与萧伯纳比肩。

毛姆不满足自己剧作家的身份,依然要向小说家的“高地”突进。1915年毛姆发表含有自传意味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不料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与追捧。此书出版对于毛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此他以著名小说家的身份活跃于欧洲文坛。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人未老,青山在,春风得意马蹄疾。

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逼到跟前,毛姆前往法国参加战斗,因是医学院毕业,被作为军医派往战场抢救伤员,后来又到英国情报部门工作,活动在日内瓦一带,打探敌人的军事动向。他还去过俄国,混迹于俄国的上层首脑圈,与克伦斯基有过接触。毛姆把这一段经历写进了间谍小说《艾兴顿》(1928)中。

如果把毛姆作过细的分类,可以把他归入旅行作家一类。英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德亚德·吉卜林一次遇见毛姆,对他说:你何不去远东,那里的大洋与海岛值得一看,我也想去,但你去更有意义。也许是这句话打动了毛姆,他眼睛一亮,想起越是远方神奇的地方,越是隐含光怪陆离的故事。

1916年,毛姆来到南半球,这里有英国刚刚开辟的殖民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南十字星座神秘的幽辉和南太平洋浩渺的波涛美得令人感动,岛国的绮丽景色与异域风土则可以激发奇思异想,开启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1919年以后,以南半球风土人情为天然背景的《月亮和六便士》等一系列作品诞生于世。

“我总喜欢亲自去看一看我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地方。”毛姆说。有些地方虽已写进小说,但没有去过,只因喜欢。他让小说中的人物在那里行走、生活与感受,仿佛自己的心魂已飞到那里。小说出版后,他会千方百计去一次这个地方,让梦境变成现实,也为验证小说中对这个地方的模拟和想象,离现实多远多近。“真的很有趣”,说到这里,毛姆的小眼睛便骨碌碌转动,望着远方。

他去过拉丁美洲,又去过印度,而给他最深印象的是漫长的远东之旅。他踏上中国的土地,立刻情不自禁地对她的神奇与美丽产生景仰之心。

毛姆有中国情结,1915年发表的《人性的枷锁》中,就有一个“宋先生”,是一个好人,脸上堆笑,说话很快,正在大学里研究西方社会。1919年是毛姆的“中国年”,游览四个月,神州留迹,此后不少中国题材的作品纷纷出世。他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又发表长篇小说《面纱》(1925)。

1928年以后,毛姆定居里维埃拉,一个紧靠着地中海、风景秀丽的地方。他在这里居住了十二年。直到1940年德国军队开过来才匆匆离开。此后毛姆去了美国,先后住在南卡罗来纳、纽约和罗德岛等地长达六年时间。

1944年,毛姆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小说主角是一个大战中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位爱尔兰好友,这位好友性格开朗、充满阳光,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救援拉里而中弹牺牲。这部小说与毛姆的另一部作品《月亮和六便士》存在着重要的内在沟通,即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刚过十八岁生日的拉里,眼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瞬间死亡,由此追问人生是什么,如果生命美丽而伟大,那么为什么会有死亡,稍纵即逝?

1946年,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设立毛姆奖,支持与帮助优秀的年轻作家的成长。1948年,毛姆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发表,乃以十六世纪西班牙为背景。此后的日子,他热衷于写作回忆录与随笔,《作家笔记》(1949)、《流浪者的心情》(1952)、《观点》(1958)、《回顾》(1962)等纷纷出世,这一时期他又对自己的旧作进行回顾与整理。

因在文学创作中取得的突出贡献,毛姆一生中获得许多荣誉。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皇家文学会接纳他为会员。在丘吉尔的建议下,伊丽莎白二世又授予毛姆荣誉勋爵头衔。英国嘉里克文学俱乐部设宴庆贺毛姆的八十寿辰,这对晚年毛姆是一帖重要的安慰剂,因为在英国文学史上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享受过如此殊荣。1961年,他曾经入学一年的德国海德堡大学,赠予他名誉校董的称号。

二、良缘难求爱难得

成为剧作家后,毛姆每月稿费多至八千英镑。晚年毛姆夸耀他的经济能力,曾一周之内借出去三点六万英镑。他给母校特伯雷国王学校修楼,建网球场与图书馆,并为图书馆买足书籍。

1910年以后,喜欢在旅行中找故事的他,已经有钱乘坐豪华邮轮的头等舱,跨海游世界。说真的,当年的欧洲,诗人常挨饿,画家贫也疯,至于作家这个行当,饱饭尚可,何论富翁,而毛姆是一个例外,大富大贵,如有神助。

从小受苦的毛姆此刻志得意满,有了情爱与肉欲的需求。他要为一个心仪的女人千里迢迢跑一趟美国。毛姆心里清楚,他梦寐以求的女演员苏不是一个“随便的女人”。

“我所有的朋友都跟她上过床。这让她听起来像个荡妇。其实她不是,她身上不带一丝邪恶,她不淫荡,她天性如此。”

沉溺爱河的毛姆管不了这些,因为他“从来没有这么喜欢过别人”。他这样想:我为什么要烦恼她跟我的朋友上过床呢?尽管她在道德上比较散漫,但她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可爱的女人。

早上十点,他坐等在一家设施华丽的餐厅。苏姗姗来迟,神情焦急,告诉他再过一个小时去芝加哥的火车就要开了。一会儿,苏起身告辞,毛姆不知苏去芝加哥是为什么。桌上的料理纹丝未动。

毛姆把精心购置的戒指双手捧献,苏优雅地推到一旁,一丝笑容依然迷人。她告诉他,可以接吻,可以上床,但只是朋友相待,如此而已。为什么?毛姆问。没为什么,苏回答。过了一段时间,毛姆偶然从报纸上看到,苏在芝加哥嫁了一个伯爵的儿子。

失落的毛姆与另一个女人西里尔草草结婚。西里尔平时做室内设计,相识时有丈夫,与毛姆苟且,属于婚外恋的那种。毛姆不当回事,想不到西里尔一来二去竟是动了真格,对这位好不容易相中,可遇不可求的“钻石王老五”发起进攻。

她说要给他生孩子,接着又说流产,毛姆一面安慰,一面思忖会不会遇上麻烦。后来果真怀上了,孩子生下来,是个女孩,取名伊丽莎白。她打电话给毛姆,说她吃了大量安眠药,命在旦夕,要他过去。事情走到这一步,毛姆束手无策,结果是那边决绝离异,这边无奈迎娶,双双入了洞房。

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情趣相異,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他想读书,而她“只会谈论裙子和家具”。她想拥抱,而他只是一个劲地躲闪。得不到满足的她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闹得毛姆心惊肉跳。

毛姆遇到熟人就一股脑儿地倾倒苦水:我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的氛围里,这是我不习惯的,我也不认为这么做是理智的。他对她说,没有人像你这样抱怨过我,唠叨过我,骚扰过我。你怎么还能盼望我对你有感情呢?你让我觉得可怕。你想一想吧,在四十六岁的年纪,一个强壮健康的男人,常常去喝杯鸡尾酒才能面对你。你向来生活在一群恶语相向的人中间,可我不是。这让我感觉羞辱和痛苦。

其实,毛姆与妻子婚姻关系出问题,他这方面也有责任,他许多时间与同性伴侣哈克斯顿厮混在一起,不顾家事。对于这些,西里尔后来心知肚明。她明白嫁了一个不回家的人。1927年她忍无可忍,同意与毛姆离婚。这桩婚事拖拖拉拉,延续了十二年,终于劳燕分飞。

离婚后的毛姆给西里尔写信,说了一些“多余的话”。对这段“痛苦的婚姻”,毛姆苦大仇深,挥泪痛诉。一连串的排比句,成为后世文青模仿的好笔法:我跟你结婚,因为我准备好为我的愚蠢和自私付出代价。我跟你结婚,因为我觉得为了让你快乐,为了让女儿伊丽莎白有个好家境。但我跟你结婚,并不是因为爱你,对此,你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三、秘密生活

每个人都有他的秘密生活,此所谓“隐私”,毛姆十八岁进入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课余,他喜欢一人独处。一个周末的晚间,他坐在窗前,看天上明月渐渐被云彩遮没,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感朝他袭来,使他坐立不安。他出门召妓,花了一个英镑和一名陌生女子过了一个晚上。

偶然的放纵让他付出了代价,他沾染了淋病,苦不堪言。算他体格健壮,这个脏病居然就“自愈”了。多年后,他把这场性经历写进作品,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羞惭之情。相反,因证实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而庆幸,作为公众人物,也算是昭告天下,表白他“正常的性取向”。

然而,综合的身体反应,让他对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他变得对健壮的男人向往不已,他很困惑,尝试说服自己,“不过是一种轻微的失常”。用他自己的话说,“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不正常”。然而,纵观毛姆的一生,人们清楚,这个比例是倒置的,毛姆四分之三不正常,是一个同性恋者。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四十岁的毛姆加入了法国的红十字急救团。在西线服役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二十二岁的美国人吉拉尔德·哈克斯顿。此人仪表优雅、开朗活泼,聪明伶俐,而且精力过人:“他能用魅力把鸟儿从树上吸引下来。”

这对于说话结巴、不善于交际的毛姆正好填缺补短。毛姆对其十分赏识心爱,聘请他为“私人秘书”。他与哈克斯顿的同性恋关系闹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1928年毛姆又与十八岁的男青年艾伦好上,他代替哈克斯顿成为毛姆的第二任情人。

艾伦长得不太好看,缺乏体格魅力,性格柔弱,有点顾影自怜,各方面都比不上哈克斯顿,而且与毛姆女儿丽莎的关系也处得不好。评论家说他“操纵并整个毁掉了毛姆的余生——他与女儿的关系,以及他死后很多年间在世人眼中的名望”。

然而就是这个艾伦,与毛姆的缘分最深。毛姆垂暮之年,全靠他悉心照顾,走完人生的最后二十年历程。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与剧作家,与萧伯纳齐名。他主张唯美主义,是美学运动和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人物。1900年因脑膜炎逝于巴黎,年仅四十六岁。1895年4月,英国文艺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奥斯卡·王尔德在伦敦被拘押,以后经审判,入狱服刑两年。原因是同性恋被揭发。当时的英国与欧陆及美国相比较,思想比较保守,同性恋被视为犯罪。

王尔德的同性恋案过去了许多年,英国对同性恋的处分变得宽容,而毛姆依然不得安心。

1962年,毛姆在《星期日快报》发表《回顾》,追忆自己唯一的一段婚姻生活,不知怎么,读者竟从字里行间窥探到毛姆内心最隐秘的部分,并引发一片责难之声。一封匿名信投放到他的信箱里,信上有这样的话:“越早离开英国越好,记得带上你那个男朋友。”

机警的毛姆嗅闻到“火药”的气息,他清楚地知道,危机并没有过去,随着自己同性恋的日益暴露,伦敦街头的迷雾更加浓重,这一片笙歌繁华之地不属于他。他把宽檐高顶的礼帽压在眉梢,遮盖自己的容颜,匆匆离去,住进法国马莱斯科别墅,自此再也没有回过英国。

四、“枷锁”是什么?

1915年,毛姆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出版,大获成功。此为毛姆心血所凝,伟大小说家的地位由此奠定。小说开笔时,毛姆才二十三岁,圣托马斯医院五年学习生活打上了句号。他前往塞维尔,以写作谋生的念头在脑际飘过。这部小说成稿以后,经过校对与打印,就再也没有改动过,完整地保留到今天。

毛姆将书稿交由费舍·昂恩出版社出版,因为他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曾在这里问世。当时毛姆开价一百镑,编辑不同意,遂又到处投稿,几经周折才被一家书商看上。一部世界名著,其出世过程竟是一场“难产”。毛姆很喜欢这本书,此书的出版安抚了他的心。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滚滚,哀鸿遍野,他手捧新书,嗅闻着油墨的气息,决心从人生的苦难中挣扎出来。

小说的主人公叫菲利普,从小失去父母,他的伯父伯母收养了他。因为跛足又是孤儿,他自幼产生的自卑心理绵延一生。此后菲利普不顾伯父反对去了海德堡大学留学。如此描述,写的确实就是毛姆自己。初稿中,主人公被送去鲁昂学习法语,后来作者觉得对鲁昂了解不多,仅仅旅行一次而已,于是改为前往德国海德堡学习德语,这样就与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了。

毛姆承认:小说《人性的枷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行文虚虚实实,诸多情节虽非生活重现,却与主人公经历大体吻合,好些灵感也取材于挚友亲人。

菲利普回国后学了一段时间会计,不耐厌倦,两年后转去巴黎学习绘画。有一位叫普莱斯的姑娘暗恋菲利普,而菲利普却全无知觉,结局是这位姑娘落魄潦倒而自杀。菲利普孜孜不倦地习画,终于发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适逢伯母去世,他即打点行李回到了英国,并前往伦敦学医。毛姆的父亲是一名医生,这也算是子承父业。

在伦敦,菲利普迷上漂亮的女招待米尔德,而米尔德却冷冷地拒绝了他,并怀上别人的孩子。失恋的菲利普开始与女作家诺拉来往,不料米尔德被人遗弃,流落街头,主动找上门来。菲利普心里还有米尔德,很是心疼,于是与诺拉分手,回过身来与米尔德结合。

哪里想到米尔德不甘寂寞,时隔不久即移情别恋,看上了菲利普的朋友哈利。命运女神最终捉弄了这个可怜的女孩,辗转红尘的她如同一块用旧了的抹布,再次遭到男人的遗弃,成了一名站街的娼妓。

菲利普已经不爱她了,往昔美好的倩影业已消失,鸟飞不留痕,只是因为怜悯才勉强收留她。米尔德尝试挽回菲利普的好感,但遭到拒绝,一气之下出走。后来传来消息,她的孩子病死,本人则永陷于烟花窟中,活得像一个死人。

在毛姆的小说中,女人被贬低、被凌辱,生命结局无限悲惨。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同情,满是幸灾乐祸的讥讽。他会不会“仇女”?回答是肯定的。他說女人是天生的“情种”,无所事事,“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其“专业”就是追求男人、捕获男人,而后掌控他们,再给他们套上枷锁。

毛姆的感情世界里有过两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次是对女演员苏的无果的苦恋,一次是与西里尔的不幸的婚姻。这两次“爱情故事”情节各异,却一样具有不幸而痛苦的结局,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毛姆一生没有品尝到爱情琼浆的甜蜜,所饮的是两瓶苦酒。

毛姆一生至爱当是女演员苏,而这个女人与毛姆的关系只是可应临时需求的性伙伴,她从来没有把毛姆的真情当一回事。毛姆跌倒在苏的石榴裙下,满嘴是泥,心灵严重受伤。对于苏,毛姆无法在现实中给予报复,就把“复仇”意念移植到小说中去。

他用女招待米尔德影射苏,然后通过对米尔德的责难表达对现实中女演员苏的不满。他给女招待米尔德安排如此可悲的下场:被男人抛弃与沦落为娼,本质而言是对女演员苏的诅咒。

在《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后来投资南非矿山,失败而破产,只得在商店里做零工。直到伯父死后,接受了一笔遗产,才重新回到医学院完成学业。此后他与医生阿瑟尔尼的女儿萨利相恋,得知她怀孕,放弃游历计划,决定同她结婚。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枷锁、宗教的枷锁、性爱的枷锁等等。枷锁摧残人生,扭曲人性,毛姆写这部小说,意在发出人性的悲鸣,寻找解放的出路。

从总体人生来看,毛姆从一个凄惨的孤儿通过奋斗成为著名作家,走到社会上层,仿佛已经解脱枷锁,获得自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依然枷锁重重,无以解套,而且饱受责难,尝尽羞辱,走完痛苦的人生。

五、月色银晖

1919年,四十五岁的毛姆出版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洞察到思特里克兰德一家的生活狀态。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安详幸福的家庭,如同平静的湖泊,然而“湖泊”的底部却涌动不祥的暗流。

思特里克兰德被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折磨着,痛苦不堪。滚滚红尘之中,他已得到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原可以坐享富足安稳的中产生活,然而不知何故,他竟如此厌倦一个文明国家的热闹都市,像是困于伦敦塔死牢中的囚徒死盯住高墙上方的一孔小窗,窗外是蓝天、白云、轻盈的风……他下定“越狱”的决心,终于在一个积云欲雨、燥热沉闷的午后销声匿迹。

他可怜的妻子四处呼喊,寻他不见。他决绝的心如奔跑的野马绝尘而去,奔向远方的“自由之乡”。他远渡重洋踏上南太平洋上一个蛮荒之岛,名叫塔希提岛。在那里他恋上了一个皮肤黝黑而具魅力的土著姑娘,生了三个孩子。

仅仅三年的时光,他已经感觉到梦境般的幸福,然而就在此后不久,命运之魔犹如黑色的大鸟张开翅膀,降落到满植玫瑰的庭院,一个接着一个夺走了他的孩子。他也得了麻风病,双目失明,喘息着爬到窗下,要在掉着泥灰的土墙上完成他最后的画作。

毛姆这时的文笔悲哀与隐晦,画家力不可支,跌倒在地,但又挣扎着爬起来,拿笔的手颤抖着举过头顶。他要给那个没有画完的月亮添上最后一笔银晖。是的,画家的最后一幅画,一定会有一个月亮挂在天幕,这不是一个寻常月亮,这是画家一生追求的心中魔境。

他的脚下散布着几枚银便士,闪闪发光,但他没有弯腰捡拾,对于他来说,所有的物质欲望已经消退,他已与平常生活绝缘。他的身体歪斜着倒下去,但他的灵魂却笔直地挺立起来。只见他踉跄着往前走,停不下来。他是一个追梦人,一个朝圣者。

画家逝世以后,土著妻子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付之一炬。毛姆写的书都是畅销的,这本书也不例外。《月亮和六便士》刚一上架,顿时洛阳纸贵,文艺青年争相购阅。现在想起来,该书出版的时候,世界大战战火甫灭,惊恐尤在。劫后余生的欧洲民众,既因食品短缺而慌张,也为精神饥馑而哀伤。故而,小说一旦传递出诸如远走大洋、僻居孤岛、疏离遁世这样一连串的元素,即刻被人视为精神食粮,争食疗饥。人们在思考,毛姆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这个故事的原型是高更,哪里知道在他的笔下,原来的高更已不复存在,他虚构了一个幻影,而此幻影中有他矮小的身影在黑暗的巷道踽踽独行。

猜你喜欢

枷锁毛姆菲利普
自己的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丑角的原型
我的毛姆叔叔
命运的枷锁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生命的尽头
枷锁 ——阿伦德(荷兰)▲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