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31I治疗辐射防护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2020-09-23易于颦胡凤琼
易于颦,胡凤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目前,甲状腺癌已发展成全球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1]。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的重要治疗方法,能明显降低DTC的复发率及死亡风险[2],但其放射性可能导致患者、公众人群、医护人员及环境辐射危害。早在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就提出了建设辐射防护安全文化理念[3]。我国关于电离辐射安全的标准中,也明确表述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及辐射防护培训,培植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4]。DTC患者是131I治疗过程中控制辐射危害的重要源头,其辐射防护认知、态度和行为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周围人群及环境接受辐射水平的高低,是实施辐射防护措施的主要对象。因此,本文对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进行辐射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为临床工作中131I治疗分化型甲癌辐射防护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3—6月在某三甲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并拟行131I的患者,精神认知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调查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正确理解问卷内容者;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需要陪伴照护者。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经过查阅文献,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关于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安全实践建议以及我国核医学辐射安全专家共识[5-6],通过小组讨论,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问卷初稿,由6名专家函询,反复修改,进行1次预调查,最终形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信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和知识、态度、行为(以下简称知信行)调查两个部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生育情况、治疗疗程、居住地以及131I治疗知识获取途径。知信行调查表包括:①知识部分:共16个条目,涉及131I排泄途径、辐射副作用、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等防护相关知识,每个条目设置4个答案选项,其中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选对得1分,选错得0分,总分16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态度部分:共8个条目,涉及对放射防护重视度和各项防护措施必要性的认同感,所有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5分,总分40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积极;③行为部分:共12个条目,涉及患者对各项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所有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从不”到“一直”分别赋值1~5分,总分60分,得分越高说明采取的正性行为越多。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0.821,内容效度指数0.823。问卷各部分得分按照百分制计算:百分制得分=实际得分/总分×100。按照百分制得分将知识、态度、行为各部分得分分为:良≥80分,中60~80分,差≤60分。
1.2.2资料收集方法
在患者行131I治疗后一月,患者回院复查时,由一名专职调查人员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方式,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后,现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填写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要求患者独立填写,当场回收问卷。无法书写的患者由专职调查人员代为填写答案。共发放问卷348份,回收348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94.8%。
1.2.3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330例调查对象中,男性患者97例(29.39%),女性患者233例(70.61%),年龄(45.21±13.27)岁,来自农村258例(78.18%),城市72例(21.82%),小学及以下学历37例(11.21%),中学学历113例(34.24%),大学及以上学历180例(54.55%),未生育患者46例(13.94%),已生育患者284例(86.06%),第一疗程清甲治疗患者293例(88.79%),第二疗程清灶治疗患者37例(11.21%)。
2.2 DTC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信行现状
330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实际平均得分为(9.28±2.86)分,百分制平均得分(58±17.88)分,最高百分制得分81.25分,最低百分制得分0分,得0分者共9人。得0分的9人中,其中中学学历及以下的7人,年龄≥40岁5人,女性患者6人,居住地城市7人。知识得分良、中、差分别占比5.45%、50.61%、43.94%(详见图1),百分制平均分分别为82.63±2.63、67.94±4.93、43.81±18.5分。各条目知晓率详见表1。放射性治疗辐射防护相关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是医护人员(73.03%),其次是网络(39.39%),最后是病友(21.52%)和书籍(4.85%)。患者辐射防护态度实际平均得分为(36.11±2.99)分,百分制平均得分(90.28±7.48)分,态度得分良、中、差分别占比92.73%、7.27%、0%(详见图1),正性态度占比最低的条目见表2。患者辐射防护行为实际平均得分(43.28±4.7)分,百分制得分(72.13±7.83)分,行为得分良、中、差分别占比18.48%、70.91%、10.61%(详见图1),正性行为占比低的5个条目见表2。
表2 正性态度、行为占比低的条目(n=330)Tab.2 Items with low proportion of positive attitude and behavior (n=330)
图1 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占比情况Fig.1 Proportion of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scores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131I
表1 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条目知晓率排序(n=330)Tab.1 Ranking of knowledge score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131I (n=330)
2.3 分化型甲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分析
患者知识、态度、行为之间两两均具有相关性,知识和态度具有正相关关系(r=0.189,p=0.015)、知识和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r=0.165,p=0.034)、态度和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r=0.309,p=0.000)
2.4 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得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居住地和学历组间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学历对知识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态度和行为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4)。
表3 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信行状况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Tab.3 A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about radiation protection among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131I
表4 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水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Tab.4 A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knowledge level about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131I
3 讨论
3.1 DTC患者对131I治疗辐射防护的知信行现状
3.1.1DTC患者辐射防护知识不全面,出院后隔离防护知识待加强
本研究提示:DTC患者对131I治疗的辐射防护知识水平总体较差,知识掌握水平处于中等和较差的患者占比高。这与曹磊[7]等研究结果一致(对医用防护知识了解和陌生的患者占比分别为30.55%、55.56%)。从调查条目的知晓率排序可见,患者对辐射防护常识性问题以及131I治疗后隔离住院期间的防护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出院后该如何进行隔离知晓率低,主要涉及到治疗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出院时乘坐公共交通的时间限制和需停止哺乳的时间,可见患者对于出院后防护知识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细节性的了解。可能原因为:第一,护士对患者放射防护宣教重点在于隔离治疗期间的防护,而忽略了患者出院后的防护知识;第二,放射性核素诊疗的辐射防护知识专业性强,医生对辐射安全知识知晓率尚且不高,认识尚且不足[8-10],对于缺乏医疗知识背景的患者来说,其理解和学习更困难,导致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掌握;第三,本研究中提示患者获取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护人员(73.03%),而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主要集中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出院后可能缺乏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因此,放射防护的健康宣教应重点加强患者出院后防护知识的指导,宜采用通俗易懂、生动、具体的语言,并运用APP、微信公众平台、官网等线上途径为出院患者提供远程延续性的健康宣教。另外,知晓率最低的条目提示大部分患者认为131I治疗一定会导致他人或环境辐射危害,可能由于近几年核与辐射安全事故以及核素在医疗机构的运用广泛,从而导致患者对核辐射安全问题过度紧张,而忽略了辐射危害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而有效避免。
3.1.2DTC患者辐射防护态度积极,但应避免过度关注辐射危害
本研究提示DTC患者对131I治疗辐射防护态度积极,与曹磊[7]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由于131I治疗的辐射危害直接关系到其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所以患者比其他公众人群更重视辐射防护,这对于其辐射防护的行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患者认为131I治疗会导致癌症,这不同于国外患者对放射性诊疗致癌的态度[11],国内患者有放大辐射危害的趋向。可能由于国内患者对放射性诊疗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国内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其接受度较国外患者差,从而过度担忧辐射安全所致。有研究者认为对辐射安全认识不足可能对其自身导致一定精神压力[12]。同时,本研究提示患者辐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两两正相关。具备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防护行为。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131I辐射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正确认知水平,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避免过度关注和担忧,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护意识。
3.1.3DTC患者防护行为处中等水平,防护措施应因地制宜。
DTC患者辐射防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正性行为占比低的条目主要涉及出院后防护措施,可能与其知识缺乏有关,也可能由于出院后生活环境中缺乏相应的条件或防护设施,比如:由于我国人口密集,出院时患者难免出入公众人群中;家庭没有可供病人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公众环境中无放射性生活垃圾放置点等。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指导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采取最优化的防护隔离措施,提高患者防护措施可行性,从而促进患者实施正确的防护行为。
3.2 学历是影响患者辐射防护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宣教中应重点关注低学历患者
患者的个体特性对其辐射防护态度和行为并无影响,可见所有患者对辐射防护都较重视。但患者的学历是影响其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与其他国内外研究结论一致[8,11,13]。低学历患者对辐射防护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困难,建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防护宣教时,应该重点关注低学历人群,除了宣教内容应简单易懂,还可采用宣教片、宣教手册、一对一答疑等多种方式对其反复强化,以促进低学历患者对辐射防护知识水平的提升。
4 小结
DTC患者行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水平低,防护态度积极,防护行为处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知识宣教,尤其是出院后防护措施宣教,并重点关注低学历患者。同时应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防护观念,并指导其因地制宜地采取最优化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