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9-23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领军人才教育

桂 舟

(郑州师范学院 社会服务与发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形势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1]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3]创新驱动是指以人才驱动为基础的发展,当前经济变增速、优结构、转动力,关键就是要靠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支撑。地方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体现着重要的主体地位,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涵

(一)概念界定

当代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都离不开各类应用型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撑。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作用,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充分整合本土现有资源,利用好发挥好学科专业优势特色,重点承担着为地方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责任。

1.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主体部分,主要是指以地方所属为主,由地方管理或地方行政部门管理并划拨经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里也包含有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教育部于2019年2月19日在新春系列发布会上介绍了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相关情况。目前,全国有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了改革试点,并且大部分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是以二级学院开展试点,重点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探索。本文所指的地方高校是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主要研究目标。

2.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发展战略内容。创新是创业的内在特点,创业是创新的主要目标。拓宽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创业能力,提升创业企业成功率和创业企业存活率,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新创业整体发展质量。

3.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专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为人诚实守信,主要业绩贡献突出,在学术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专业技术类或管理类杰出人才和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取得高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多年海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围绕先进产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和科研成果,为同行公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研发水平或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包括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专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符合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市场潜力并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有科技型企业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创新领军人才专指在国内外著名教育部门或科研院所、在国际知名企业机构组织中担任高级别职称或职务,具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掌握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潜力,能解决关键技术和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4.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配套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评估制度,实施人才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就是育人。高校人才培养是以注重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为主。

(二)现实意义

2017年11月23日,在“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上,郑州市委和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在人才认定方面,《意见》建立了科学规范的人才分类体系,制定全市四类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按照人才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分为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地方突出贡献人才,以及七个专项人才计划,具体包括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暨“1125聚才计划”[包含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紧缺人才]、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社会事业人才荟萃计划、青年人才储备计划、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此外,还具体有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实施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积极搭建聚才育才平台、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留住更多青年才俊等五项人才引育新举措。2019年7月2日,郑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暨公布《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2019)》的通知,根据要求建立认定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标准认定,进行常态化申报,确保能够更好全面聚集人才[3],促进引育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创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就业发展的生力军,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地方高校在为社会输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也对引育人才队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到2020年争取引进和培养千名和万名领军人才带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为了有效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发展要求与规划,在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上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范,提出先进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平台混合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高校教育中混合教育模式的提出就是在以线上学生自学和线下教师教学的两种教育观点下,形成既关注学生自我发展价值同时又重视课堂教学价值的教育新理念。以此,促使地方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与技巧的整体掌握和实践应用,最终为社会输送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逻辑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全面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现阶段,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升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双创师资队伍。这里的创业导师是指由优秀创业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创业校友和校外专家等人的统称。在课程设置和定位方面,形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较为前沿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性公共必修课,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等主干课程。大多数地方高校将就业创业系列课程列为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并归入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版块。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和方法方面,形成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为主的多媒体教育资源,配合现代化创新点播式教学方法,如慕课MOOC、微课、尔雅Erya等在线学习平台,或以“互联网+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交互式教学模式,如思开Sakai、泛雅Fanya、清华教育在线、中国大学慕课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增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内容,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做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和逻辑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提升双创人才培养的效度。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打造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三课合一”创新创业课程,除了开设通识公共必修课外,有些高校还开设结合创新创业理论的创业沙盘实训、创新沙盘实习演练、创新思维训练课等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训活动等实践课程,进一步形成由创新意识到创业能力再拓展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全链条教育,实现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效衔接。

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专业特点,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为载体,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以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校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达到培养规格要求才能正常毕业。毕业总学分为15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44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21.5学分,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平台60.5学分,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26学分。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导图

(二)坚持把握创新发展趋势,持续努力推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充分把握创新发展趋势,合理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坚持突出地方高校环境及物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智本和资本”优势,有效整合利用资源。一方面,在高校内开展一系列的双创特色文化实践活动、赛事指导、讲座培训等,努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在实践活动和赛事指导方面,重点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固定时段精心组织创新创业文化月主题系列活动,其间开展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持续时间久,宣传力度大,学生受益匪浅,其中主要包括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政策宣讲会等。在讲座培训方面,与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深入推进SIYB创业培训课程。如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广泛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其他年级在校学生,开展SYB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对已经开始创业的在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训课程等系列创业培训。由此,阶梯式针对学生不同需求,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享受国家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物质资源,加快建设软硬件设施齐备、场地基础服务到位、申请创业补贴充足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校内创新创业载体,以及鼓励与政府企业高质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生科技实习示范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适时开展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校内校外全方位、多渠道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培育。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建设,主要涵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以特色活动开展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载体的培养体系。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特点,重点培养为服务对象发掘、利用并整合资源,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处理好社会问题,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良性运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教育平台框架导图

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随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断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个别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方面,由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不太合理,专业课和通识课未能进行有效联系。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部分以选修课或讲座形式进行,学生对课程教育不太重视。部分高校现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仅针对普通创业学生群体,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尚需完善。同时,有些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仅局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等,不能完全覆盖各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有的高校缺少财政政策支持,再受到场地、物力、资金、人力技术支持等资源限制,孵化载体场地建设严重不足。无法达标则无法享受政府孵化服务费用补贴等专项配套资金,也就难以构成与政府和创投公司的闭环对接,形成创新创业发展瓶颈及争取政府财政和行业企业资金支持的短板;而且由于不能与政府和企业公司对接,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实训内容最终浮于表面;再者,由于受到专业设置限制,有些高校缺乏自主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入驻,大多数创业以商业类和服务类项目为主,缺失核心发展竞争力,难以吸引更高更多风投资金的注入。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中专职教师队伍是主力军,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指导经验都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现行状况下,有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难度较大,专职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各异,甚至有个别教师缺少企业实战创业经历和系统化的创新理念,素质和能力还未达到根本要求。有些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大部分使用校内行政人员兼职代课,以及校外兼职教师代课,由于无法提供必要的专职从事教学科研的环境,再加上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激励性政策及制度保障,缺少促进教师培训深造和鼓励教师积极发展的措施,一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对前沿理论知识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拓展,缺少对创新创业信息的探索性和敏感性,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展水平一般。

(三)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单一

为了让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能充分接受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地方高校应经常大力营造自主宽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同时采取多手段、多方法、多视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然而,现行有些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和行政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内容缺失敏感程度,对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主动,没有对创新创业发展有更加合理且直观的规划和理解,因此,只是一味按照多年前的活动方案简单模仿及照搬或者仅按上级教育单位直接下派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任务,为了完成而完成,以应付了事,不及时更新创新创业相关重要信息及政策通知,使得校园文化宣传力量单薄,文化氛围营造单一,学生对创新创业关注度不够强烈。

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等维度,其中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基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是培养手段,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是培养载体。要充分发挥各维度之间的良性增益,促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落实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保障

不断完善和落实地方高校对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加强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领军人才培养体系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创新实践管理制度、创业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教育培养制度,保障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可持续化的长效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财政补贴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深化创新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地方高校有能力、有实力、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实施各专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培训深造经费支持力度,激励教师发挥自主性钻研前沿性理论知识和创新性教育模式;大力拓展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需求,强化创新创业学分制模式,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主动学习研究的兴趣,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多元化合作育人战略;改革评价机制,激发产学研主体的深层内驱力,拟定科技开发和技术转移政策,规划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保障体系。

(二)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创新构建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的实用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发展的特点,增强专业建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按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编制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专业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充分结合的全方位领军人才培育模式。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手段、方法,增强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技巧,创新且合理组织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色文化活动;合理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鼓励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发展,巩固创新思维,发展创业理念,提升创业能力,扩大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成功比例及存活率,提高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领军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充分整合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并结合开设专业特点,加强全方位领军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综合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以及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管理机构向专业化、企业化转型。同时,积极申报认定国家级和省市级创业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通过获得国家、省市级财政补贴推动扶持孵化载体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示范见习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示范基地、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高新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支持多元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鼓励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海外孵化中心,加强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扩大核心竞争力优势,提升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入驻率,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和成功率。

新时代,创新发展人才强国战略,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创新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保障制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和改进人才引育策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服务力度,扩大人才发展路径,为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方面提供助益,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现人才、凝聚人才、提供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领军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