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分析
2020-09-23陈维超
陈维超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体现,运用其解决我国新闻领域有违新闻记者职业责任与道德操守的现象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学术转向往往藉评价学科既往发力。”[1]回顾和总结该命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借助SPSS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展开研究,将CNKI 数据库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抽象信息与数据转换为量化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相对客观、科学地反映其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前沿,以此作为一种学术探索的尝试。
一、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式为主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2019 年12 月10 日为时间节点,得到971 条数据,删除会议通知、征文启事、研讨会简讯、公告、无作者等不相关论文,得到875 条有效文献。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用到的软件包括SPSS19.0、BICOMB 以及Ucinet。通过文献统计软件BICOMB 挖掘、筛选、分析关键词并生成共词矩阵,再利用R 语言将共词矩阵转化为斯皮尔曼相异矩阵,最后利用SPSS 相关分析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分析。
二、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高频词的共词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提取与矩阵构建
关键词是作者学术观点和思想的高度概括,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能够表征某一特定时期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的关键词指的是作者在论文中自行设置的“关键词”,由于作者设置关键词的随意性,导致一些关键词出现了多种写法。本文利用BICOMB 软件将含义相同的关键词合并,以及剔除一些无助于主题研究的关键词,生成关键词词频。词频分析方法是依靠统计语言学基础,研究词(字)在科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分布据此建立频率词典[2]。词频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许多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分析某一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在本研究中,采用限制词频阈值的方法,即高频关键词根据高频被引频次阈值确定,采用普赖斯计算公式计算高频阈值,公式如下:M=0.749×Nmax1/2,其中M 为高频阈值,Nmax表示区间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值[3]。本研究中,Nmax为460,根据计算结果,选取词频大于16 的35 个关键词为主要关键词(见图1)。其总的出现频次为1728 次,累积百分比为37.5%,超过知识图谱中规定的27%,符合分析标准,可以基本反映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热点。
图 1 国内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研究高频词关键分布表(词频大于16)
将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NetDraw 可视化软件,然后进行中心度分析,并以节点大小、颜色以及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区分关键词的连接强度。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是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Centrality)的最直接度量指标,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点度中心性越高,社交网络影响力越强[4]。如图2 所示,节点度最大的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新闻工作者”与“党性原则”。粗线条连接的关键词表示其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频次较高,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共出现61 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者共出现60 次。
图 2 国内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研究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图
(二)分层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品、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疏远程度进行科学的分类,使在同一类内的观测样品(或变量)是相似的,不同类间的观测样品(或变量)是不相似的[5]。在聚类分析生成的树状图中,关联度越高的词之间距离越近。在聚类分析中,将消除共词频率影响后的相异矩阵导入SPSS19.0,采用系统聚类,选择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与离散数据类型中的Phi 方度量,得到聚类分析结果的树状图[6]。从图中可以初步判断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
从图3 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大致分为4 类,具体分类如下:①党性原则、党的出版物原则、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三项学习教育、政治、新闻队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新闻宣传工作;②思想体系、社会主义、走转改、政治家办报、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新闻观、中华人民共和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报纸、党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报刊、新闻;③习近平总书记、媒体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④新闻传播、新闻传播人才、中国共产党、中国化、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三)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将性质相似的个体聚为一类,通过平面距离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相似程度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7]。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绘制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二维知识图谱(见图4),图中四组关键词词团清晰分布在坐标系的四个象限,高频关键词呈区域聚集分布的态势,且基本上和聚类分析绘制的知识图谱相吻合。
图 3 聚类分析树
图 4 多维尺度分析结果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其试图以一种更偏向实证性的路径来理解网络中个体运行和联结的方式[8]。在共词分析网络中,通过度值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指标的组合分析,不但可以揭示当前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还能够识别未来的发展态势[9]。关键词的度值中心度越大,说明其与其他词的联系越紧密,该节点中心地位越核心;中间中心度越高,该节点纽带作用越强,其对其他关键词间的联系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通常而言,度值中心度指标较高的节点通常代表当前的研究热点;度值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两项指标较低,而中间中心度指标较高的节点则代表着新兴的发展趋势[10]。
表1 中,度值中心度较高的节点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党性原则”“党的出版物原则”“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等,说明新闻的党性原则以及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是关注热点;度值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较低而中间中心度较高的节点不太明显,只有“媒体”“新闻舆论”略有显现。因此,未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前沿领域主要集中在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方面。“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党报理论阶段、党的新闻舆论理论阶段两个历史阶段。”[11]党的新闻舆论理论是党报理论在新时代、媒体融合新媒介生态下的创新发展。
表 1 高频词关键词中心度(部分)
三、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及主题探讨
通过对比发现,分层聚类、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极为相似,最终,本研究将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提炼为以下4 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新闻队伍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与创新等。
(一)研究热点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
通常处于第一象限的主题间联系密切并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地位,该主题包含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党性原则、新闻自由、政治家办报、思想体系、党的出版物原则、报刊、报纸、党报、政治、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等。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
该研究热点中的“舆论导向”“党性原则”“思想体系”“党的出版物原则”等关键词连接性较强,且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闻规律,是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从2003 年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始,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就聚焦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领域[12]。20 世纪80 年代,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主管部门和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目的在于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中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这一概念的出现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初,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得到了反复的强调[13]。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西方新闻界新闻自由的虚伪性,进而实现新闻宣传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根本目标。李广增认为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因为党性是新闻真实性的基础、党性强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党性强才能正确运作新闻自由[14]。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国内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更加坚定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代的领导人根据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他提出“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思想。“政治家办报”作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当代新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15]。学者们对于“政治家办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涵、历史源流、现实意义等方面。魏丽宏认为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主张的目的是:“确保新闻坚持和增强党性”,毛泽东认为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是党的宣传员和组织者[16]。
舆论导向是指存在于新闻舆论中的引导方向,其具有天然的客观属性,而舆论引导则包含着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成分,旨在倡导舆论的正面思想,摒弃负面因素。可以说,舆论导向为舆论引导概念的生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舆论导向是否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影响巨大,舆论导向正确则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反之,则给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舆论引导主要是通过榜样力量或者正面典型进行引导。
坚持正面宣传是我国长期以来的舆论宣传方针,而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之间内在的一致性,习近平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在中国,舆论监督这个词最初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此前一直沿用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或“批评报道”[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舆论监督”写入报告之中,从此,“舆论监督”正式成为中共的政治理论话语[18]。
(二)研究热点二:新闻队伍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该主题包含新闻队伍、新闻工作者、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媒体等关键词。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坐标系的第四象限。
结合共词矩阵的可视化图谱,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工作者”联系紧密,可见,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研究的热门领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为了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而提出的。新闻队伍建设方面,当前我国新闻工作队伍建设存在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与新闻侵权等伦理失范行为。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还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理论[19]。对此应该强化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随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和教育的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成为培养中国新闻工作者队伍的理论基础。
从2001 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到“三项教育”再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13]。“三项学习教育”是指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既是切实加强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发展和壮大自身的迫切需要[20]。
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2011 年8 月9 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指导下,部署了新闻战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21]。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走转改”的内涵与实质、遵循的原则、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何保持常态化等方面。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走转改”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走转改”中,“走”是前提,是基础,而“转”才是核心,是重点,“改”则是结果,是最后要实现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才能切实做到转变新闻队伍的作风以及改进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的文风[22]。
(三)研究热点三: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该主题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媒体融合、新闻舆论、新闻传播、新闻传播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键词。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坐标系的第三象限。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共词矩阵的可视化图谱,可以发现此一领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的媒体技术冲击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闻舆论工作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形成的理论观念,形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23]。习近平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不仅丰富了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统一等科学论断[24],还创新性提出“媒体融合”这一全新命题。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格局造成冲击,具体表现在传统媒体的渠道和内容优势受到挤压,习近平直陈问题的严重性:“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以此实现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目的[25]。当前,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以中央媒体先行探索,并逐步延伸至县级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脉络中,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非常显著。随着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由互联网形塑的新闻舆论传播的新形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新闻宣传模式,我国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同志正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审视新闻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系统地提出了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弘扬和宣传先进典型、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方法、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协同创新的方法[26]。其新闻舆论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引[27]。特别是针对互联网的舆论工作,习近平从维护国家信息、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角度论述了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十分重视新闻队伍建设问题。他认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同时还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人才培养,其中主要表现为掌握先进传播技术的“全媒型人才”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型人才”[28]。
(四)研究热点四: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与创新
该主题包含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中国化、中国、创新等关键词。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坐标系的第二象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一直到20 世界80 年代才提出,然而,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研究很早就已存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程曼丽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作为先进经验的“他者”被引入中国的,这决定了必须将其中国化,使之与中国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具体成果[29]。
四、结论与探讨
笔者基于知网收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使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领域、视角过于单一,尚未形成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方面,从研究领域看,当前研究主要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概念与内涵、实践经验、理论成果等方面,而缺乏新领域的开拓,如鲜有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道德观的研究;另一方面,当前研究多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置于中国语境进行研究,而鲜有站在全球视角借鉴其他国家学者思想观点的成果,这悖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放性、发展性的初始逻辑。未来学界应该致力于从国际视野、用多样化研究方法去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新媒体时代,应该站在坚守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从党报理论阶段发展到媒介融合态势下的新闻舆论理论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传受界限被淡化,技术赋权带来多元话语表达,政治力量不再是主导社会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绝对主体。相反,社会民众成为拥有文本生产、解构与传播权力的主导力量,这使得舆论生成机制呈现“纵向上传和横向扩散的弥散性”[30]特征。因此,舆论变成一个权重很大的变量,其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中国政治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31]。因此,未来研究应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坚守的最高信念,并且结合新媒体技术特点,强化新闻舆论工作在传播思维、理念、语态、理论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综上,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研究动向。文章利用基于SPSS 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不仅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还可在时代背景和理论价值的关照下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