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度恐慌: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是病毒

2020-09-23

影剧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灾难片军医白面

罗 鑫

2020年的春天,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注定非同寻常。一场疫情防控战骤然打响,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与全球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都息息相关。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病毒曾多次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从过去的霍乱、流感、鼠疫,到如今的SARS、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多次想征服地球,却发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十分脆弱。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许多病毒灾难片也重回大众视野。这部1995年上映的《极度恐慌》完整记录了发现病毒、病毒传播、治疗手段、控制病毒的一系列具体过程,与25年后的疫情现实对比,你仍然不会觉得过时。

电影《极度恐慌》以埃博拉为原型,讲述了1967年一种奇怪病毒在非洲一美军驻扎营地里蔓延,随着死亡人数飙升,军医前来采取血样后炸毁营地,将病毒研制成生化武器,以此来巩固自身军事地位。约30年后,一个美国青年将一只非洲白面猴带回美国,却不想成了病毒传播的源头。感染人数的剧增,使大家陷入恐慌,与此同时病毒也在进化,上校军医山姆竭尽全力寻找病毒源头,挽救镇上居民的生命,最终皆大欢喜。这部电影以非洲白面猴为线索,不仅详细描述了病毒传播的过程,而且展现了自然环境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大环境下个人英雄主义与政治权力的对抗。

一、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的塑造

“灾难片是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类型,其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小到洪灾、火灾、地区性流行病,大到海啸、地震、核扩散,甚至到地球遭到外星人武装入侵。”[1]作为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类型片之一,灾难片往往具有迫在眉睫的巨大灾难、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营救过程的种种障碍,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灾难片中对英雄角色的塑造。“英雄的拯救”是灾难片中最基本的情节结构,当灾难来临时,总有一位或多位英雄出现,拯救自己的家人乃至全人类于水火之中。

《极度恐慌》作为一部1995年热映的好莱坞大片,毫无疑问充分地继承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男主人公山姆为了拯救妻子和镇上居民,不顾自身安危、上级命令,积极奋斗在疫情前线,这一剧情既满足了好莱坞经典模式下的英雄情结,又满足了观众们对于好莱坞电影中主角的期待。演员达斯汀·霍夫曼也一反之前优柔寡断、文质彬彬的小人物形象,扮演了一位拯救人类的英雄人物。在此片中,霍夫曼身穿防菌服,头戴防护面具,成为了一名从致命传染病毒的魔爪下拯救人类的美国军医,英雄色彩在这一角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将病毒作为生化武器,政府不惜将雇佣兵的驻扎营地炸毁;30年后,政府又故技重施,企图将感染病毒的小镇摧毁,以此来终止病毒的扩散,守住30年前的秘密。当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鲜活个体与国家集权利益相冲撞时、当敢于质疑权威的勇士受到政治操控时、当真相被埋藏在官方政府的美丽谎言之下时,作为拯救人类命运的主人公山姆挺身而出。在病毒面前,山姆极力争取自己拯救人类的权力;在受害群体面前,山姆作为一名军医,尽心履行救援弱势群体的义务。他敢于挑战强权,在人权与政权的对抗中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权一边,将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誓死捍卫居民们的生存、呼吸和被拯救的权利。在影片的最后,捍卫人权的人道主义英雄山姆不仅拯救了患者,还伸张了正义,迫使强权屈服于人权,真可谓是大快人心。

二、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沿用

一部电影的结构,指的是“对创作素材的布局和裁剪,也就是对情节的安排”。[2]在好莱坞经典灾难片的叙事中,主人公遭遇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努力实现和达到自己的拯救需求,其中克服困难冲出险境的具体过程是影片重点表达的部分。

《极度恐慌》的叙事结构也是传统的单一线性叙事结构,情节安排简单紧凑,以一只非洲白面猴为线索,讲述了30年前的非洲病毒如何通过携带两种病毒的白面猴进行广泛传播,造成群体大面积感染的故事。医生的救治和军方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矛盾的不断激化,加上主流媒体的集体失语,令群众迅速陷入极度恐慌之中。整部影片从起点到终点始终保持直线描述,将致命病毒、封锁的空间、最后一分钟营救、救世英雄的出现等元素融入其中,使戏剧冲突更加深化,人物关系更加紧张,以此来营造令人恐惧的氛围,形成经典灾难片的传统叙事结构。

三、主题表达中的生态意识

“灾难影片中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注以及涵盖其中的生态观的传达, 不但起到了其它任何艺术文本所不可及的宣传与教育作用, 而且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关注和生态忧患意识, 并开始动摇长期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 试图确立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念。”[3]电影《极度恐慌》在主题表达上也探讨了自然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失衡问题,体现了其中对生态问题的深度思考。

影片一开头便引用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乔什瓦·李德伯格的名言:“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这似乎在暗喻病毒的肆虐与人类对大自然的逾越有关,这一点在影片中也用多处细节予以展现。

1967年,美国雇佣兵驻扎的非洲村落受到未知病毒入侵,大家一筹莫展,美国军方派人前往调查,却发现一位身着奇异服装、打扮怪异的村民站在山头。军医询问后,得知那是村庄里的巫医,整日躲在山洞里,并认为这场病毒是由于人类乱伐树木,惊动了上帝,从而得到了上帝的惩罚。简单的几句话已经道出病毒产生的根源,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体现了影片主题中的生态意识。

除了借巫医之口说出上帝惩罚的神谕,影片中贯穿前后的重要线索——白面猴,也象征着自然。它作为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在非洲森林里活蹦乱跳,却被人类设置陷阱捉捕,并非法运输、贩卖到市场,因不符合买家要求而被放逐森林,这一举动恰恰造成了病毒的广泛传播。倘若人类不因一己私欲和自身利益去违反自然法则,片中的小镇也不会遭遇病毒无情地“报复”。

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追逐,科技也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科技的发展也使人们干预自然的能力、手段日益提高。人类不再甘心于受自然的支配,而是希望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们毫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致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人类理应与自然、其他生物和平共处,却屡屡以“大自然主人”的姿态自居,利用科技手段为所欲为。全球变暖、水旱灾难频发、病毒肆虐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当影片中的人们因为破坏自然而自食其果时,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人物——小女孩,小女孩的出现仿佛是一束光,给黑暗带来了光明。她平等地对待身边的生物,与它们做朋友,给予他们照顾、食物和安全感。在得知白面猴要被带走时,小女孩也是极力跟军医确认白面猴的安危,希望白面猴能安全健康。小女孩的人物塑造更像是人类与自然良性关系的媒介,也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因为她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赢得了白面猴的信任,才使军医得以找到病毒的携带者,研制出抗体,拯救了人类。

生态失衡作为美国灾难片中的热点话题,在此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生态不平衡的结果以血腥恐怖的方式在影片中得以呈现,比如流血的五官、溃烂的皮肤。电影以这种触目惊心的方式给人们贪婪无度的欲望敲响了警钟,也令观众们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埃博拉、“非典”以及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是否应当进行调整和改正,才不至于使电影中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真实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极度恐慌》在人物塑造上过于凸显个人英雄主义,以至于片中其他角色在抗击病毒中的作用被弱化,关于病毒感染的剧情也显得过于单薄,不够丰富。但该影片全面地展现了病毒从传播到发现再到根治的过程,人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激化,以及医疗工作者无私的奉献,这些都让这部1995年的好莱坞经典电影即使放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观看,仍觉得似曾相识,里面许多情节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通过影片也促使我们更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课题不止在灾难片中才能被重新审视。

注 释:

[1]王海莺.美国灾难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1(18):15-16.

[2]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夏伟翔、傅宗洪.论美国灾难影片中的生态意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5-58.

猜你喜欢

灾难片军医白面
“古币”会挖沙
军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我的军医爸爸
胡须
脑筋急转弯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军医的?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从电影《1942》中看灾难片展现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