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某变电站回填土质量检测方法的探讨研究

2020-09-23张俊建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9期
关键词:填料含水率压实

张俊建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场地回填层质量控制是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设计要求,场地内回填层的压实系数应达到0.94及以上,回填土的颗粒级配应为良好,且回填土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0mm。结合本工程场地、建 (构)筑物的特点,以及回填土基本特性,采用了适宜的检测试验方法,确保检测试验结果及所作出的评价报告真实可靠。

1 工程概况

变电站地处低山构造剥蚀残丘麓部缓坡地段,原始地形由北西侧、呈人工梯坎 (稻田)状,向北东侧及南西侧逐渐降低。场地西部紧靠山丘,挖方区主要分布在该地段;北东部及西南部相对较低,填方区主要分布在该地段,其中:北东部回填层一般厚度0.5m~2.0m,最厚约3m;西南部填方区回填层一般厚度0.5m~4.0m,最厚约6.0m。

据现场试坑鉴别,场地回填层中、下部填料主要来源于场地挖方土料,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 (<5%) ~混碎石(5%~15%),上部填料主要来源于场地挖方土料与外购渣石混合体,为粘土混~混多量 (15%~25%)碎石,站内道路及进站道路则以外购渣石为主。

2 检测方法、原理及结果

2.1 检测方法的确定

据前期勘测资料,场平挖方以粘土为主。按设计方案需外购一定量填料且要求外购料为碎石,碎石应首先与场地挖方土料充分拌匀后再铺垫压实,因而填料为素填土,属碎石土类。本次回填土质量检测制定了详细的检测试验工作大纲,综合施工进度、现场条件及其他外部因素,本次检测试验工作按照场平施工的初期、中期及末期,分三次进行回填层压实质量测定,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现场试坑灌水法测密度、现场采取试样、室内颗分试验、击实试验及含水率试验。

2.2 基本原理

1)灌水法,根据场地条件及回填层岩土构成特性,选择试坑灌水法检测压实密度较为可靠,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挖至要求深度,边挖边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取试样质量;试坑挖好后,将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坑内,将水缓慢注入塑料薄膜袋中直至注满,记录用水体积。根据实测试坑内回填土的重量、灌水得出的试坑体积,计算出回填土的密度。

2)颗分试验,采用规定的不同孔径标准筛,将风干、松散土样按相关操作依次进行筛析,分别称量、计算出各小于某粒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数,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通过曲线截取相关参数,计算出土样的颗粒不均匀系数 (Cu)和曲率系数 (Cc)。

3)击实试验,首先测定代表性风干土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样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配置一组试样并静置1~2天后,分别取出并采用标准击实仪进行击实试验和计算,将所获得的参数按规定制图,在图中获取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若采用的是轻型击实试样,应按规定检查是否需进行结果校正。

2.3 检测结果

按相关试验要求,结合场地回填区特征及其建构筑物布置施工条件,先后在现场选取7个检测点进行回填层压实密度检测,称取挖出的回填土湿重量和干重量,在坑底与坑壁铺设薄膜,向坑内灌水并记录水的体积,结合室内含水率试验,计算出回填土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和干密度。并先后采取7组具代表性试样进行室内筛分试验、击实试验,以测定回填土粒径的均匀程度和级配优劣、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具体结果见表2.3-1、表2.3-2、表2.3-3。

表2.3-1 2014年10月中下部回填土层检测结果

表2.3-2 2014年12月道路回填土层结果

表2.3-3 2015年5月上部回填土层检测结果

3 回填土层分析与评价

3.1 回填土颗粒级配特性

根据室内筛分试验结果可知:

1)场地回填层中、下部填料不能同时满足Cu>5及Cc=1~3条件,属不良级配材料 (表2.3-1)。由于填料的粉、粘粒含量在48.1%~74.4%之间,土层压实特性主要受土体含水率控制。

2)场地回填层上层填料能同时满足Cu>5及Cc=1~3条件,属良好级配材料 (表2.3-3)。填料的粉、粘粒含量在29%~38%之间,土层压实特性受土体含水率及颗粒级配双重控制。

3)站内道路及进站道路回填层填料以渣石为主,能同时满足Cu>5及Cc=1~3条件,属良好级配材料 (表2.3-2)。填料的粉、粘粒含量在8% ~20%之间,土体压实特性主要受颗粒级配控制。

3.2 回填土击实特性

为准确判定回填土层压实质量,先后分三次在场地回填层中不同地段、不同深度,采取了7组试样进行室内击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第一次和第三次检测对象均为站内回填层,所取试样的检测结果比较接近,填土最大干密度 (ρd)在1.75~1.82(g/cm3)之间,说明两组测试所取试样的击实基本特性相近;第二次检测对象为站区道路回填层,回填材料以外购渣石为主,所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为2.24g/cm3。

3.3 回填土均匀性

通过三次现场实地调查鉴别,结合采取土样进行的室内试验资料分析认为,场地回填层所含碎石、砂及粘性土分布不均。其中,站内回填层中、下部填料粉、粘粒含量在48.1%~74.4%之间相对较高;上层粉、粘粒含量在29%~38%之间相对一般;站内道路及进站道路填料渣石含量在62%~71%之间,粉、粘粒含量较低。

3.4 回填土压实性

根据现场测得的压实密度,结合室内击实试验、含水率试验,综合检得出回填层的压实系数λc,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3-1、表2.3-2、表2.3-3。

根据设计要求,压实系数应达到0.94及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可知,除GZ2的压实系数为0.93以外,其他检测点的试验结果中压实系数λc在0.94~0.96之间,满足设计要求。经与设计沟通,GZ2所处区域为变电站的绿化带,上部没有建、构筑物存在,且站区内回填土不做为基础持力层,因此在该区内压实系数达到0.93时也可以满足设计基本要求。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站区回填材料均匀性存在差异,同时受施工影响,使得现场采取的试样的基本特性 (如密度、级配、击实性等)存在差异。

2)室内筛分试验揭示,回填层土质不够均匀,颗粒分布及其级配有好有差,压实的控制条件不同。

3)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测得了回填层各检测点的最大干密度,变化范围为1.75~2.24(g/cm3);通过现场密度试验、室内含水率试验,测得试样的干密度,变化范围为1.65~2.15(g/cm3)。

4)根据前期试验结果,计算出回填层的压实系数(λc) =0.93~0.96。结合现场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评价整个回填层压实质量及其稳定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2 建议

对于变电站内回填土质量检测,重点是要解决回填土作为持力层的均匀性、整体稳定性和密实度,所实施的检测手段虽然都能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但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依然可能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后期的检测工程中,可尝试采取新技术、新方法、多手段结合,以保证在回填土检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填料含水率压实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烧机理研究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基于表面能的湿煤颗粒含水率表征方法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弱膨胀土增湿变形量试验及路堤填筑分析
聚合物型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
原油含水率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填料填装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