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9-22杨军红
杨军红
【摘 要】作为我国国防和军队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军民融和士官人才培养在国防和军队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融合的过程中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我国士官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政策进行开展,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为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而奋斗。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随后从四个方面对推进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员交流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军队的不断深化改革,部队对于小组作战形式以及管理的方式都进行了调整,在这样的变化中,军队对于士官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与以往有了显著的不同,军队对于士官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这使得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士官人才的培养变得更为困难。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使士官人才的培养由理论指导转向实践指南。我们应当重视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理念的强化,激发出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潜力,为军民融和士官人才培养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极具特色且效果显著的新道路。
1.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作为我国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军民融合不仅能够推动战争潜力转变为战争实力的进程,还能够为国家军事力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我国如今的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其表现形式为军队和政府难以形成统一体系,主导意识都过于强烈,同时,两者对于深化融合意识这一策略不够重视,不积极对深度融合进行认识,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共同进步以及共同发展的目标。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石,而在我国军事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军民融合发展结构仍然未得到有效的完善。由于我国军民融合体系长期的严重分割,各部分的沟通和协调变得异常艰难,从而导致了军用体系和民用体系在初步融合阶段便举步艰难。不同地区所需的军民融合结构各有不同,而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的成立无法对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控,但省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仍在建立过程中,这使得军民融合结构的不完善,从而导致运行和协调机制无法有效进行,最终使军民融合结构的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各部门之间权限不明确,在军命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易出现责任推卸的现象。同时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检查机制的不成熟,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军民融合发展的资源遭到了巨大的浪费,从而导致无法有效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
2.推进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2.1深化战略思想
任何的行动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导,军民融合也是如此,只有对军民融合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使融合的力度得到强化,使融合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军民融合的进程得以加快。当前对于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不少,而思想观念未得到深化则尤为突出。处于世界经济与军事都迅速的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防国防经济还是社会经济,无论是民用技术还是军用技术,无论是军事人才还是民用人才,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点都变得越来越多,两者之间融合度与通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士官人才的培养而言,更应抓住这个机会,在适应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为士官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道路,使国家教育重视士官职业教育,并将士官人才的培育写入国家教育总体战略中。为了使士官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应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士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但由于士官人才培养单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观念的欠缺,从而未能深化士官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同时,政府与军队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导致了大融合与大发展的观念无法得到重视。因此,为了军民融合士官人才的培养能有效的进行,必须强化各部门对于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思想,使他们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为推进军事人才培养做出自身的调整。
2.2优化顶层设计
當前时代背景下的国防以及军队的建设都与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还涉及到各个系统以及诸多的领域。在军地多个部门的重大利益格局都进行了调整的背景下,顶层设计的加强,以及对于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体系建立变得极其迫切。士官人才培养教育在统筹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得到了解决,但我国对于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未得到健全,政府和军队仍然未对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教育的激励引导机制进行构建,这导致军民融和士官人才培养的发展未能得到保障。因此,为了我国军事融合以及士官人才培养的有效发展,必须不断坚持对军事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结构的构建进行完善,要健全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监察机制,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备状况也要高度的重视,从而为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发展做出最优的设计。
2.3合理配置资源
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军队新型作战力量变得日益强大,这使得士官职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部队对于高素质的士官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士官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则能够提高士官人才的整体素质,能够缓解如今军队缺乏大量高素质士官人才的现状。但士官院校的数量偏少,不合理的专业布局,资源配置重复交错等问题,导致了教学资源浪费以及培训效益不高等不乐观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应当对地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要充分借鉴优秀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在士官职业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用,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可根据政府与军队的技术优势,对士官人才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最终实现士官人才的优化。
2.4积极交流,互相借鉴
虽然我国军民融合士官培养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但也形成了军地齐心求深化的发展趋势。军队院校对于士官人才的培养也进行着尝试,通过人才的往来、学术科研交流、决策咨询、学科建设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出了新型的士官人才培养体系。但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满足当前部队的需求,士官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不够成熟,无法系统化以及大规模的培养出军队所需求的士官人才。因此我们应充分吸取外军对于士官人才培训的经验,在积极借鉴的过程中探索出具备我国特色的士官人才培养路线,从不断的交流借鉴与传承的过程中,开辟出具备我国特色的士官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我国士官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与媒体平台,使士官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使新兴科技在军队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对试管人才培养能力进行增强。
3.结束语
军民融合和它不仅反映了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过程,同时还能够良好的体现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过程中的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和互利共赢。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士官人才的培养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使我国军队建设的质量有所保证。同时加强我国士官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历史新使命的迫切需求,还能够顺应如今军事变革,军事教育社会的趋势,使我国军队在如今军事化改革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刘波.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经贸,2016(11): 16-20.
[2]戴月.师光飞.地方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 18(3): 46-49.
[3]张作前.王艳军.张晓东.军民融合培养定向直招士官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2017(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