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特需生,与家长达成有效沟通的策略技巧

2020-09-22张晓莹

知识文库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豪特需同理

张晓莹

何谓“特需生”?在我看来,“特需生”不仅仅局限于指已被诊断了有特殊障碍的学生或者已被申请了随班就读的学生,而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就是“特需生”。我们都知道,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因年龄特征而教。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去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扬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因材施教同样对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仅学习的能力起点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行为习惯也不同,所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找准孩子的关键特点以及这方面的问题如何让家长重视和配合就是沟通的核心所在。

在我接的这个班,才开学一个月,就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一个学期就换了班主任,家长的信任度和信賴度可想而知。在刚接手的一两天内,通过和各科任老师的沟通,我大致了解到这个班的家长们过往的“事迹”,有喜欢指挥老师做事情的,有对老师不理解的,有喜欢和老师唱反调的,还有会在班级的微信群讲粗口骂老师,而学生呢,又有不少是经常被同学投诉被老师批评的“顽皮分子”,可谓情况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非常清楚,作为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取得家长的信任的重要前提。因此我选择了使用集中“火力”去“逐个击破”的应对策略。

尽管这个班上有好几名让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特需生”,我首先把容易与人起各种“冲突”的“小豪”作为优先集中“火力”去解决。他让每个任课老师都很头疼,在课堂的配合度比较低,上课不怎么听讲,都是自己在最后一排的位置搞自己的东西,甚至喜欢离开位置骚扰别人,而且经常被投诉的便是他会打同学。平时观察看出他有比较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喜欢说脏话,享受做“大佬”的感觉,对老师极其不尊重,甚至被批评时会心生怨恨,想打老师或者同学。而“小豪”的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单亲离异家庭,与爷爷奶奶一起住,爸爸也不是每天会回家看他,他放学就去托管,做完作业才回家。初步估计是因为他家庭的关系让他的表现如此不如人意,而他爸爸便是那位曾经与班里其他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打人了,却还控制不住情绪,在班群里与被打孩子的家长破口大骂。而且初步了解,他平时也不怎么教孩子,只懂批评或打骂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打算先密切关注“小豪”,这样才有使得与他爸爸进行良好沟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和孩子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每次遇到被同学投诉,被他欺负了的时候,都耐心地听他的解释,了解他的想法,慢慢地我感觉到他开始信任我,并且会主动问问题,偶尔上课还会举手回答问题,这是很大的进步。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主动加他爸爸为微信好友,一开始只是沟通作业的具体要求,意外的是,他主动却只言片语地告诉我“他没有和我住在一起,有时候我回来去看他,他已经睡着了。”只是,我并没有就此去深挖背后的意思,反而告诉家长,我会多关注孩子一些,有什么情况会多和爸爸沟通。而这一句话,为我带来了后续继续沟通的契机。家长还提出了在他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不高兴不接受的表现则会让他感到十分头痛,而我采用了心理学上的“同理心”的沟通策略,先同理了家长的心情,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听懂了他说的话,然后试探性地提出我的看法和解决办法,从而让家长感觉到老师为孩子好的出发点以及沟通的善意。于是,家长即时评价我是一位很细心的老师。这就成功地扭转了家长之前对老师的各种不满以及各式各样的否定。

有了良好的沟通前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除了会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里面点滴的进步,还会要求家长回家也要表扬孩子,并且给家长提一些小要求,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尽管时间不长,但从家长与我沟通的谈话中,家长的态度以及用语,我知道这位家长已开始信任并放心把他的孩子交到我手中,这让我感到欣慰并受到鼓舞。

家长的信任也为我后续在带这个班的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小豪”在学校里频频与不少同学在相处过程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出现过“安全事故”。那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小豪”在课室门口和另外两位同学玩“拉衣服开火车”,没注意周围的情况,顾着往前冲,结果却撞伤了其他班同学,导致那位同学手骨折;还有一次也是在课间活动时,因为看到“小卢”去吓唬隔壁班的同学,那名同学一下子没有心理准备被吓倒在地后动手还击“小卢”,“小豪”看到后觉得很好玩,于是一起参与进去互相挥拳,不幸拳头挥到另一个女孩子的胸口。这些事情的发生,虽然看上去不是恶意的行为,但作为班主任要管理这个班集体,尤其是涉及到有孩子因此受伤要与各个家长进行处理的时候,如果家长不信任班主任,也就不信任学校,老师是很难发挥中间人的角色,去协调好这些事情后续的沟通和谈话工作。所以尤其对于班上常出现各种状况的学生,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与“小豪”家长的沟通的效果看来,总结以下的看法:

(1)与家长沟通联系前,要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

在校的表现,不仅仅是指学习成绩或者课堂的表现,是泛指学生在学校的一日作息的各种情况的表现,从学生早上进校门一直到放学结束,在校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包括上课时间,还包括下课时间、排队的时候以及和同学出现纷争的时候等,对孩子有了初步的全方位认识和了解,是取得与家长沟通顺利的首要前提。

尤其是出现纷争或者摩擦、矛盾这些事情的处理上,往往出现问题不是单一情况情况造成的,老师要全面了解清楚事情的状况,必要时可以找到事情相关的学生进行问话,还原事情当时的经过。

(2)与家长沟通联系前,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因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于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沟通过程,发挥语言艺术魅力优势。

虽然有人说,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但利用这样的技术,例如微信沟通,却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我们所打的每一个字。而文字的力量是很大的,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好好利用和发挥文字的力量。

通常人对自我情绪的觉察较不敏感,有很多情绪感受放在心里,当老师能同理家长的情绪时,能让家长接触到内心真正的情绪,同时家长会感受到老师真正了解他,能懂他,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因此更加信任而稳固。

毕竟话不投机半句多,若直接谈及谈话主题、直接切中谈话核心要害,就容易被家长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师根本不了解我的想法,不知道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或者根本不明白我的用心等等,那么家长也就不会愿意继续和老师沟通,更不会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因此我认为在沟通时,先同理了家长的心情、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会认为觉得老师是懂他的,他说的话老师都明白,才为后续有效的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使用的言语是否恰当,是否有使用同理心的策略就是沟通的关键所在。

以上便是我在面对特需生时,如何与家长达成有效沟通的策略技巧,对希望对其他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杨箕小学)

猜你喜欢

小豪特需同理
赞美的力量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爸爸去哪里了
老来更明同理心
犟孩子的转变
避免同理心耗竭
“特需”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帮帮“着了魔”的孩子
特需价放开,会让看病更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