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双提升
2020-09-22顾江虹胡卫卫修建华
顾江虹 胡卫卫 修建华
中国足协原副主席谢亚龙、原知名裁判陆俊、黄俊杰等“206”专案;京津电力系统“719”专案;营口市人大原副主任李思福等系列专案,这些大要案的高效办理,是辽宁省丹东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闪亮业务名片的一个缩影。
“注重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互促共进双提升。”在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书记苏凤琴看来,上述业务上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党建与业务的深入融合。正是在党建业务融合思想的影响下,该院第一检察部业务成绩连续16年在全省“两大考评”中名列前茅,第一检察部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丹东市委组织部评为“五星党支部”,被辽宁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以“三个自觉”抓好党建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指出,“要努力形成、践行抓党建的高標准——就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做好党建工作”。
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摒除“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根子,为党建和业务融合打牢思想基础。除了通过正常的 “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等形式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鼓励支部党员通过公务员在线学习、中国检察网络培训学院、“学习强国”App平台、丹东机关建设云党课等进行自学“充电”,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深悟透,深入领会最高检“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体要求和“稳进、落实、提升”的工作基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此外,支部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以案明纪释法”情景互动式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观看《毛丰美》《邹碧华》等主旋律优秀影片。开展司法救助,送法进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帮扶贫困户等,通过易于大家接受的形式教育和引导支部党员学习杨善洲、廖俊波等先进人物事迹。
在党建中传承检察文化
多年来,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紧紧扭住检察文化,以培育和延续“公诉情结”作为凝聚支部党员的纽带,用“公诉情结”培育支部战斗力、提升精气神,引导支部党员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把人心聚起来,把风气正起来,把工作干起来。
实践中,该院第一党支部注重引导支部党员树立“精品意识”“工匠精神”,积极争创全省“精品案例”“精品庭审”,连续多年举办丹东市检察系统公诉业务培训,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选树了“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一批在检察系统公认的、叫得住、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教材”说话,用“点滴的小事”感染,“润物细无声”,引导党员向身边典型看齐,“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党支部打造成了“学习的校园、精神的家园、工作的乐园”。
在检察文化和精神的引领下,丹东市检察院的公诉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全省检察系统的认可,已形成了“丹东品牌”,很多外省市的检察同人纷纷前来学习。
推进党员素能提升和公诉品牌建设有“窍门”
“我们办的每一个案件都无小事,案件、事事都连着政治、关乎大局。”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第一检察部党支部每个成员的心中。这些年,第一检察部党支部逐渐提升专业化办案团队,成立党员办案组、党员释法说理组、党员重大疑难案件攻关组,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敢于碰硬,先后办理了丹东地区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首例虚假诉讼案、首例欺诈发行股票案,指导基层院办理了全省首例监委留置案件、全省首例缺席审判案件。
事实上,第一检察部在推进党员素能提升和公诉品牌建设上有自己的“窍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深学理论,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构建“举同一面旗、干同一件事、奔同一个目标”的良好格局。提升业务技能,通过资深公诉人“一对一”对新人进行传授,开展“一人参训全员受益”“一活动一总结”“专人定点对下指导”等活动,及时检验学习成果,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常态“练兵”,先后通过法律文书规范化、庭审观摩定期化、公诉培训精品化、公诉人竞赛常态化,练好刑事检察专业的本领。
“党支部设立专业化办案团队,成立党员办案组、党员释法说理组、党员重大疑难案件攻关组,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敢于碰硬,保证案件‘诉得出‘判得住。”
近年来,该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先后培养出16名全国、省级优秀公诉人、业务能手,支部党员获得国家级荣誉4人次,省级荣誉5人次,市级荣誉4人次,10余人次因检察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或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