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与对策
2020-09-22许艳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中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要求逐步提高。然而,近年来,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各种改革层出不穷。但是深入语文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仍然将“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仍旧不够重视,使得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理解出现了困境,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并提供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理解;困境;对策
一、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针对不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重点加大阅读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 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发展
在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之下,教师组织开展阅读理解教学,需要完成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学生每年读几本名著,识字量达到多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方式,决定了教师组织开展教学的方式和基本的计划思路。虽然阅读理解教学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将来的考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不过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思维模式
小学语文学习进入高年级阶段,随着阅读文章的内容和深度不断加深,学生需要花费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好课前的预习。与此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授课时更倾向于灌输式讲解,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可这种做法却限制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没有办法很好地形成阅读技能技巧。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阅读其实不单单是文字上的沟通,更是一种探寻作者情感,寻找契合点的过程,他们希望从阅读中能在某些方面和作者产生共鸣。
(二)教学内容过于片面
考试中阅读理解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平时的阅读量。所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过于狭隘,不注重将课文向外延伸,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推荐和引导。这也使得学生的眼界不够开阔,在考试中容易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四、 解决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的对策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进入高年级之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课文,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此来增长学生见识。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设置阅读角或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将喜欢的书目推荐给其他同学。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展开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深刻体会辩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学习他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和优点,以此来达到超越自己的目的。通过改造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阅读”变为“悦读”,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二)亦读亦听是提升阅读的有效补充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理解的时候,制约学生发展的一方面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现在的阅读理解的资料参差不齐,很多编写的资料并没有完全符合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简单的,也有较为难的。笔者针对这样的资料采取的措施就是,当遇到高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时,笔者就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例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自己家进行阅读训练时,读到《买椟还珠》这个故事,在阅读书上,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阅读中,学生在刚接触这个故事时,那还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即使孩子能够作对试题,但是对故事本身也是存在理解盲区的,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给家长的建议是,让孩子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给孩子讲讲《买椟还珠》的故事,或者让孩子借助手机视频听一段故事,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例如在做《夜郎自大》的阅读理解时,孩子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孩子适当补充一些历史知识,让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结合法,助力学生提升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小学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读写结合任务,让小学生在有效接受的基礎上,提高读写能力。高年级学生可以按照阅读素材进行整个段落或是整篇文章的仿写。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必然也能加深小学生对于阅读素材的理解和认识,如在小学生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让其仿写家乡的一些景观,这种读写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促使小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和思路,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设计疑问并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每阅读一篇文章,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并要求他们在阅读和解析中,提出不同见解和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问题引导,可以更为深入的阅读课文,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因此,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出有效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积极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在学生自主阅读前,先向他们提出问题,如“圆明园是由谁毁灭的”“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等。带着疑问去阅读,学生可以有方向地理解文章,并从标记有价值的语句,从而更快解决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确保教学任务可以有序推广。
五、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学习中,语文阅读理解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难题”,语文教师结合语文阅读理解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势必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掌握一把钥匙,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方法,可以培养兴趣,提升水平,可谓一举多得。而小学阶段打下扎实地阅读理解的基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突破[J].考试周刊,2016(29).
[2]夏万蕊.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J].新课程,2015(11).
作者简介:
许艳,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