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效果探索

2020-09-22曾伟鹏

读天下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高中数学

摘 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数学的力量。数学科目是一门集工具性、逻辑性、实用性等于一身的基础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数学以其具有严谨的逻辑、高度的抽象思维和十分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让部分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近些年经过较多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发现问题驱动式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教学效果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关系着学生能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学习上来,尤其是对于逻辑性思维较强的高中数学来讲,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来帮助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有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

一、 问题驱动式教学内涵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要求教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为学生提出問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回顾所学的内容。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起点,以问题为核心的规划内容,让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固有认知和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是羞于向教师提问的。所以,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下课之后多做练习题为主。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转变不单学生要做出角色转换,教师也要跟着一起转变。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一直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惑,但是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发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者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降低,没有独立的思考问题能力,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改革标准是背道而驰的,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所以,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学生要学会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转变角色,让自己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角色的转变也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让学生真实参与了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效果浅析

(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有困难,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有趣且生动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对问题积极探索,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情境1:让1号学生准备2粒米,2号学生准备4粒,3号准备6粒,4号准备8粒……请问51号同学准备多少粒米?情境2:让1号学生准备2粒米,2号学生准备4粒,3号学生准备8粒,4号学生准备16粒……那么51号学生准备多少粒米?并未学生留下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每位学生所准备的米粒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编号用x表示,y与x的关系如何?在这样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教师在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迁移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效拓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迁移性问题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在培养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根据既定的方程来判断的话有两种方法,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

(三)利用问题驱动教学,鼓励学生反思总结

许多学生在面对一道数学题时,会用固有思维和固有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过多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更多可能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缜密性,鼓励学生对以往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例如,在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函数,让学生计算,获得函数的解析式,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答案。对于学生得到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当其中一个函数产生变化的时候,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思考,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吗?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及在解答过程中的更多可能性,帮助学生找出错误,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做铺垫。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充分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简历学习数学的信心,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鼓励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金福.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名师在线,2020(12):92-93.

[2]党哲霞.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名师在线,2020(12):72-73.

[3]李灿.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生物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20(4):57-58.

[4]黄琳,舒禹,王婷.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4):75-77.

[5]黄艳.科学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 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70.

作者简介:

曾伟鹏,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惠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高中数学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