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菜是一门玄学
2020-09-22
在中餐世界里,点菜成了一门玄学,隐隐透着排兵布阵的战略胸怀。中国古人偏爱双数,讲究“好事成双”“四平八稳”。老祖宗常说“桌上不摆三盘菜”,这跟中国祭祀礼仪有关,因为祭品基本都是每份三件。
一桌10个人,点多少菜合适?为了减少餐桌浪费,武汉餐饮协会建议用“N-1”模式来点餐,即10个人点9个菜。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点菜并非加减这么简单,也有许多门道。
透着排兵布阵的战略胸怀
在变幻莫测的中餐世界,点菜成了一门玄学。中国文化给数字赋予了独特的寓意。古人偏爱双数,讲究“好事成双”“四平八稳”。
跟西餐常见的三道菜不一樣,老祖宗常说“桌上不摆三盘菜”。这跟中国祭祀礼仪有关,因为祭品基本都是每份三件。在老人家眼里,一桌菜的总数不能随便N-1或N-2,哪怕一盘菜里分出一小盘,也要凑成双数。
菜品的分量也经常影响点菜的数量。民间有一个说法:“东北菜量大,新疆菜肉多。”论单盘菜量,3个人在广东点两个菜通常吃不饱,但是去东北、新疆等地点两个菜,很可能吃不完。到了不熟悉的餐厅,不到上桌那一刻,你都难以准确判断菜有多大盘。
点菜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实特别考验智慧。对此,《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管点菜叫布菜,隐隐透着排兵布阵的战略胸怀:
一要看人。宴请的客人若是来自北方,要在主食下工夫;若是来自江浙地区,菜品得选精致的。
二要看店。每家餐厅只有一两个核心菜好吃,核心菜点好了,一整桌菜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要看菜谱。陈晓卿会自动忽略图大字粗的“推荐菜”以及不明所以的长菜名,直奔菜单小字印刷的菜名,后者往往是熟客最常点、厨师最拿手、性价比最高的。
怎么点菜才能吃好又不浪费
很多人在请客吃饭时为了面子,总是习惯性地多点一个菜,“N+”点菜模式很常见,这样往往会造成大量浪费,而最近“N-1”点菜模式渐渐成为时尚。
十堰市餐饮业协会秘书长郑吉军表示,“N-1”模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主要用在中餐点菜时,根据场景、餐厅、客人喜好等来改变。
郑吉军建议,如果既想吃好又不浪费,可以在点菜前先看一看别人桌子上都点了什么菜,有大部分人点了同一个菜,那么这个菜一定是这家饭店的特色,性价比不会差,同时也能观察餐品的分量,根据个人情况来点大份或小份。
紧接着,再看一看同餐厅的客人在干什么?食客多不多?如果餐厅人很多,而且大多数桌子的菜还没有上齐,说明这家饭店的上菜速度不快。那么,你就需要稍微多点一些凉菜,少点一些蒸菜、费刀功的菜肴,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等待。反之,则可以少点凉菜,以免浪费。
到酒店吃饭无非是商务宴请、家庭聚会、工作餐等几类。
商务宴请一般都是冷菜、热菜、点心、汤、水果全套上,但点菜时注意要适可而止,根据人数和同行人的喜好来点,够吃就行。
如果只为聚一聚或者填饱肚子,建议4人以下的点3菜1汤;6至7人点5菜1汤;8人以上按照人数减2的数量点。凉菜尽量少点,如果凉菜点的比较多,那么热菜可以适当减少。
这些点餐方法值得推荐
也有网友提供了一些点餐方法,以下几种值得推荐。
汤类一般都是在就餐快结束时上,大部分人这时已经吃饱了,所以在上菜慢的餐厅可以点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家常汤,上菜快的可以点排骨汤等,放在最开始或者中途时上桌。
在饭桌上,“凉菜-热菜-汤-主食”的上菜顺序似乎成了固定模式,不少人直到酒足饭饱时才想起来要点主食。这样会使人在最饥饿、食欲最强的时候吃进去大量菜品,导致主食浪费。所以早点吃主食,既能减轻肠胃负担,维持营养平衡,还能避免浪费粮食。
如果喝酒的话,可在点菜时用其他淀粉类食物代替主食,比如点一些含有荞麦粉、莜面等粗粮的凉菜,含有马铃薯、芋头或者搭配了荷叶饼、玉米饼等主食的菜肴。
很多人在一开始习惯性地点酱牛肉、千层脆耳等凉菜开胃。其实,选一些清爽的素食凉菜,能平衡主菜油脂过多和蛋白质过剩的问题。荤素搭配健康营养,又不至于吃不下主菜。
点一桌家常菜不妨由三类菜搭配:主菜、创新菜和清爽菜。
主菜通常是大家熟悉并接受的荤菜,特别是某个店的招牌菜;创新菜则是以前没有吃过的菜肴,可以是一些半荤半素的菜式,调味上有新颖之处,和主菜的风格完全不重复;清爽菜则是烘托主菜的,一般是以素为主的菜肴,或者是带有淀粉类食物的菜肴,口味较为清淡。
(《经济日报》《十堰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