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小布袋里的秘密
2020-09-22赵玉平
赵玉平
晚饭后,我伸手去摸摸班里的“启明密语”,拿到了一个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赵老师,我想跟您谈谈。看姓名,是班里很乖的小方同学。
原来,她觉得在寝室住得不愉快,跟小伙伴没有共同语言。我安慰她,并告诉她在寝室可以阅读,可以尝试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她欣然点头。
可周日,我收到了小方媽妈的信息,说这周回家一直哭,问什么也不说。我意识到问题并未解决,匆匆赶到学校,找个安静的地方,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哭了起来。我们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她心情平复了些,小声告诉我,她和小晨的友谊出现了问题。从幼儿园记事起,两个孩子就在一起,可到了新的班级,她发现小晨有了新伙伴,她不再是小晨心里的“唯一”了……
第二天,我找到小晨,从侧面问了问她,她一脸吃惊地告诉我她们依旧是最好的闺蜜。我这才意识到,小方在这件事上或许过于敏感。于是我调整了寝室安排,让小晨和小方住在了上下铺;我分了小组,让两个孩子成为学习伙伴,互相帮助。渐渐地她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将情况反馈给了小方妈妈,妈妈很纳闷:“这事儿小方怎么不和我说呢?”
是啊,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妈妈说的话,却愿意告诉我?这要得益于我们班的“启明密语”。它表面上看是一个“布袋”,实则是孩子们的秘密信箱。孩子们把不想说、不好说的话写在纸上,放进袋子里,由我定期收集,这便有了开头的故事。
几个月下来,我收到了很多小纸条,帮孩子们处理了很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纸条中90%都是与同伴相处的问题,除了前面故事中提到的情况外,还有损坏他人篮球不敢承认的、卫生委员的苦恼,等等。原来,最令高年级孩子困扰的问题,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同伴。这的确印证了那句话:孩子越到高年级,越在意自己在同伴心中的位置,越敏感。很多沮丧、挫折的源头,是我们成人并不了解的。
这个普通的袋子,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班级生态也不一样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从袋子里掏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却是这样的内容:子玄扶起低年级小妹妹;雅妮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主动去关……大家正在慢慢把目光转向身边的好行为,也渐渐懂得去欣赏他人优点,发现生活的美,这真是太好了!
以接纳和尝试理解的态度去包容情绪,以坚定与鼓舞的言语去处理行为,孩子才能真正看见自己,从而找到内心的力量,来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可避免的难题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