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视域下学校师生关系探析*

2020-09-22马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中学生人工智能

摘   要   人类正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金融、医学、工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将进行智能化变革。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模式都将进行变革与重塑。师生关系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从专制式权威—顺从到民主式教学相长;从单向度的“主—客”关系到主体间性的“主—主”关系;从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到伦理导向的温情取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教学,终身学习,做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以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师生关系  中学生

1956年麦卡锡等人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意图使机器像人一样能够思考,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1]。在教育领域中,智能批改系统、评估系统、办公系统等AI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当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时,教学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师生关系将会如何变革?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一、人工智能对传统教和学的冲击

教育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重在通过AI这一媒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2]。目前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主要聚焦在智能导学、自动化测评、拍照搜题、智能批改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人工智能对教师教的影响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转变。未来教师教学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石,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塑造其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智能时代立足。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转变。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作出改变,以培养学生个性创新、复杂沟通、高阶思维等智能机器所不具备的能力为主,以认知性知识和技能为辅。再次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未来的教育是人机共教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发挥机器的优势,以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导学系统精准诊断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利用数据建模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数据,以辅助自己调整教学策略或进行备课科研活动[3]。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转变。在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如筛选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路径、指导问题解决等。

2.人工智能对学生学的影响

首先是学习资源的改变。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MOOC、TED视频、云平台等使线上线下学习实现无缝衔接与融合。人工智能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其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其次是学习内容的改变。学生将以兴趣爱好、个性创新、全面发展、职业需求为基点,学习“云排课”为其专门打造的独一无二的课程。再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借助图像识别技术把难题拍下来上传云端,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體学习情况自学自己感兴趣的、但实际学校教育中没有安排的课程;还可以打破狭隘的教科书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束缚,利用网络访问名校名师。最后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环境已从传统教室转变为智慧教室,教师中桌椅的高度和大小可以自动调节,也可以按需调节光线和色彩,还可以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境、联接学习社群,通过AI技术建构一个最大化、优于学生成长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二、AI时代师生关系的模式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对话”,他们缺乏真诚的交往,缺乏交流与沟通、平等的合作,因此也就难以构成深层认识与建立深厚的情感。在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关系,并探寻其变革路径。

1.从专制式权威—顺从到民主式教学相长

在教师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衬托教师的配角。由于教师外铄性权威的存在,学生的配合往往变为一种情感上的不情愿,或行动上的不积极,教育被认为是满的容器与空的容器之间的一种传递[4],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打骂教师的行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情形恰好相反,变成教师配合学生学习,教师行为随着学生的行为与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师生合作共同进行主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式学习。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对话教学追求平等、民主、真诚、合作、理解、宽容和关心,有利于构建深度融合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共生、共存、共命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协同发展。

2.从单向度的“主—客”关系到主体间性的“主—主”关系

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我—你”关系,而不应是“我—它”关系[5]。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强调的是“互主体性”“主体间性”,而非主客间关系。时下师生关系消极被动,不少教师依然固守严格的师生等级观念,认为教师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地位,试图把一个个饱含个性差异的学生加工成符合标准规格的“模件”,这严重地消解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关系俨然成为一种“主—客”关系。智能化时代,在智能导学、学习助手、数据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协助下,学生不会再满足于教师单向度地传授书本知识,不会只是“被教”的客体,师生关系将由“主—客”关系发展到“主—主”关系,而且学生是双主体中主要的一方。

3.从重成绩分数的“阶级敌人”到重情感人格的“良师益友”

在以成绩、分数、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场域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发展的能动性和潜在性,师生关系缩化为简单的传授关系,师生之间停留在表面的、冰冷的知识传授中,缺失了情感交流、灵魂对话[6]。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机器人可以取代教师“教书”的任务,这就给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除了成绩以外的东西,如情感发育、道德水平、思维发展等更多隐性的东西[7]。教师可以用爱心、同情心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精神的感召和灵魂的震撼,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态度,去唤醒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精神启迪者和人生导师。

4.从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到伦理导向的温情取向

在当今商业化色彩浓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师生关系在追求实用性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的实用主义,以利益为导向,功利化倾向明显。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学生的总体成绩直接挂钩,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刷题的正确率、升学的达标率,至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人格的发展则漠不关心,甚至有的教师会通过小礼物诱使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与安排,也有学生通过送礼等方式故意讨好教师,从而获得教师的特别关注[8]。师生关系形成了一种建立在经济利益上的表面和谐,过度工具化、功利化,存在着简·罗兰·马丁提出的“对别人高度理性化的冷漠与无情”。智能化时代下并不一定非要消除功利倾向,但只要人们运用得当,就可以让师生关系转变为以伦理取向为主,呈现出孔子与颜渊、子贡等学生之间那种温情的、真正以师生伦常主导的师生关系,也会再现程门立雪的佳话。

三、AI时代师生关系的生态重构

未来人工智能虽然将在知识储备、转换、传播等方面超越教师,但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的育人本质不会变。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自身所面临的危机,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学生STEAM、PBL等新兴的教育方式都可以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管理能力,为构筑“人机共教”的新型教育生态做出贡献。

1.做有个人魅力的教师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样才可能在知识教学中获得一席之地。首先,教师要转换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认真钻研教学,履行教师义务,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特个性和自主发展的个体,不再将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在学生身上,要以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寻求谈话式、讨论式、启发诱导式、自学指导式等教学新方式,利用好教学情境,变灌输为感化,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最后,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利用智能技术监测学生课堂上听讲的认真度和效率,课后根据大数据主动与学生交流,因材施教。

2.做“经师”更做“人师”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现存的很多职业将被淘汰,未来又会有很多新兴职业出现。未来学生的职业更多需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关注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爱商”,即爱人的能力。教师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细致入微的个性化关怀、呵护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度,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思考历程,实现思维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情境,推进浸润式情感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3.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教学

未来的教育领域将是“人机”共教的时代,机器取代不了教师,教师也取代不了机器,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与机器合作教学,各自发挥所长。学生将有两种类型的教师,一种是侧重于陪伴、交往、情感的人类教师,一种是侧重于知识、技能训练的机器教师。未来教师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与机器和谐相处开展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数商”,不断学习并及时关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进展,学会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在人机协作的新模式下对课堂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其次,教师要提高“信商”。智能化时代,课程资源诸多,但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协助。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在信息潮中检索、辨析、判断、提炼、整合、利用和生成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用的信息,避免学生在智能化世界中迷失。最后,教师要警惕技术万能、技术逾越等陷阱,不能把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与责任让渡给人工智能。

4.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学科的发展、交叉、渗透将越来越频繁。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要根据兴趣、教学需求等因素制定终身学习的总体目标和规划,要有本体发展远景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实施计划。其次,教师要以智能化时代为背景,以自适应学习技术为手段,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把教学中的问题用科研的方法立项研究,深入钻研,探讨问题的本源和解决措施。再次,教师要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建构,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打磨课堂教学艺术。最后,教师还要积极提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教育部门、学校等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可以定期去高校培训、在职深造、离岗学习。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教师是否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是教师将如何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中保驾护航,更好地承担起人工智能无法承担的责任[10]。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永远学习、永远好奇、永远热爱,为构建智能时代师生关系不断努力,积极进行跨专业知识的储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 谭铁牛.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智慧中国,2019(Z1).

[2] 闫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01).

[3] 陈凯泉,何瑶,仲国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徑[J].远程教育杂志,2018(01).

[4]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李方安.关系责任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J].教育研究,2016(11).

[6] 于宗助,朱成科.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危机与化解[J].教学与管理,2016(34).

[7] 项贤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

[8] 贡勋,张忠华.从“支配—从属”到“和谐—共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社会学审视[J].教育评论,2016(04).

[9] 辛继湘.当教学遇上人工智能:机遇、挑战与应对[J].课程·教材·教法,2018(09).

[作者:马艳(1995-),女,山西朔州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中学生人工智能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