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2020-09-22李凤

神州·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教学探究初中音乐

李凤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发展出的独特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民族音乐教学,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品质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下文中,笔者将从民族音乐教学理念,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以及民族音乐的多种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文化;教学探究

音乐多元化使得外国音乐不断涌入中国,在多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许多西方音乐成为人们竞相追求的主流。人们对于外国流行音乐的喜爱远远高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传承民族音乐呢?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理念

1、音乐审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交流等,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理解音乐这一艺术形式。音乐教学中不需要教师长篇大论地说教,教师也不用采用一些强制,音乐教学中而借用歌曲中塑造地艺术形象感染学生,让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歌唱可丰富学生的的情感。在歌唱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拨动,易产生感情的共鸣,歌唱是学生欣赏、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音乐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善于领悟、理解音乐,以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以此提升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

2、与其他艺术结合。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来理解音乐的内涵,体验其情感与思想。音乐实践中,要引导在学生注重音乐表演性、情感性、审美性、抽象性等特征。这就涉及到其他艺术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要把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美术等艺术综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综合艺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有利于其对音乐的理解。

3、注重音乐创造。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组织他们参加演唱、合奏、欣赏等,还可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或根据教材内容编创音乐作品等,让学生理解音乐,并体验音乐的魅力。音乐富有创造性。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有通过多种方式激活學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潜能,从而提升其创造能力。

4、注重学生发展。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学生间存在差异,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发掘其音乐潜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共同参与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为他们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机会。

二、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

许多初中生特别喜欢流行音乐,他们往往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教师可将一些“民族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去,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

许多创作者为了让音乐中融入更多的元素,在流行音乐中融入“地方小调”,有的在乐曲中加入戏曲唱腔。在学习民族歌曲时,增加一些与民族乐曲有关的流行音乐,其目的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地域宽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等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中或多或少的受到民族音乐的影响,为学生深入学习民族音乐奠定基础。

最先把流行音乐与民歌元素融合在一起的作曲家有:黎锦晖、贺绿汀等,他们把民间小调旋律融入乐曲创作中,或把民族音乐与舞曲融合在一起。随着港台歌曲不断的向内地发展,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创作影响深远,“西北风”是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最好诠释。有的运用民歌旋律进行创作,如《山不转水转》是建立在《小白菜》这一河北民歌的旋律;有的运用民歌的节奏进行创作,如《军港之夜》是建立在广东地区渔歌节奏而创造的歌曲。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很多,有的民族器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个性化民族器乐在演奏风格上呈现出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在创作、演唱流行歌曲的过程中,加入民族乐器演奏或加入民族歌曲元素对对于编创流行歌曲及演唱风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歌曲的编曲中运用民族乐器,让音色更丰富。在乐曲的编排中运用古筝、葫芦丝、象脚鼓、琵琶等,对体现民族音乐风格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感悟到民族歌曲的独特魅力。

三、采用多种教法,传承民族文化

1、体验式教学法。“体验”是指学生在欣赏、学唱、伴奏歌曲中带有某些感情色彩不断的体会、领悟歌曲内容、节奏等。这种“体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讲解要简明、生动、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欣赏、歌唱,采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体验音乐,引发联想、想象。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他们表述从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表演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才艺展示,鼓励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展示自己所学。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曲目,教师负责伴奏或者使用伴奏带,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表演展示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发声和演唱细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个别学生羞于表现自己,没有勇气表现自己。教师要鼓励这部分学生,并号召其他学生给予关怀和照顾,呼吁学生之间相互尊重。

3、游戏式教学法。教师将音乐教学游戏化,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增加对音乐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玩过音乐游戏,对于游戏的兴趣较为浓厚。教师抓住学生喜爱游戏活动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乐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白颖婵.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0):152+154.

[2]姜玲.浅议民族音乐于初中音乐中的运用与传承[J].黄河之声,2019(01):82.

[3]刘曙艳.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06):193.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教学探究初中音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