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辩式教学在高考历史概念复习中的应用

2020-09-22郭龙飞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权力考查

郭龙飞

本文是陕西省第三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专项研究课题《审辩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高中历史课备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SKT1923。

一、新高考的要求

众所周知,高考不仅在学科基本概念的考查方面特别重视,而且还要求学习者掌握学科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等学科高阶思维。对此,《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册)2020年版》在历史高阶思维的考查方面就明确提出“要求考生有独立的历史见解,对已有历史认识进行审辨式思考,并进行逻辑清晰的表述。”由此可见,新高考要求我们对历史进行审辨式思考,而審辩式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

二、审辩式教学的优势

为什么审辩式教学能让学生适应当前新高考的要求?对此,审辩式教学提出人周宏老师说:“教师应该将时间用于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层理解。通过对学科本质的深入理解,从学科思维的角度组织教学,从学科思想方法的角度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学科知识的深入思考,在理解、解释、推理和验证中掌握思维方法,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如此才能以一当十,事半功倍。这正是审辩式教学3环节10要点所强调的重心。”

三、审辩式教学的应用

接下来,我以审辨式教学在高考历史概念复习中的应用为例,谈谈我的方法: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我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如下节课要讲中国古代史秦汉部分,我要求一组学生在课前把秦汉史部分的时间轴写到黑板上,并把每个朝代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干知识写到相应的朝代下面,再让该组学生简要讲述一遍时间轴,讲述完毕之后,让他们总结发现知识重点、收获和感想等。示例如下:

设计意图:这部分其实就是审辩式教学课堂中的“知识铺路和追问激疑”环节,该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黑板上抄写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再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疑惑和收获等方式让知识成为提升他们能力的素材。

(二)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在学生把时间轴完成,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心得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教材。首先要挖掘的就是历史概念。只有掌握历史概念,才能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才能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以中国古代史秦汉部分为例,当学生提到秦朝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后,教师应该重点带领学生进行这两个概念的推敲,让学生能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和着重点。

设计意图:由于概念推敲在高考中的考查非常频繁,而概念的抽象性有时又让学生理解不透彻,而此时就需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以往高考的总结以及高考方向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教材、专研教材,并用学术观点等扩展学生对原有教材可能存在的狭隘或固化的认识。

(三)研究高考,师生共发力

在概念推敲结束后,紧接着就应该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的“搜证求解和缘据立论”了。我们师生要“研究考试精准发力”,具体教学流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这一专题涉及的知识点,通过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的考查来和学生一起总结高考的要求和考查的方向,加深学生对高考命题意图的理解。将这部分高考真题放到相应的概念里去重新认识,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呈现中认清高考对概念推敲的考查,这会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历年高考真题中关于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考查为例:

1.专制主义的概念推敲及解题运用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民主政治体制)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概括来讲,专制主义说的是皇权与相权这对矛盾。

(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学生:这道题我选C,理由是题干中说到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将原来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所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分割宰相权力。

教师:有一定道理,分割宰相权力确实是皇帝的目的,但是题干问的是主要目的,问你一个问题:“皇帝想方设法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就是他最终的目的吗?”

学生: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皇帝自身的权力。

教师:很好,你能不能从专制主义的概念中找出你的依据?——概念推敲,缘据立论

学生:能,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教师:很好,这道题通过唐朝三省六部制变相地考查了专制主义的概念。

2.中央集权的概念推敲及解题运用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概括来讲,中央集权说的是中央与地方这对矛盾。

(2018·浙江高考·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___________。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学生:这道题我选B,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行省制是一种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根据中央集权的概念可知,元朝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概念推敲,缘据立论。

教師:你能把行省制和中央集权的基本内涵讲这么清楚,足见你课下很用功。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C?C选项也说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了。”

学生:根据行省制的概念可知,行省制是行政制度,不是监察制度,因此行省设立的目的不是监察地方政治。

教师:很好,你对行省制和中央集权的概念掌握比较充分了!

3.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推敲及解题运用

二者之间的联系: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反之也成立。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

(2017·江苏·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_________。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学生:这道题我选A,理由是汉武帝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其目的是要削弱地方的权力;他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根据中央集权的概念可知,汉武帝此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很有道理,那我能不能选D,说汉武帝此举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学生:不能,因为君主专制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二者有区别。

教师:很好,那通过这三道题我们做个小总结。一般而言,当谈到中央官制演变等问题时,由于它说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因此就是考查专制主义的概念;当谈到地方制度演变、削弱地方权力等问题时,由于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就是考查中央集权的概念。

通过审辩式教学,我相信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能完成高考的要求,届时学生不仅仅会赢得高考,同时也能赢得一个幸福的人生。因为高考和生活本来就不矛盾,只是呈现方式不同而已。作为历史教师,我们理应用审辩式教学来达到历史教育中“天地人和”的境界,以此造福学生,造福人类。

作者单位 山西省介休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权力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