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2薛城
薛城
关键词:教学解读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根本能力之一,是语文的核心素养。阅读力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只有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进行有效介入,阅读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素养。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的“教学解读三层级”的解读模型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指向教学、用于教学的解读。这一解读模型的第一层是释义层。在这一层级中,读懂文本是首要任务。要想读懂文本,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教学是首要任务。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在阅读中的表现形式。策略是一种工具。给学生一个阅读任务,学生必须要有策略(工具)才能顺利且有效地完成。国际PIRLS阅读理解的四层次,就是对阅读策略的考查:第一层是提取讯息策略,第二层是推论讯息策略,第三层是诠释整合策略,第四层是比较评估策略。这四个层次包含了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方面: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形式的理解和文本技巧的学习。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阅读策略,能够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改变学生仅仅关注阅读内容的倾向,进而关注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八种阅读策略。
一、概括策略
运用概括策略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利用品读文章题目、概括语段大意、列提纲等阅读方法来实施此策略。概括文本大意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基础。
一是利用标题寻找重点。如果文本有小标题,学生把小标题的内容组合起来就是文本的主要内容。二是依据文本的段与段组成逻辑寻找重点。学生辨别明晰全文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整理全文大意梗概。故事类文本可依据角色、背景、事件、反应、行动、结果、结局等辨明关系;说明类文本可依据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提取要义;议论类文本抓住论点即可把握文本重点。三是利用文本主题对照的方法,快速了解文意,再筛选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证据,从而抓住文本重点内容。如果文本图文并茂,还可以依据图文联结确认重点。学生阅读时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图片、表格、文字框等信息,迅速抓住重点内容。
二、言语理解策略
文本是语言的艺术。学语文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语言。但课文里的语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除本意之外还另有所指,具有特别的含义。
利用言语理解策略能够迅速正确地把握文本中语言的含义和用法。言语理解策略就是联系上下文,把语句放在具体的语境、语篇中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某些语意不明显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辨别明晰,也可以透过前后语句或跨段语句,寻找作者对该词语留下的相关线索,经过比较、推论、分析,明确该词语意义。例如《背影》中写:“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推知“聪明”一词是正话反说,真正的意思是“傻”“笨”——作者后悔当年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言语理解策略还可以采取以上下文推论句意、以句段判断意义关系、以段篇结构联系主题推断文义等方法。
三、联接策略
联接策略就是读者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建立起文本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阅读作品就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联接策略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出示一组街灯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哪一组更符合作品原意。这就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勾连起来:只有“远远的街灯”,才能像“天上的明星”。
有些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间久远,有些情感不易理解,例如杨绛的散文《老王》,学生理解部分内容可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让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勾连起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四、提问质疑策略
提问质疑策略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包括字面意义上的以及深入思考后的问题。如学习《富贵不能淫》一文时,有学生质疑编者加的题目不恰当,认为如果能用“富贵不能淫”作为标题,那么也可以用“威武不能屈”和“贫贱不能移”作为标题。经过反复诵读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用“何谓大丈夫”作为标题较为恰当。这一质疑犹如“撑一支长篙”,引导学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收获了“一船星辉”。在阅读中,实施提问质疑策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阅读策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如“作者尝试要说什么”“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作者说理的方式正确吗”“作者解释清楚了吗”,等等。
五、推測策略
在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事实(明确写在文本中的)和推测(文本所暗示的)之间的区别。在阅读时,学生应在文本“缝隙”中寻找线索,并将这些线索与自己的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帮助自己对文本进行“填入”和诠释。在阅读《荷叶·母亲》一文时,有的学生读出了文本之外的信息:“作者一家八年前搬过家,作者现在住的是个四合院。”这些信息就是从文本语言中读出的:“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这样的阅读既把文本读丰厚了,又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故事类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预测主要人物的情绪反应。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可以设想,假如见到了于勒,约瑟夫一家人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在故事类文本中,作者为了增加可读性,往往会在情节发展上精心安排。有些故事的结尾能够引起学生无限遐想。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相关经验或线索,预测事件的后续发展。例如《皇帝的新装》,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使用推测策略尤其要利用好文本的标题,依据标题来推测全篇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叶·母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课文内容。教师设置的问题是:“从题目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详写、略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指向了什么?”学生通过推测策略,大体能推测出文章是对荷叶和母亲的描写;详写荷叶,进而引出歌颂母亲的话题;主题应是对母爱的歌颂。经过推测再去读课文,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验证自己猜想的过程。边阅读、边验证有利于学生体悟文本选材、结构、行文的奥秘。
六、图像化策略
图像化策略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把有关内容在头脑中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生活图像,这样便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个策略对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例如《春》的各个语段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古诗词,在头脑中构建有关画面,体会作者的选词造句之工,意境营造之妙。
图像化策略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它通过“图像思维”,用极少的文字、清晰的逻辑、形象有趣的结构图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便于理清文章结构。思维导图特别适用于长篇小说或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画出全文的主要情节。同时,我们可以融合其他学科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阅读,如运用音乐、绘画、多媒体等,把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七、評鉴策略
学生阅读文本往往采取仰视的态度,认为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都是正确的。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阅读文本要采取平视的角度,与作者平等对话,既有肯定,也要怀疑、批判。在阅读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评鉴策略来对作品进行品评和鉴别,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文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技巧优劣等进行判断。
对于一些文本主题,教师可以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学生在评鉴中提高阅读水平。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对于主题理解,有的参考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教师把报道攀登珠峰死亡者的消息及时引入课堂,让学生评判,最后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大困难化为小困难就能克服的。这样的阅读不但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八、监控策略
阅读就是旅行。旅行要想不走冤枉路,就要时时校准目标。学生在阅读时也要时时牢记阅读目标,校正阅读方向。监控策略即透过自我检视,分析自己阅读的历程与状态的方法。这可以厘清阅读状态,进而在面对阅读任务时采用合适的阅读策略。
监控策略的主要步骤是确定阅读目标,预览和预测,唤起旧有知识,监控、澄清及修正。利用监控策略,学生可以时时校对自己的阅读目标,不游离于目标之外,落实阅读进度;监控阅读的难易程度,特别是准确预测阅读的难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阅读顺利进行。
阅读结束后,学生可利用监控策略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把阅读成效与阅读目标一一对应,看目标是否实现;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与提升。监控策略帮助学生把感性阅读上升到理性阅读,把低效阅读上升到高效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具体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提示等,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教学是“授之以渔”,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文本类型与文本目的,比对自己的阅读任务,采取最佳的阅读策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