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少年时光里的鲁迅”
2020-09-22高兰欣
高兰欣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为例,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探讨群文阅读对学生在品读作品中建立人物形象立体性的可能性。同时,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两篇文章的延伸阅读为辅助,通过教学实践,共同探究少年鲁迅向往自由、懂事自律、刻苦勤勉的人物形象。最后采用学科融合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 学科融合 少年鲁迅
长期以来,我国的阅读教学主要以单篇的课文阅读为主。实践证明,从单一文本转向多文本,师生共同讨论、研究,通过协同挖掘文本的蕴含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群文阅读:探索丰满人物形象的可能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固化在课堂、聚焦在课文,教师反复的诵读、字句的揣摩、文本的分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难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丰满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即围绕议题选择相应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人物形象。
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更全面。围绕一个中心,将多个文本视为一个整体,学生不自觉地会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行比较,从反复比较中理解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少年闰土》中,少年鲁迅珍惜友情,对闰土讲的新鲜事既好奇又向往,一个憧憬自由快乐的活泼小鲁迅跃然纸上;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带着孩童本能的不情愿、无奈从快乐无比的百草园踏入了“枯燥乏味、不自由”的三味书屋,但苦乐相俱中依然能看到他天真活泼的样子;相比于前两篇文章,吴伯箫的《早》中少年鲁迅更像一个小大人,他懂事自律,父亲生病让他更早地接触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比同龄人成长得更快。因此,教师在执教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视角的人物形象差异,让学生立足文本,进行多维观察,从而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
群文阅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呈现的文本都是围绕议题精心挑选的,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教师把所有的文本串联起来,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你心中的少年鲁迅”为议题,大多数同学看见的是少年鲁迅的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也有部分同学看到了他懂事、喜爱读书、有责任感,还有个别同学认为少年鲁迅追求精神自由、有亲和力、任性……学生产生困惑,自然会去甄别,在质疑与思考中慢慢达成共识,从而对少年鲁迅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1+X:课内外联通共探少年鲁迅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下面还是以《少年闰土》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教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的1+X方式共同探究少年鲁迅形象。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向少年过渡时期,因此在执教该文时,笔者将教学任务设定为“探寻你心中的少年鲁迅”,设置三大环节,即整体理解文意、课文片段精读、人物形象素描。笔者聚焦闰土所讲述的四件事,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体会少年鲁迅对友谊的珍视、对外面广阔自由的天地的向往,层层深入,将少年鲁迅与闰土的形象展现得立体而丰满。
笔者把与课文相关的文本进行统整,要求学生课前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等文章,课堂上再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全班同学一起寻找心中不一样的鲁迅。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出示美女蛇的图片,讲故事,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少年鲁迅生活中各种有趣、刺激的经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鲁迅的童年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聚焦百草园相关文段,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感受鲁迅亲近自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不久后,鲁迅就从最快乐的百草园,来到了全城最严厉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相关文段表明童年的鲁迅和其他的同龄儿童一样,觉得读书枯燥乏味,但孩童的天性是压制不住的,他们可以在最严厉的书塾中探寻快乐、发现快乐。吴伯箫的《早》也写到了三味书屋,课堂上要求学生浏览文本找到其中最能反映鲁迅形象的句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少年鲁迅是一个懂事自律、刻苦向上的小大人,不仅能分担家庭的重任,还勤勉学习、珍惜时间的结论。此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少年鲁迅立体化形象已存在于学生脑海之中。“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当中去”是学习语文有力的武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始终要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所以,为了让学生与鲁迅产生更多的共鸣,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能从少年鲁迅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吗?请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说明。”最后,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加强学生课外延伸阅读。
三、学科融合:画出你心中的鲁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借助其他学科来协助教学,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展开本课教学。
在执教《少年闰土》时,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少年鲁迅的人物形象,但学生要怎样才能把“心中的鲁迅”表现出来呢?心理学研究认为语言是传达思想的最好手段,绘画则是传达情感最好的方法。画出来的文本让语文更加妙趣横生。因此,笔者布置了创绘作业,让同学们从文本中挑选喜爱的画面进行创作。一方面,绘画能使文本具备画面感,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师生面前,直接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部分学生选择《少年闰土》中两个孩子依依惜别的文段进行创绘,学生需要走进两位少年的心灵世界,才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友情,并通过绘画展现出来。在《少年闰土》中还包含着许多有趣画面: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观鱼……这些都是六年级的孩子们好奇的、向往的生活。另一方面,创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但学生必须要能捕捉到文本中的细节。在拓展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等文章时,学生会发现鲁迅的童年还有一些特定的景物,如百草園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各种事物应有尽有。但不应拔高对学生绘画的要求,只要想象合理、丰富有趣即可。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与美术结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创绘的同时,少年鲁迅的人物形象也被不自觉地创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概念上的教学,更是为了满足现代个人的阅读需求,丰盈人物思想。群文阅读有助于探寻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思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江跃.大单元设计,指向真实任务的积极言语实践——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9(2):7-11.
[2]季佩娟.借助学科融合,优化语文教学[J].名师在线,2018(14):25-26.
[3]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