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企业管理发展与审计模式创新研究

2020-09-22王蓉

理财·经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蓉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是审计思维还是审计技术与审计手段,都面临新的变革。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必须规范、有序、科学、创新地做好审计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增强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市场机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审计的监督检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审计模式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索新时代下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理念、机制、团队建设、技术规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企业管理发展与内部审计模式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企业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管理发展;审计模式创新

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利用科学的、合理的、专业化的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对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收支情况及会计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审计工作在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评价、风险管理进程及风险管理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审计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方面发挥了免疫系统的作用,审计活动已经是企业十分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纵观企业审计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审计活动已经从手工审计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发展到全面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理念化审计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技术、审计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保障企业健康经营及良性发展,如何有效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现代管理发展理念、现代管理技术及新兴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促进审计模式创新,发展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审计模式,是审计主管部门及审计机构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新时代企业管理发展和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经济增长转变,企业发展理念和审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高效率地发挥审计监督工作,党的十九大改革了审计管理体制,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这都是我党加强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

(二)新技术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财务共享平台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减缓,审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从会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安全保障到信息分析与使用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既提高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使用的效率,也保障了会计数据安全,同时还降低了主观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及规范化水平。

(三)新理念夯实了审计工作新模式

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及企业管理新理念的形成与创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完善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管理在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的建设和管理上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新理念的诞生,为企业走向现代化与智能化铺平了道路。审计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也夯实了审计工作模式创新,从而达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及技術发展相匹配的状态。

二、新时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认知理念滞后

大部分企业及审计人员仍秉持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目标还停留在“查错防弊”“查出问题就是完成任务”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审计的重要功能,更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即使部分企业拥有完善的审计体系,也缺乏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审计目标以及价值增值目标仍难实现。

(二)审计体制不完善

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质就是部门工作的独立、透明与公正,一般审计部门隶属于公司最高权力决策机构,即董事会或总部下设的独立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主要成员组成。但公司往往在下属公司普遍设立审计机构,造成了审计力量分散,审计工作局限性较大,同时审计制约因素较多,削弱了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三)审计信息化队伍匮乏

从企业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人员数量较少。企业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外包给互联网及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派驻的技术员都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但此类人才有一个较大缺陷,就是对审计工作的专业技能掌握得较少。同时,企业的审计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转岗而来,对审计工作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该部分员工是否真正了解审计软件及硬件的操作方法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审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如何开发出既符合审计工作实际又符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软件及硬件设备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四)审计应用评价体系欠缺

鉴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及特殊性,企业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都区别于一般的软硬件开发。然而,现有的审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纵向与横向比较的绩效评价系统开发既是现实困难,也是研究盲点。

(五)新兴审计技术不完善

内部审计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有审计软件的推广还处于较低等级,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软件与硬件的应用仍处于初始状态。现有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与审计软件的结合仍不够广泛。在线审计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对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对企业实施监督预警的软件仍不多见。

(六)审计工作规范落后

对国内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调研发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业务较多、规模普遍较大,有的企业采用事业部制,造成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审计工作规范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业务需求,相对比较落后。也有一些企业在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权限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多重标准现象。

(七)审计工作共享机制欠缺

部分企业对于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特别是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就审计过程中或风险管理过程中在问题线索、审计问题以及审计结果的共享方面仍旧较少。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审计数据库和案例库,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共享机制与平台还未建立。

三、新时代审计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转变审计思维,提高审计工作站位

学习党中央各项审计工作事项,强化审计工作思维转变,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依据项目类别,开展审计工作设计,提高审计工作内核,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坚持终身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提高宏观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能力,通过环境分析,开展多维度、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的审计模式创新工作。

(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提高审计部门职权

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强化集中式审计模式,建立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审计监察体系。强化公司审计部门职权,赋予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力。深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审计制度,把审计事项贯穿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实施安全阀门制度,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三)实行人才战略,提高审计人员水平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招聘、选拔与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既要包含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也要包含审计软件及硬件的操作流程,不但能使审计人员较好掌握经济、审计、法律、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也能较好掌握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通过对国家政策和审计要求进行宣传,并组织学习与量化考核,督促审计人员掌握审计业务技能。通过建立责任制及审计评价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原则性和自律性。

(四)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围绕企業的信息化建设,做好科技审计工作;加强与审计专家及计算机专家的跨界紧密合作;通过大数据搜集、智能挖掘,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深化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审计工作内容创新

企业应围绕自身未来发展及环境变化,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从企业治理和管理视角出发,融入审计工作事项,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打造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将审计工作延伸到项目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以及战略检查等各个步骤中,并围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价和持续优化。

(六)围绕企业信息集成,实现审计工作共用共享

利用企业信息共享中心及协调机制,逐步实现全方面、多角度的信息共享工作,打造企业审计集成化与标准化工作,实现审计数据与信息的统筹协调和高效利用。围绕企业“旧三会”与“新三会”改革,协调企业各方资源,集合、融合各部门监督与检查力量,加强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法律等部门的协调及合作,建立数据共集、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风险共防、重大事项共同监督、整改问责事项共同落实的协同配合机制,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

(七)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实现审计价值提升

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把审计结果创造性地运用到职工与干部的职务考核、业绩确定、奖惩实施、任免聘用中。把审计事项整改落实与管理改进有机融合,持续打造内部监控与检测体系,通过不断改进内控体系与经营管理流程,实现审计事项的价值增值。

四、结语

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经营业态、商业模式以及审计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审计工作的不确定性风险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审计工作也迎来了转型与模式创新的历史契机。当前的审计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环境和技术的变化,对此,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深入推进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审计意识强、员工知识技能高、技术手段丰富、高质量的审计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江涛.大数据时代施工企业审计技术创新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S2):60-62.

[2]王海兵,王慧秋.国家监察委体制下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路径[J].会计之友,2018(15):134-137.

[3]綦好东,郭骏超.国资监管转型与国有企业审计创新[J].财务与会计,2017(24):59-61.

[4]王海兵,吴珍臻.基于新常态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路径探讨[J].财会通讯,2017(25):86-89.

[5]李小波,李青.企业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务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70-72.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