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2020-09-22李庆
李庆
摘要:为保证审计出具的会计报告能够为企业领导层做出的决策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对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详细概述了三者的含义。而后,对审计风险与审计职业判断、审计责任与审计职业判断进行要点论述。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审计责任
一、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的含义
(一)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也可以称作是专业判断,相关学者对其的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配合使用审计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经验进行取舍,并做出决策”,或是“审计人员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配合识别与比较方式对审计事项与自身行为进行的预估、断定、选择”。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通常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落实工作时,因各种原因导致审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漏报问题或审计工作落实完毕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等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简要概述:一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表,自己认为不存在错误,但实际上存在错误。同时,在获得公允的情況下,存在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完成的情况或被审计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或其他变动给反映出来。二是根据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征体现其存在重要错误,但没有被会计师发现,出具的会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认为有错误,实际上是受到允许与接受的。
(三)审计责任
审计责任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依据独立审计相关准则并通过特定审计程序对特定审计对象进行的审计报告出具,同时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通常情况下,审计责任共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审计职业责任,二是审计法律责任,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如果没有完成职业责任,那么就先承担法律责任。而法律责任的强制性与惩罚性能够让注册会计师落实相关审计工作时秉承职业操守,保证执业质量。
二、审计风险与审计职业判断
落实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审计结论错误,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委托审计人可能会要求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赔付或承担刑事责任。第二,在追求审计结论绝对正确性过程中,使用复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致使审计效率被拖慢,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或是在工作组织落实过程中丧失市场。这种情况是指由于审计结论不能及时得出并准时提交给委托审计人,导致委托审计人不再委托或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身不敢再接受审计委托,这也会导致审计组织面临破产或解散的境地。与此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保证审计结论准确、可参考性强,能够帮助委托审计人在决策过程中得到辅助,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更高。与此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并保证审计结论可以及时得出。而想要这些目标能够有效达成,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支撑职业判断发挥价值的是审计重要性理念的运用,通俗来说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任何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判断来对审计风险的大小进行精准预测。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配合适宜的审计程序与方式方法,重要性里面包含两个概念:首先,对审计结论精确性影响较大的同时导致审计需要承担风险的审计事项都会作为审计的重点,并在审计程序与方式方法上进行细节调整。其次,不会对审计结论正确与准确性产生影响或不会导致审计工作面临风险的审计事项,都可视作不重要。因此,审计工作人员在落实相关工作时,可以不予关注或不配合采用简单审计程序或方式方法即可应对。因此,由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判断重要性时,主要的方法是把审计风险程度与审计程序方法的复杂度进行拟合与匹配。同时,最终目标是在不提高审计风险的同时保证审计工作落实效率。
实际情况是审计风险主要以投资人或委托审计人遭受的损失为前提,同时,对审计结论进行正确性与准确性考察时,主要通过是否给投资人或委托审计人带来损失或是在企业今后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损失或财务危机。如果没有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或其他危机,那么审计人员不必承担责任,由此也可以断定没有审计风险。总体来看,审计工作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审计风险主要参考依据是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支付能力,如果二者与会计报告揭示的状况没有太大出入,那么审计就不会面临风险。归结起来,审计风险是否实际发生最终是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支付能力为基础。
三、审计责任与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会对企业承担的审计风险产生较大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职业判断能力较低,那么审计结论出现错误的概率就更高。达到一定标准时,还会导致投资人或委托审计人蒙受经济损失。此时,审计人员无法逃脱干系,所以需要承担审计责任。这表明审计应对其职业判断结果失实程度承担责任,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需要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
通常情况下,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决定了审计结论的正确程度。但是会计事项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会计作假手段种类较为多样,还会给审计职业判断埋下较多陷阱,影响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因此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现失误,致使投资或委托审计人面临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风险,审计人员会寻找多种办法进行应对。例如,要求会计报告提供人进行声明,证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并要求其对会计报告负责。这一系列操作能够让风险得到有效转移。其次,存在严重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或企业在提出委托时,审计工作人员可以不接受审计,这也是从源头上规避风险的好方法。再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对审计结论进行审计范围划分,表明审计人员只对已审的内容责任承担,这也可有效降低风险。最后,审计工作人员还可在审计结论中对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补充说明,用意是引起报告使用者的注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防止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受到影响,还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公正客观,这同样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法。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审计工作内容实际落实过程中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就是审计组织一方面必须通过扩大审计业务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并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更多的风险,但是如果为了防止降低风险概率而不做审计业务,会采用付出较高成本的方式落实审计业务,这样不仅有可能丢失更多客户,还会导致审计组织的收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如果从社会或投资人的角度看,由审计监督对审计工作进行监控,是利于自己的一项措施,因此如果想要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必须从源头上进行考虑。
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对审计结论失误带来的审计责任做出以下界定:第一,当会计事项具有确定性,而仅仅由于审计验证不当导致审计结论错误,使投资人或委托审计人遭受损失的,应负完全的审计责任。第二,当会计事项为历史事件并具有确认和计量的公允标准,通常只要按公允标准做出审计判断,即使存在错误,审计也不应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按公允标准显然存在重大偏差,很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判断,而审计人员判断失误或未作说明时,则应承担审计责任。第三,当会计事项为已发生事件,但又与未来密切相关而导致其具有不确定性时(如证券资产、或有负债等),因审计人员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做出未来预期,这时,只要审计人员对此做出必要的说明,审计人员应较少承担责任。第四,当会计事项纯粹为未来事件,这时,审计行为具有咨询性质,审计不应承担法定审计责任,而是通过市场机制由委托双方自行确定相关的审计责任。归结起来,就是对因判断结果失实而应承担的责任而言,审计责任与会计事项本身的不确定性成反向变动关系。
四、结语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风险承担与结果准确层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落实审计工作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审计人员在对会计事项进行判断时,不仅难度较大,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决策者拿到会计报告时,依据上面的数据进行决策,同样需要承担相应风险,如果会计报告决策失误,那么审计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冯毅.风险导向审计中职业判断的逻辑框架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8(21):54-56.
[2]景玲.浅析审计职业判断[J].财会学习,2018(16):132,134.
[3]黄朝国.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2):263-264.
[4]马妍馨.审计职业判断与审计质量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