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2020-09-22王丹阳

学理论·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

摘 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以“智慧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农业托管模式,电商农产品销售额显著提高。基于此,政府在加强政策金融扶植、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广大数据金融等方面对振兴龙江现代农业成效显著。根據金融体系现状分析给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应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强度、提高金融服务思想意识、改善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73-03

民以食为天。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有的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有的国家开始增加粮食储备,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5月22日北京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等议题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农工作目标: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关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报告特别指出,要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金融支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1 500.6亿斤,居全国首位。2020年黑龙江省政府提出,要巩固黑龙江粮食在“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的地位,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在金融领域,黑龙江省通过政策扶植、深化改革、产品创新等举措有力实现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服务意识欠缺、金融制度规范欠缺等问题,未来发展应增加金融支持强度、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一、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现状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六年连续丰收,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1 200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 084.65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占比超过96%。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农业产业链逐步完善,现代农业是振兴龙江发展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一)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全托管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托管是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适配小农户家庭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机制。黑龙江省积极探索新农业托管经营模式,成立农业合作社,致力于推广农作物专业化种植。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权、生产经营单位不变的前提下,将生产环节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收储加工等综合农事服务。

(二)精准、智慧农业,打造龙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智慧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通过农业大数据收集,实现农产品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可视化智能监控。“智慧农业”与种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相互协作,对提高全球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农户可以实时掌握作物生长情况,避免灾害的发生,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农产品溯源体系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通过引进高科技智慧农业,黑龙江省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加速了农业创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业电商迅速发展

2017年全省农村电商主体已超过3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1.53亿元。2018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在淘宝网销售额达到18亿元。

2019年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凭借阿里巴巴集团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双方将在普惠金融、数字农业、扩大内需、数字政府和企业上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共建“数字龙江”,并助力黑龙江省以创新的方式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20年新冠疫情对农产品销售不利,黑龙江省为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全面实现网络“直播带货”,仅4月份总直播观看量超800万次,累计销售农产品2.6万余件,总销售额200余万元。

二、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为解决涉农融资困难,政府及金融部门通过加强金融政策扶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坚持“大数据金融”服务创新、拓宽涉农融资渠道等方式支持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金融政策扶持,引导信贷投向

综合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贷款规模控制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业领域,缓解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2—2017年,黑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截至2018年末,黑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8 30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40.7%。

政府通过发起产业基金、项目PPP等方式向农业输送资金。龙江振兴基金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起,分三期募集,目标规模100亿元。其中,首期封闭资金规模32亿元,由黑龙江省内企业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省产投集团、省交投集团、省农投集团联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机器人、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

(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通过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有序建设,设立专业化的农业服务机制,构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融合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全省初步形成多层次、相互协作、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黑龙江省农信系统现拥有80家经营法人机构,共有资产5 170亿元,金融从业人员3万人,机构总数1 947个,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2019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增量为1 090亿元,增速为5.8%。其中,省农信社增速拉动强劲,增量达249亿元,占全省1/5,增速12.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6%。小额扶贫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均居全省商业银行之首。至2019年末,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客户贷款达1 050亿元,支持企业2 567户。其中,累计支持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龙头等现代化大农业领域贷款410亿元,支持企业1 078户;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行业龙头等民营企业贷款586亿元,支持企业1 478户;支持黑龙江省“百大项目”9个,发放贷款50亿元。

(三)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推广大数据金融模式

“订单+期货+保险+贷款”产业链融资模式的研发使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之间的通道更加畅通。以“保险+期货”为风险管控手段,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将银行信贷农业和生产订单环节融入其中,打通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在此模式下,保险公司为农业合作社设计“保险+期货”产品,降低农业种植风险影响;通过保险公司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不再需要“强担保”,可以更安全快捷地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生产资金支持;搭建农业供应体系,为帮助农业合作社顺利进行“订单”对接,引入农业核心企业订单,确保粮食销售有兜底;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分险机制,以此共同分担信贷风险,还可以通过期货进一步分散经营风险,大幅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效率。2020年4月16日,中国邮储银行全国范围内首批、6笔、1 800万元“订单+期货+保险+贷款”产业链贷款在黑龙江省成功发放。

近些年,黑龙江省大力推广“农业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开发“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等农业大数据,推出了“农户信用贷款”“土地抵押贷款”两款普惠金融产品。农民通过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在线申请贷款,实现了农民贷款利息大幅降低和贷款周期大幅缩短。“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共有三大系统产品。(1)“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系统”。以土地确权信息为金融抵押贷款产品研发的核心支撑数据,精准采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实现土地流转、线上抵押的规范化管理,并与建设银行“新一代”系統进行对接,可实现足不出户、线上办理。(2)“农业金融服务手机APP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便捷申请信用贷款及土地抵押贷款,同时还提供了农业生产、农事指导、农资购销、农村生活等农业农村生产服务。(3)惠农金融创新信贷及结算产品。目前,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该系统办理了贷款授信,已有403万户、2.3亿亩土地的信息录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系统”。2019年全省已发放贷款45亿元,2020年贷款规模预计可以突破150亿元。

“小金额”“短周期”“无有效抵押物”是农民资金需求的特点。基于此,黑龙江省深入推进与蚂蚁金服集团金融合作,为农民提供快捷灵活、按日计息、免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日利率为0.2‰至0.45‰之间。目前全省总授信额度近百亿元,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慢、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2019年8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黑龙江省建设银行、黑龙江省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工商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对接,全面利用农业补贴管理系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系统等省农业大数据开展金融支农服务。目前,各金融机构与省级土地确权系统关联,密切配合,力争实现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数据互通,实现下行可追溯到农业投入品地块,上行可追溯到实名购买。

(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农业融资方式

以直接融资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持企业利用发行债券融资,推动涉农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发行上市进程。全省涉农企业债券融资余额120亿元,同比增长9.1%。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中有15个农业保险品种,黑龙江省已开办了10个。

三、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建议

(一)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强度

从贷款结构来看,黑龙江省涉农贷款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占比较低。截至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9.5%,支农科技拨款更是偏少。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金融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设立农业投资,引导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实现有针对性、重点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为调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利率、补贴、贴息等金融工具。其次,有效防范和控制农业科技贷款风险。可以适当调整贷款利率、抵押方式等,同时为大中型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便捷、准确、适当的金融服务。

(二)提高农业金融服务思想意识

实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要认识金融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黑龙江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全力做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金融工作。

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纯的资本服务为多元化服务。要根据企业性质和产品特点,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信息服务,细化和提高服务水平。中介服务机构能够为农业科技金融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分析、交易代理等服务,要重视中介服务促进资本市场和信用体系协调发展的作用。

(三)改善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民和新型企业整合。采集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探索信用评价结果发现客户、创新产品和动态管理信用风险的功能。要积极宣传金融知识和信用知识,普及数字金融平台和新型信贷方式,培养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金融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打击非法逃债行为,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体系,妥善处置农业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加强金融产业结构调整

1.建立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确定了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数据发展,这表明大数据与农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综合数据平台控制农业生产,可以记录和分析农业种植和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调控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因此,发展智慧农业须建立全国性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同时还要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撑,建立数据收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

2.规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金融平台

加大投入互联网农业创新金融支持平台搭建,为融资机构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信息、业务处理、信贷资源归集、支付结算等服务,有效衔接农业创新基金需求侧和资金供给侧,在信贷和税收政策方面向互联网金融倾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互联网金融市场活力。严格监督、打击网上金融活动中的违法现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保证财政能够有效支持农業现代发展,使数字金融平台绿色健康发展。出台鼓励科技创新、金融投资、金融监管、市场交易等法律法规,可以有效控制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风险,使农业科学化,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重视新型金融人才培养

金融市场新增金融机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各类金融业务不断融合创新,对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尤其是TMT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的融合,推动了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金融从业人员的视野、背景和影响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对金融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客观上需要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做到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同时,也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经济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和保障体系,这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黑龙江省既是农业大省,又是粮食生产基地。农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党中央、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有了长足进步,现代农业也随之发展壮大。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更强、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军,曾方然,陈中,曲春成.金融支持龙江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9(2).

[2]唐江云,刘永波,胡亮,曹艳,唐庆祥,向平.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9(5).

[3]倪伟龄.黑龙江省农信社创建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调研纪略:担当尽使命 敢为天下奇[N].经济日报,2020-01-23.

[4]王秀娟,华净,康孟珍,王浩宇,袁勇,王飞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透明农场[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1(4).

[5]吴晓艳.新形势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

收稿日期:2020-07-13

作者简介:王丹阳(199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货币金融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