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速河北省大豆产业提质增效的策略
2020-09-22肖付明曹金峰宋建新牛力强骆冬杰武西增王冬梅
张 洁,肖付明,闫 龙,曹金峰,宋建新,牛力强,骆冬杰,武西增,王冬梅
(1.河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35;4.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5.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11; 6.河北省衡水市种子管理站,河北 衡水 053000;7.石家庄市藁城区种子产业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216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是河北省的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1]。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大豆市场对外的依赖程度不断升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2]。2018年,中美贸易战落下实锤,我国首批反制措施涉及对美340亿美元加征25%的关税,其中大豆高达140亿美元,此举对我国的大豆及其它相关产业必将产生重大影响[3]。2019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扩大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有效供给,提高我国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4]。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主产省份,应抓住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双重契机,积极调整大豆产业发展的策略,提升整体水平,适应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和战略农产品安全的需求,促进我省农业的均衡发展。
一、河北省大豆生产基本情况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种植面积位居第二,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0%。河北省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3′-42°40′,是黄淮海大豆种植区的主体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夏大豆主产省之一[4]。全省11个地市均有大豆栽培和种植,并且多以夏大豆为主,占总面积的80%,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春大豆占比20%,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等冀北区域[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北省大豆面积一直保持在47万公顷以上,处于全国的前6位。1994年面积最大达到63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4]。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大豆8 851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5%左右,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比例分别为65%、19%和10%;2020年1—2月,大豆进口1 351万吨,同比增长14.2%。而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年萎缩、产量递减,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 2001—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呈现“双下降”的趋势。随后国家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提倡粮豆轮作,并引导减少玉米种植,使得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2016—2019年连续明显增加,2019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9 300多万公顷,较前一年增长10.9%。受国际贸易影响,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形势趋同,2000—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呈连续递减态势,从42万公顷降至7万公顷,下降比例高达80%以上;产量从62.9万吨降至17.1万吨[2]。近两年受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的影响,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沧州市农科院曹金峰等通过对河北省11地市的近3年的大豆生产调研发现,我省大豆种植面积近3年逐年增加,2019年达26.70万公顷,增幅高达35%。从各地种植面积变化情况来看,石家庄地区和沧州地区变化明显,其中石家庄地区2019年增加最多,较2018年增加3.56万公顷,增幅高达67.9%,而沧州地区呈现连续稳定增长趋势,2018年和2019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6.3%和30.4%(见图1)。
图1 2017—2019年河北省各地市种植面积
另外,随着河北省自主培育的大豆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和应用,1995—2018年间大豆平均单产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平均在1 800千克/公顷,“十二五”间为1 885 千克/公顷左右,而“十三五”期间我省大豆平均产量达到了1 950千克/公顷(见图2)。2018年,大豆总产量为 21.2 万吨,全省大豆平均单产达到2 424千克/公顷, 高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1 800 千克/公顷),其中,规模化大型农场的大豆平均单产达到了3 225千克/公顷,也明显高于全国大豆高产创建的3 000 千克/公顷水平[4]。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河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一)“双高优质”大豆生产区域优势明显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大豆生长季节光热资源充足,具有生产优质大豆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是国内主要的优质高蛋白、高油大豆产区之一[1]。尤其是高蛋白大豆,河北省生产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达42%左右,高于东北大豆(40%)和进口大豆(39%)。此外,河北省生产的大豆蛋白质、脂肪平均含量总含量(蛋脂总含量)达63.2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豆制品加工行业和榨油企业理想的原料,河北省被誉为“双高优质”大豆产区。
大豆具有天然固氮作用,能够达到种地养地的双重效果,采用与小麦轮作或与玉米间作等形式,有利于下茬作物增产增收,并且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一般可每亩节省8~10公斤化肥投入、玉米增产50~60公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玉米调减政策的出台,我省山前平原高产区和环京津夏播区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目前仅石家庄市大豆种植面积就超过7万公顷。伴随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不断兴起,河北省的大豆生产正在由原来的小规模零散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未来几年的发展势头良好。
(二)育种水平领先,团队优势突显
河北省大豆育种科研实力较强,特别是高蛋白大豆育种国内领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张孟臣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先后育成了国内外水溶性蛋白最高的‘冀豆12’等高蛋白系列大豆品种(蛋白含量大于45%)和以‘冀豆17’为代表的高油大豆系列品种(含油量大于23%,高于进口大豆2%~3%)。近年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肖付明研究员团队培育出以‘邯豆11号’(含油量达20.67%)和‘邯豆9号’为代表的高油大豆新品种9个,自育优质品种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127.4公顷,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3.04亿元。另外,河北省农林农科院还育成了以国内外第一个高蛋白无腥味大豆‘五星4号’等一系列无豆腥味大豆品种。这些优质品种在河北省覆盖率为70%,不仅覆盖了黄淮海平原及西北高原地区11省市,并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山区等南方产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近10年,我省先后培育出大豆新品种37个(表1),其中种植面积超过3 000公顷的主栽大豆品种为‘冀豆12’‘冀豆17’‘邯豆11号’‘邯豆9号’‘石豆5号’‘石豆6号’‘石豆14’‘沧豆6号’‘沧豆10号’等。
表1 近10年河北省育成审定大豆新品种统计
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 《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和 《河北省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 (2019—2022年)》,加快大豆产业发展,2019 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整合了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沧州市农业科学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承德市农业科学院等省内主要大豆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研、生产、深加工等产业人才100多人,成立了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该团队以“高产绿色全程机械化大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大豆高产创建”为抓手,深入挖掘大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我省的大豆安全供给提供科技支撑。2019年,该团队已经在全省开展了以“双高”大豆为重点的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全省大豆产业呈现出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品种结构更加优化的良好局面[4]。
(三)环京津两地,市场发展潜力大
河北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商区,且北方民众具有喜食豆腐、豆浆和豆腐脑等豆制品的习惯,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河北省毗邻天津、秦皇岛、黄骅三大港口,在满足京津冀三地商用和民用对大豆产品供应的同时,具有抵御进口和扩大出口不可替代的地理优势,为河北省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河北省区域内有河北豆豆集团、北京老才臣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大型豆制品加工企业,对大豆需求旺盛,年消费蛋白加工及食用大豆100多万吨,榨油用大豆高达300多万吨。与此同时,我省高碑店豆豆集团、文安县三兴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沧州海通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大名县中新远航植物油有限公司、藁城市民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等一批新涌现的豆制品加工企业对大豆蛋白的需求也逐年上升。
三、新形势下河北省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低,市场不稳定
国产大豆种植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由2001年的217.58元/亩上升到2017年的668.80元/亩,年均上升7.46%,上涨的费用主要包括地租、用工和肥料,导致大豆绝对收益和比较收益偏低,市场竞争力减弱[5]。在产值和利润上,大豆种植收益持续处于低水平,与竞争作物玉米相比效益低,且玉米流通渠道较为通畅,市场需求较大;而大豆亩均产值与亩均净利润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我省大豆供给的稳定性和充足性以及长远发展[6]。
(二)机械化程度低、种植管理粗放,缺乏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由于缺乏有组织、有协调的政府引导,社会化服务力量薄弱,河北省的大豆种植比较分散,成规模的区域化种植还有待提升,单产水平差异大,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种植大豆农户对病虫草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对病虫草害的发生做出准确的判断,缺乏系统性、全方位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不及时,施药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药害。近年来,我省大豆主产区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蛴螬以及食叶性害虫等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尤其是近两年我省沧州市、保定市的部分大豆主产区出现一定程度的“症青”状。胡铁欢等对河间米各庄的两个示范点、南皮示范点和保定易县的中高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症青”的植株分别占总株数的22.5%、8.2%、17.8%、 83.2%,平均为32.93%,给大豆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7]。
另外,由于部分大豆种植分散、农户生产规模小,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不成熟,标准化、规范化不能实现,技术到位率低,品种混种混收严重。生产上,大部分农户采用小型拖拉机旋耕和播种,且大部分播种机由玉米播种机稍加改装而成,播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收获时大豆专用收割机少,大多由小麦收割机改装而成,改装质量参差不齐,收获时丢荚和豆粒破损率高。
(三)产业链不完善,品种优势难以发挥
由于我省对大豆生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不够,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远低于小麦玉米等作物,也不像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黄淮海的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省那样得到中央财政补贴的长期支持,从大豆科研到良种繁育再到生产应用以及最后的农产品销售,整体产业链各环节间存在明显脱节。我省大豆大部分以原产品的形式销售到周边京津市场,省内专业从事大豆深加工的企业较少,并且大部分是花生油加工企业兼顾加工大豆,生产豆油和豆粕;各地分散着若干小型生产豆汁、豆腐、豆腐丝、豆腐干等初级豆制品的作坊,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另外,生产中存在大豆混种混收现象,从而导致大豆商品存在质量差、品质指标不稳定等问题,加工企业不愿零散收购这类产品,目标转向蛋白质含量低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因国家补贴而价格较低的东北非转基因大豆,造成了我省农民卖豆难、企业加工原料短缺而外购的局面,致使我省大豆种植一直徘徊不前。
四、新形势下加速河北省大豆产业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政府引导,增加补贴,扩大种植规模
增加种植补贴是短期内扩大大豆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2016年4月7日,农业部下发的《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恢复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并且标准高于玉米。我省临近京津两地,又是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具有天然优势和种植传统。另外,大豆种植在雨热同季,可以减少地下水用量,是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和季节性休耕项目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作物。所以,应积极争取将河北大豆生产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同时考虑列支本省对于大豆的相应补贴。尤其是将财政补贴用于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农民收入等领域[8],引导农民购买良种、土地流转集中种植,支持豆农合作社等,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大豆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
(二)优化品种结构,区域化种植,专业化供应
通过品种区域化种植与专业化供应,提高我省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油分的含量。优先发展冀中南高产区和环京津地区以及雄安新区之间的高蛋白大豆生产,来满足对高蛋白食用大豆的内在需求;恢复发展黑龙港地区高油大豆生产专供省内榨油企业的原料需求。在我省的4个特色优势区内打造石家庄市藁城区、 无极县和沧州市河间等一批“双高优质”大豆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大豆种植区,实现优质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合理布局种植区域,鼓励种子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和统一供种的市场机制,提升优质品种的集中度。积极促进以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订单农业,即“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业部门+政府”模式[9]。开发利用大豆特色新品种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扩大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我省开展了黑皮大豆、菜用大豆等不同特色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已有部分品种通过审定,今后相关工作应继续加强,实现特色化区域种植。
(三)加快大豆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近年来,我省大豆规模化生产不断加快,规模化生产区域不断涌现,应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生产技术体系以及作业规范。在大豆品种类型选择、配套农艺措施和耕作模式以及农机具选型等应方面实现科学规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充分考虑相关作业环节与前后茬作物种植的相互匹配。积极推广窄行密植技术和宽窄行密植技术,加快推动大豆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进程。加大农技推广和病虫害控制技术的推广,让实用技术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真正实现惠民。于此同时,通过加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组织的建设,降低推广农业技术等服务成本,形成一体化高效优质绿色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服务推广体系。
(四)增加大豆科技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支撑水平
充分发挥刚刚成立的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产业创新团队技术优势,加强大豆产业的科技创新驱动,解决从专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生产、豆制品加工全链条的技术关键问题,形成从科研到餐桌的完整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同时,希望我省科技项目、财政专项等适当向大豆学科倾斜,加强大豆科技队伍建设,保持我省大豆研究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支持建立以大豆科研为基础、良种供应为源头、专业化规模生产为主体、企业收购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或大豆产业联盟,提高整体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五)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不断蔓延,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不断加大,在线交易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疫情期间经济贸易和百姓购物消费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新形式下,应重点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河北省本土专业化的大豆营销平台,发挥线上大豆营销新模式的重要作用。探索网上直播带货、集团定制和点对点营销等新模式,组织省内大豆生产经营企业和国内外电商、购销商对接,充分利用第三方销售平台的优势。鼓励大豆生产加工企业在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专卖店,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拓展大豆的国内外销售渠道。
(六)扶持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延长大豆产业链
政府在组织安排生产的同时,应积极扶持我省大豆种业龙头企业,支持“双高”大豆品牌建设,提升我省现有大豆种业品牌的行业影响力,由种子企业提供优良品种带动我省大豆的发展。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增加企业订单补贴等形式,提高省内优质大豆的收购,让利给农民,保证产业化链的畅通。我省应尽快引入工业资本,大力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业,突出发展大豆食品深加工,加快豆酱、纳豆、大豆蛋白等高产品附加值商品的投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深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对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增值水平。
(七)扩大大豆产业海外布局,根本改变大豆贸易受制于美国的局面
按照“一带一路”总体部署,扩大我国大豆产业在海外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豆贸易严重受制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局面。从长远看,可以优先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俄罗斯等地区进行战略布局,通过在海外建立大豆育种试验站、规模化农场和国际大豆贸易公司等多种形式,扩大我国在海外可操控的大豆生产区域。随着我省部分高校(例如河北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非洲和南美等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数量和进行海外人员培训机会的不断增加,可以将我国的大豆产业技术渗透到这一教育领域,发展依托于我国大豆产业技术的国外生产者。目前,国内各大豆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海外发展计划尚未明确,我省可以优先安排布局,抢占海外发展大豆产业的先机,从根本上缓解与粮争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