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意识设计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21党伟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

党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无意识设计核心在于对人生活习性的专注观察与研究,在景观建设中有着良好应用。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景观建设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人们由有意识设计向无意识设计转变的需求,则应通过对无意识设计的应用构建起人与景观的情感联系,形成更具人文色彩的乡村景观。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乡村景观;景观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其中景观作为给人们带来良好休息与环境美感的场所,其设计一定要凸显出文化宣传与呈现的功能。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要如何确保乡村所特有的淳朴风貌得到完整呈现,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而无意识设计遵从人的生活习性、精神感知,通过种种无意识的行为去进行有意识设计,并且以有意识设计去实现无意识行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环境景观的和谐共处,保证乡村景观的自然淳朴,使乡村景观建设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无意识设计概述

无意识设计也被称为直觉设计,最早由日本的设计师深泽直人提出。所谓无意识设计,可简单理解为对无意识思维的实体转化,是一个将抽象思维具象为实物设计的过程[1]。无意识设计在结合人们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从人们的行为习惯着手设计,弱化人们对环境的不适应感,这种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应多尝试,融合更多情感,彰显人文情怀。此外,无意识设计中的元素包含无意识思维及无意识行为,两者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均为时间与次数累积的产物,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利用这类无意识元素,更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环境景观设计中无意识设计理念特点

一是因地因人制宜。早在明朝时期,计成就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了“构园无格”之说,表明了“地与人具有异宜”的态度,换言之,即园林建造需要因地因人而异,这一理论对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2]。而在如今许多现代景观建设当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所在环境以及受众群体的切身需求,更看重各种设计风格的体现,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与环境景观设计的初衷有所违背。而无意识设计理念所提出的要在约定俗成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创作,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提出的“构园无格”观点不谋而合,均认为设计需要与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共处的状态,要让体验者感受到“似他非他”的体验,并且有更饱满的温暖与舒适感。

二是情感关怀。一件作品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实用性、易用性,还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及精神需求。优秀的设计作品往往能够充当信息传递媒介,对受众情感有良好激发,这便是无意识设计要比单纯追求简单易用的设计更具人情味的原因。倘若体验者与设计者能够通过环境景观设计作品而得到高度融合,让体验者感受到所欣赏之景完全符合自己的内心设想,则意味着设计给予了体验者一定的情感关怀。无意识设计的核心理念便要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在设计中会以情感需求作为主要着手点,而也是当前我国环境景观设计中较容易忽视的一点。

二、无意识设计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无意识设计元素的收集与利用

如上述所言,无意识设计元素包含无意识思维及无意识行为,在时间的推移下,许多难以被察觉的元素也会悄无声息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3]。在针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重点收集且巧妙利用这类无意识元素,使得设计对人们生活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我们漫步在陌生的街道路口时,会自然而然地希望出现标志性物品去确定位置地点与方位,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认识到此地导视牌设计的重要性,其不仅能确保行人的行动路线正确,也能减轻其在陌生环境中的焦虑感。

在如今的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发展浪潮下,国内高楼大厦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不断涌现,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出现的许多具有导视功能的标志物也呈现雷同的发展形势。比如城市街道中蓝底白字的导视牌已成为民众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而这一导视牌的设计也凭借简洁明了的形式,与城市环境及风格相契合。但是换位到乡村来看,在乡村景观建设当中出现了大量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模仿与借鉴,而这种蓝底白字的导视牌也赫然出现在了很多乡村路口,此时呈现的便不再是契合感,而是一种对乡村自然美感的破坏与违和。

人们对乡村的美好想象无疑有农家小院祥和的场景,还有花草树木、鸡鸭牛羊以及遍布田野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些人们潜意识中认为乡村本就该有的东西,便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这并非刻板印象,而是人类社会数千年历史沉淀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所以,在针对乡村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巧妙地利用古树、农作工具等极具乡村特色的物品形象作为导视牌外形,以木材作为主材料,将过去有意识的规划转变为无意识设计,既能方便生活,提升乡村民众亲和感,也能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乡村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自然風光与环境氛围。

(二)立足地域特性,凸显人文关怀

通常来讲,对环境景观的设计会极力追求环境与景观的融合,并且志在提升其审美价值及商业价值,还会结合其特性去提出独具特色的想法与创意,从而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当前无意识设计当中已有大量无意识元素,要如何利用这些无意识元素去进行景观设计且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我们在生活当中经过研究与观察所总结出的无意识元素,还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与组合,创造更多可能性,以这些可能性提升环境景观设计在外观、功能方面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乡村民众作为在乡村环境中长期居住的群体,他们的日常生活与乡村环境有着内在联系,所以在乡村景观建设中需要将其视为主要服务对象,致力于给予其更多人文情感关怀激发其情感共鸣。换言之,在乡村景观建设中需要综合考量地域特性,既要凸显乡村景观特色,也要有人文温度。

比如,针对苏州太湖渔港村的乡村景观建设,由于村子里绝大多数民众为渔民,因此在对本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原本环境的特性,结合渔民的生活习惯。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渔民信奉妈祖,考虑到这一点,可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立妈祖像。而渔民以打鱼为生,还可在村口立起以鱼为装饰的标志性建筑,或是在墙壁上涂绘以渔猎为主题的神话故事,不仅能够保证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也能让村民感受到居住空间的生活乐趣。

(三)富有情感的引导与互动

环境景观的设计不可将一目了然作为唯一的追求,而需要保证设计融入实际经历,因为在实际经历当中更能感受到设计体验的关键性。而从环境景观设计来看,能否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触及人们灵魂深处,是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那些符合人们生活习惯且主动提供关怀的设计,更能打动人心[4]。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乡村的中老年人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也要认识到增设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的重要性,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怀与爱。无意识设计则是要关注到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但却往往容易忽视的细节,如乡村景观当中的老年人服务设施等。虽然在如今的乡村景观建设中针对留守老人进行了一些规划,但是仅仅是建设老年棋牌室、铺设水泥广场、添置健身器材等城市化做法,并未体现出乡村特色。

对乡村文化娱乐场所的规划设计同样要融入无意识设计理念,结合乡村民众生活习性去设计。比如,在老人们经常聚集的地点设计棋盘式桌椅,而非刻板地随意圈个场所去改变他们的聚集习惯,还有村头的矮树墩、木质健身器材等,这些富有情感的引导与交流互动,也是无意识设计的价值表现。

综上所述,实际上无意识设计在景观建设当中早有渗透,只是目前业内的习惯性做法依旧建立在环境设计的理念之上。虽然无意识设计与环境设计存在诸多共通点,但是无意识设计更倾向于以情感表达作为设计着手点。而乡村景观建设作为环境景观设计中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现阶段受到定向思维局限严重,并且缺少新的设计思路。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无意识设计思想的研究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更加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帮助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走出发展困境,共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宇.浅析无意识设计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大眾文艺,2020(8):90-91.

[2]陈希蓝,任新宇.论人性关怀与无意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11):172-173.

[3]张晗璐.“无意识设计”理念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7):101-102.

[4]邢亚龙,刘建新.论无意识在设计艺术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上),2017(10):10-11.

作者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