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2020-09-21陈雷王健李亚平
陈雷 王健 李亚平
右半结肠癌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包括回盲部、升结肠及横结肠有半部分癌,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式,其多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
既往多采用开腹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近年随着腹腔镜手术逐渐兴起,有不少报道腹腔镜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该病治疗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一定优势[1.2]。
我科自2018年开展腹腔镜手术,经历学习曲线后该年中旬已熟练掌握该术式,现将其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共有12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在我科就诊,其中10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11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LP)组与开腹手术组(OP)。腹腔镜手术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9.4±8.3岁);开腹手术组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8.5±7.8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LP组手术方法:使用气管插管静脉进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相应部位建立戳孔,经内侧入路游离裸化右半结肠,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经腹壁开一小口做横结肠-末端回肠端侧吻合。开腹手术组采取内侧-外侧联合入路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补液、换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镇痛剂比例,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L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比例、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但LP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54286.7±2863.1元VS 47912.4±2283.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均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者。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尿潴留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4 讨论
右半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病,其病因未明。其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等治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在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微创操作,有大量报道其存在的优势[3.4]。本文中纳入了118例患者,从上述结果中可见腹腔镜手术存在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疼痛轻的优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至今均无肿瘤复发,提示腹腔镜术式是安全可靠的[5],值得一提的是腹腔镜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且自费较多、医保报销较少,这是该术式较为明显的缺点,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保的调整,住院费用将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上可靠,而在术后恢复及并发症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作為临床上右半结肠癌的常规术式。
参考文献
杨世斌,韩方海,肖隆兵,等.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819-1822.
张帅,徐靖,赵永婕.张超,彭波.腹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3):265-267.
张艳辉,李宏伟.腔镜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96-499.
尹林,黄客增,蔡尚坤,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0):1669-1671.
郭培东,张鲁洲.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现代医生,2018,56(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