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有效性分析
2020-09-21唐莉
唐莉
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即为脑梗死,其高危因素包括脱水、心脏病、糖尿病、血压下降过快、肥胖、高血压等,后遗症包括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躯体移动障碍等[1]。脑梗死多发于高龄群体,治疗后活动受限,后遗症较多,若护理不得当,会导致压疮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及费用,而程序化护理则能降低压疮发生风险,优势较为明显[2]。故本研究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抽取98例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旨在分析程序化护理对压疮发生的预防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抽取98例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掷骰子后分组,干预组:n=49,女23例,男26例,年龄分布在62-85岁,平均年龄为(72.49±3.81)岁;病程分布在4-15年,平均病程为(9.79±2.48)年。普通组:n=49,女24例,男25例,年龄分布在63-86岁,平均年龄为(73.35±3.92)岁;病程分布在5-16年,平均病程为(10.04±2.53)年。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干预组:程序化护理,如下:(1)评估压疮风险: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入院后即评估压疮发生风险,若患者压疮发生风险较高,可通过气垫床的使用减轻机体组织产生的压迫,达到压疮预防的效果。(2)普及压疮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发生机制、预防方法等知识,强调皮肤管理的必要性,加深其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压疮知识的了解。(3)加强饮食管理: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多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且胃肠道消化能力较差,常伴随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调整患者饮食,让其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若患者无法自主饮食,则需行鼻胃管鼻饲饮食护理,避免营养不良引起的压疮。(4)完善运动护理: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帮助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肌力的提升,继而有效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减轻患者身心负担。
普通组:压疮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压疮发生风险及压疮发生率。依据Braden压疮评分表评定两组护理前后压疮发生风险,分值0-23分,分值低即代表风险高。压疮依据严重程度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行t值、 X2检验,P<0.05,即本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压疮发生风险
两组Braden评分在护理前无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Braden评分更低,P<0.05。
2.2 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
干预组压疮发生率(4.08%)低于普通组(16.33%),P<0.05。
3 讨论
高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特点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活动受限、沟通受限等,需保持长期卧床治疗,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状态,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加之机体营养不良状态,增加了压疮发生率,不仅会加重患者身心负担,还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需加强护理[3]。本研究的所有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压疮风险评估,若风险较高,可通过气垫床减轻组织压迫,加速机体血液循环,继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相关知识,规范患者的皮肤管理,可让其规范自身行为,由于部分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机体多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会增加压疮发生率,此时护理人员需调整患者饮食,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避免营养不良造成的压疮症状[4]。此外,协助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开展肢体被动运动,能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升机体肌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实现了较高的预防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Braden评分在护理前无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Braden评分更低,压疮发生率(4.08%)低于普通组(16.33%),P<0.05。可見程序化护理在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预防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能降低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及压疮发生率,预防有效性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冯会华,吴小玲,卢佩兰.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2):479-481.
王芳,金春琴.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4):542-544.
肖霞,熊扣花,李承凤, 等.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4):66-67.
苏明英.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