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9-21吕秋玫
吕秋玫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后会表现出心肌收缩力下降,致使心排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从而引起患者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1]。临床研究指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其临床治疗期间,配合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以下就对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共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份至2020年6月份,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其中观察组58例,包括男30例,女2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6.7±3.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7±2.3)年。对照组58例,包括男32例,女26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5.2±2.9)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4±2.5)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比较结果都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二者可比。该研究开展前已经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患者评估: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疾病史、用药史、治疗史、是否存在药物过敏情况及日常习惯、喜好等,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护理服务。同时在情况允许时,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阶段、逐步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能够客观、充分地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从而消除其由于缺乏疾病知识而自我放大疾病危害程度,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积极地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以往对疾病所存在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善,进一步规范其健康行为。③用药干预:护理人员要加强用药宣教,首先让患者明确不遵医嘱用药的严重后果,提高其安全用药、遵医嘱用药意识和依从性。其次介绍合理的用药方法、剂量、时间,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1.3 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形式表示,进行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数据如下: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各项SF-36评分[3],均明显更高(P<0.05)。数据如下:
3 讨论
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均指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科学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中具有非常积极地促进作用[4]。综合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照护,旨在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条件,从而促使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的一种护理模式[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地意义,从而实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刘湘兰,高莉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评价[J].当代护士旬刊,2017(01):18-20.
陈静,张进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01):51-52.
李晓娜.进一步探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7,39(04):418-419.
劉湘兰,高莉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评价[J].当代护士,2017,6(01):18-20.
梁兰英.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促进心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