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城市劳动教育新样态

2020-09-21黄凤英刘梦影

中小学德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黄凤英 刘梦影

摘    要   培养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是我国教育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弱化、教育窄化、劳动异化的问题,学校借助项目式学习,积极探索城市劳动教育新样态,设计系列项目学习主题,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化,创生新型劳动学习方式,彰显劳动过程与发展性,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课程;劳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9-00-04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自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立足新时代城市学生的特点,借助项目式学习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发展,以劳动学习与评价方式的创新,探索城市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一、设计系列项目学习主题,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

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必然要求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之中。这要求学校针对现有的劳动课程设置虚有其“表”,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等问题,立足城市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发展。基于此,学校全面梳理劳动生活内容,建立分层体系,进而引入项目式学习,尝试全面构建体系化的劳动课程学习内容。

1.全面梳理,设计劳动课程主题框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依托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

学校全面梳理学生的日常校园与家庭生活,并整合社会生活资源,立足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三大板块,围绕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零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七大系统子课程(见表1)。其中,日常性劳动依托班级与家庭两大生活场域,设置班级劳动和居家劳动两个子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合作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服务性劳动着眼社会能力的发展,依托校园生活、公益劳动和综合实践等活动,设置校园服务、社会公益和商场创业三个子课程,“校园服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社会公益”则着力促进其劳动价值认同,“商场创业”则尝试让学生感受并体现劳动经济价值。生产性劳动则着力促进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如“工场创造”以学校的阳光工场为劳动基地,“农场创新”借助学校2000平米的屋顶农场,为孩子提供稀缺的城市劳动场域,更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广阔的生态空间。

2.分层设计,创设劳动项目学习体系

近年来,项目式学习以其内源性、整合性、实践性与创生性等突出特性,成为核心素养时代的重要教学理念[2],并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在学科教学、德育实践活动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综合而言,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并有助于培养其社会情感。[3]其强调现实与合作的基因,正是其成为劳动教育抓手的先天优势。实践中,学校与浙江省农科院携手,邀请百名博士进讲堂,共同创建“濮小农科院”项目发展体系。

学校依据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三大板块的不同类型,在七个子课程中分别设计不同的项目学习主题,并依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制定学习要求和劳动素养发展目标。低段学习以培养劳动兴趣为主,中段学习强调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培养,高段学习则突出问题解决能力,主张在劳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居家劳动”子课程下设“内务整理”“美食制作”两大项目式学习主题。“满汉濮味”是“美食制作”主题下的学习项目,在这一项目学习中,低段学生只需要学会水果和凉菜制作,如“蒜泥拍黄瓜”“蔬菜沙拉”,操作简单,力求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厨艺乐趣;中段学生则尝试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荤菜,如“糖醋里脊”“笋干老鸭煲”“葱油扇贝”等,并进行游园分享,让学生在体验劳动成就的过程中提高厨艺技能;高段学生则需要自主设计传统节日主题菜单,了解节日饮食文化,从外观、味道、健康、寓意等多方面展开劳动创意。

二、创生新型劳动学习方式,聚焦劳动素养提升

项目式学习主题劳动课程覆盖学生的日常居家、校园和社会生活领域,为学生设计了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体验性的劳动实践项目。这些劳动学习项目一般采用跨学科、生活化、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实践体验情境,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着力培养其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的全面提升。

1.跨界探究,以学科协同拓展劳动视野

项目式学习的引入,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天然具有了“跨界”属性。围绕主题项目的学习过程,要求不同学科教师基于自身的学科基础知识,展开合作与协同教学活动,其本身便具有了综合性教学之义。

以“生态农场”主题项目为例,学校与浙江省农科院携手创建“城市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设置“缤纷果园”“向阳花圃”等区块,为师生创生了充足的项目式学习探究空间。每一个项目式学习主题一般都涉及两门以上学科知识,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不再拘泥于学科分野,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分工协作,带领孩子们展开劳动探究。以“二十四节气”花卉种植项目为例,这一探究项目要求学生了解花卉的生长及花期知识,选定某一节气开放的花卉进行种植;利用语文知识,设计小组种植花卉的诗意介绍语;并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将花卉装扮成创意姿态。在科学、语文、美术学科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孩子们成功培育花苗。例如,四年级向日葵小组选择芒种节气,创意种植了栀子花,将它制作成婚纱外形的花瓣标本,命名为“童話”,极富创意和美感,收获了师生、家长的赞叹。在这样的劳动探究中,学生拓宽了视野,对日常知识学习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深度实践,以活动拓展体认劳动价值

劳动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多学科融合,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学会劳动技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涵养劳动精神。学校结合已有的实践活动基础和城市劳动产业新样态,着力拓展新的劳动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劳动学习与实践,实现劳动价值的体认。

一方面,学校依托项目式劳动学习的内容版块,整合拓展已有的社团课程学习。例如,围绕生产性劳动版块学习,组建“科技智造”“果蔬培育”等社团;围绕服务性劳动版块学习,组建“商场创业”社团;由此,系统设计项目式学习。具体而言,即通过“科技智造”“果蔬培育”,让学生经历农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的劳动过程;进而通过“商场创业”,让学生经历第一二产业(工场农场)的劳动产品,会在第三产业(商场)营销售卖,实现经济价值提升的过程。

例如,“果蔬培育”社团组织学生进行了“给葡萄安家”“赶走病虫大作战”“酿制濮小‘拉菲”“葡萄爱心义卖”四大项目式学习活动。其中,在“酿制濮小‘拉菲”暑期项目式学习中,社员在“濮淘园大讲堂”聆听酿酒方法讲解后,自主采摘葡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酿制葡萄酒;并在酒瓶上贴好酿制标签,记录葡萄品种、重量、各工艺流程和参与人员。葡萄酒发酵过程则由小组轮流观察,并记录葡萄酒的变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从而形成了农产品增值意识。社团拓展劳动项目学习一般历时一个学年,有助于学生在校园“城市产业链”中增长综合技能,深度体认劳动价值。

另一方面,学校在为期两周的童玩节中设立劳动周,让“劳动真实地发生”。劳动周期间,学校引领学生深入“地摊街”商业市场、“蘑菇村”农业基地、“梦想镇”生产基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听取优秀劳模事迹介绍和工匠精神专题报告,获取最新劳动经验,全方位铺开与社会接轨的劳动教育实践。例如,新冠疫情复学后,学校组织了“致敬逆行英雄”项目式活动。全校学生在校长的倡议下,自发寻找身边各行各业的逆行英雄,了解他们在平凡岗位的抗疫事迹,并用角色扮演、诗歌、歌曲等形式向他们表达敬意。借此,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的非凡意义。

三、重构校园综合评价体系,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形态,是对传统劳动教育的主动继承和积极扬弃。[4]立足城市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式劳动课程评价,必然要走出过分关注劳动结果和劳动技能培养,而忽略劳动过程和体验的误区,彰显劳动过程及其发展性,才能更好地激活课程价值,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基于这一思考,学校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校园“濮币”流通体系,以此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人士等纳入全面化评价主体,搭建更广阔的社会化展示平台,尝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特色学校劳动评价体系。

1.以“濮币”流通聚焦劳动过程

学校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设立了以“濮币”为核心的校园教育整体流通体系。学生凭借日常德育、学习、劳动表现等综合评价获得相应的“濮币”,可用于购买奖品、提供机会、实现愿望等,从而形成仿若城市的货币循环体系。以此为基础,项目式劳动课程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作品相结合,学生劳动过程的照片,以及作品素材等都成为生动而宝贵的评价素材和成长记录。

例如,编织社团将学生为妈妈纺织的围巾作为评价要素;科技社团则以展示使用家用电器开展过程性评价。同时,学校根据评价主体的参与程度,设计自我、同伴、家庭、社区等评价主体的不同权重;除自我评价外,班级劳动以教师评价为主,家庭劳动以家长评价为主,社区服务劳动则以社区为评价主体,最大程度保障劳动过程在评价中的全面体现。学校在阳光商场设立售卖处,学生可使用“濮币”购买他人劳动的作品或产品,如“点石成金”社团制作的玩具和“心灵手巧”社团制作的摆件等都是学生们最热衷的奖品。持有一定数量“濮币”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春天樱桃采摘、夏天葡萄酿制、秋季农作物收获等热门体验活动。对于有公益愿望的学生,更可以用劳动所得,为山区的孩子兑换相应的学习物品。

2.以多样展示强化劳动价值体认

对于小学生而言,展示过程本身就是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学生通过展示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等,将再次深刻感悟劳动所带来的辛苦与价值。学校通过搭建展示走廊、评选劳模工匠,以及开展劳动节等,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劳动展示平台,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借此,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劳动价值感,更深刻地体悟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从而逐渐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展示走廊旨在为劳动教育积极份子提供激励平台,着重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性收获。在项目式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班级自主推选劳动积极、劳动效率高、发挥劳动引导与组织作用的先进个体,参选校园“濮小劳模”;其中,在改进劳动生产方式,以及劳动作品具有创新或实践意义的先进个体,将被评为“濮小工匠”。“濮小劳模”“濮小工匠”的事迹、劳动过程等照片将入选展示走廊,以风采展示引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新风尚。例如,笕新三(1)班自发成立“濮淘园护卫队”,暑期每周对濮淘园进行养护,被同学们评为“濮小劳模”;笕新四年级组在学校“秋收节”以环保生态为主题,展示了亲手制作的小发明及二次加工的废旧物品,其中,表现突出的李宛谕、戚子瑞、高意卓荣获“濮小工匠”称号。他们的事迹经展示走廊宣传,激发了更多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学校每年还举办濮家小学劳动节,通过唱响劳动之歌、颁发劳动奖章等方式,以隆重的仪式赞美劳动者,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在此基礎上,学校成立红领巾劳动理事会,下设理事长、常委、执行理事长、秘书长等岗位,鼓励各班级通过申报评选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发掘具有劳动价值的先进团队。以此让学生充分参与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热情,涵养劳动精神。

立足城市小学校情实际的劳动教育新实践,以项目式学习促成了劳动教育课程化发展和劳动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了城市新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学校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7)[2020-07-28].http://fazhi.dzwww.com/shyf/202003/t20200327_11575900.htm.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06):165-172.

[4]章振乐.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4):64.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