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媒介研究

2020-09-21顾一鹏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模式

顾一鹏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努力构建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课外實践与服务育人、网络舆论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合力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关系中主体、客体、内容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媒介沟通与协同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模式;教育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信息时代,以互联网、移动手机、自媒体平台等形成的新兴媒体,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作为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高等学校来说,我们也应该重视通过与新媒体的结合、利用,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作为媒介的优势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作为媒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②信息量大,内容丰富;③低成本全球传播;④检索便捷;⑤多媒体传播;⑥超文本;⑦互动性强。

(二)“三全育人”的精神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三全育人”育人模式对新时代高校的育人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内涵,要求将学生浸润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源源不断的正确思想引导,通过不断地认知—重构—再认知,从而在思想上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开展现状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通过智能手机、移动媒体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移动网络的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高校不得不思考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新的媒介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我们的一些调查研究发现:

(一)对新媒体、网络文化思想的引领不够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单一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网络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网络信息的大爆炸,网上内容参差不齐,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往往呈现出分辨能力与自控能力不足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不能形成有效的网络文化引领,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往往抵不过网络线上优势媒体大V的舆论煽动,常常使思想政治教育陷于被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尊重客观事实,学会用理性去思考和表达,用积极向上的优秀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自我实现,是摆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对新媒体的媒介作用不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

高校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最活跃的一分子,新媒体上很多活跃的话题交流、思想表达,都来自年轻的一代,他们渴望被接受、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往往不能满足当代青年学生的需求,工作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对新媒体的媒介作用不重视,进一步来说,就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面对面转变为网对网,工作要从讲制度、讲原则转变为讲灵活应用、讲实事求是,通过网络媒体、新兴媒体的沟通机制来与青年大学生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心理和其他问题,才能使得工作有成效、有实效。

但是,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往往采用大班制的授课形式,授课老师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教授的内容也多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有时过多关注和强调对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的传达。这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有时由于内容离生活体验过于遥远,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实际的情感需求。

(三)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媒介交流机制,未形成“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

一直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提高到极端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育人工作往往嵌入在零星的管理工作中,缺乏高校的顶层设计。高校往往更热衷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将技能培养的优劣作为评估学生培养成效的终极指标。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也往往只是把专业知识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而对学生“德”的评价,却没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和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法,往往存在“一刀切”或仅凭印象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以某种暗示,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被界定为高校党委、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媒介研究

(一)文化媒介方面

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网络工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与优良的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增强影响力。高校的校园文化既包括在校师生与外界所直观感受到的物质文化,也包含彰显高校办学价值取向的校园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高校校园文化能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引领力、增强环境感染力、强化制度约束力、推动实践创新力。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所向。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通过主题班会,新闻专题教育,案例分析等多渠道、多形式,使网络文化真正融入到校园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中,通过营造格调高雅、艺术性强、互动性佳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与时俱进,最终实现其育人功能。

当今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和价值分化,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工作要求。只有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内外因素与形成机制,才能发现问题,形成思路,不断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在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成长体验和实际需求,运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尊重,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沟通媒介方面

(1) “三位一体”全员参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工作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在于我们过于正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猪肉吃多了会腻,甚至会产生逆反,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学生一提起思政课就表现出“不满意”甚至是“水课”的评价,就是这种现象的最直接的反映。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力军,思想政治课老师应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战场的功能,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优势、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生修养、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以类似“布道”的形式向广大学子宣扬,真正使学生恍然大悟,从此境由心声,身随意动。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工作内容往往是千头万绪、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工作方式是千变万化。但如何通过在平时的日常事务管理、班级管理、党团建设、就业指导及心理教育等诸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进行有体系的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使思政教育对象趋近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才是考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根本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降妖除魔”,而“降妖除魔”则需要“法、器、术”三大利器。“法”指法律、规则和制度;“器”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术”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辅导员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实践和思考,才能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感染力,更具亲和力。

(2) 多与家庭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实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参与。家庭不仅担负着孩子物质上的全面供给,更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与支柱。父母应积极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教育培养目标,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协作,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内容媒介方面

在当前的新媒体背景下,“以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全方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策划者,在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前,在内容的选择和策划上,应当充分运用“三动”原则,即学生的“需求驱动” “情感调动”和“角色互动”,多角度、多方位开展相关活动,应鼓励开展的活动如:①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纪念“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②深入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如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创建“周恩来、邓颖超班级”,创建“红旗团支部”等争先创优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③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在潜移默化的积极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成长体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扶持体现先进文化的文化娱乐性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多次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根据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当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迫切需要构建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课外实践与服务育人、新媒体网络舆论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合力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多层次,多维度协同育人功能。

总之,在当前的新媒体背景下,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要不断研究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新特征、新优势,再将其与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发挥媒介的工具优势、教育功能,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地搞好教育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田建国.确立高校德育核心理念的人本化——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之一[J].河南教育(高教),2013(01):59.

[3]卢碗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意蕴和路径探析[J].社会纵横(法制博览),2019(09):268.

[4]潘玉腾,陈虹.论时代新人的内涵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9(07).

[5]韩靖雯.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9(03).

[6]李成茂.培养时代新人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09).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