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示范助推科创名城建设
2020-09-21朱柏兴
朱柏兴
2016年5月,扬州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2019年10月,国家财政部发文宣布在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示范城市绩效评价中扬州为全国第一。扬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双创”示范建设,全面健全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激发激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三年“双创”建设,极大助推了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让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蓬勃生机。
建好用好“双创”平台载体
围绕城市定位、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统筹各方力量,务实高效推进“双创”平台载体建设,栽好“梧桐树”,引培“金凤凰”。
坚持“建管用”结合,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围绕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扬州在城市黄金地段布局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三年来,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产业综合体28个、面积超470万平方米,引进高校院所科研平台70家,培育企业3100余家,入驻各类人才4.5万人,年销售收入超160亿元。高度重视科技综合体的专业化管理和运营,先后引进菜根科技、清华启迪、北大创业训练营、优客工场等12家国内外知名专业运营机构和260余家服务机构,有效提升了综合体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质态。扬州创新中心建成后引进菜根集团运营,已签约企业165家、国际孵化器平台3家,引进各类人才1500余名。
聚焦文化传承,打造“双创”特色集聚区。坚持把创业创新的“因子”植入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去,打造了一批具有扬州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契合市场需求的“双创”集聚区。依托瘦西湖景区,打造“三把刀”“文化创意”创业创新组团。建成了以1757美食街坊为代表的“三把刀”集聚区和青年创业中心。目前,该集聚区已成为集中展示、体验和推介扬州“三把刀”文化的重要窗口。依托明清古城区,打造“老字号”创业创新街区。按照“改造老街道、重振老字号、寻找老味道”思路,重点改造建设东关—国庆路老字号特色街区,通过提供房租减免、简化证照办理、品牌培育等扶持举措,吸引了20多家老字号、500多家企业进驻,成为来扬游客重要的目的地。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打造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扬州拥有各级非遗项目220个,其中世界级3个、国家级19个、省级61个)。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师带徒”“非遗进课堂”等途径,吸引许多年轻人进入非遗领域创业创新。目前,该集聚区已进驻各类非遗大师、传人77人,带动就业近千人。
突出“以大带小”,培育“双创”基层单元。注重发挥大中企业、大院大所“双创”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通过发布创新需求、共建共享创新平台、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途径,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培育更持久的“双创”活力。扬力集团凭借国内锻压机床行业龙头地位优势,发挥产业盟主作用,联合周边中小企业共同开展整机协同研发、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系统开发,推动产业链持续创新;亚威机床建设国内首个数控成形机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亚威智云”,为本地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画像、协同制造、故障诊断、生产管理等专业服务。通过整合企业、院校、园区等资源,累计建成29个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创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助推面广量大的小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优化完善“双创”服务体系
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线上与线下“双向发力”,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双创”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破难题、增信心、添动能。
深化改革降门槛。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截至目前,全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15项,下放745项,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十证合一”“证照联办”登记制度,破解小微企业筹资难、租房难、开业难、跑腿难、起名难、填表难、退出难“七难”问题。扎实抓好“3550”(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改革,营业执照登记环节半天内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用时2.25天。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收225.07亿元,户均减幅达11.15万元。各项改革举措的深化和落实,有效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三年来,扬州市场主体增长迅速,2019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已超过52万户。
健全平台优服务。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双创”服务体系。“线上”重点打造“1+N”公共服务平台,“1”即全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网,“N”即设立融资、科技、人力资源、法律维权、检验检测等多个服务子平台。目前,“1+N”公共服务平台已集成13个政府部门的52项服务和120多家服务机构、200多个服务产品,注册用户2.5万户,日最高点击量超过1万次。“线下”重点建设市县乡三级服务中心,按照场所固定化、人员专职化、管理健全化、服务常态化的“四化”标准,建成覆盖全市域的三级服务体系,零距离服务小微企业。三级服务中心每年平均开展服务企业活动600多场、涉及企业超3万家(次)。
整合资源铸合力。在优化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注重统筹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撬动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充足、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双创”示范期内,扬州每年发放“服务券”“技改券”“创新券”各1亿元,其中仅“服务券”受惠企业就达10600家(次),累计向10大类130家社会机构购买近1.7万项服务。此外,还通过整合在扬高校院所和社会培训资源,在全国地级市层面首创成立行业培训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如,围绕牙刷产业发展,量身定制3D打印工業设计实训班,有效解决企业设计建模成本贵的问题;围绕促进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民宿新零售等个性化定向培训,等等。
精准放大“双创”资金效应
围绕规范、高效、精准的原则要求,持续提升各类“双创”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持续提供“源头活水”。
放大“双创”资金撬动作用。“双创”示范期内,中央“双创”资金到位率和执行率均为100%,地方配套财政资金96.77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51.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放大90多倍。在此基础上,扬州对照上级规范和要求,出台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和细则,做到“双创”资金区域管理、项目管理、环节管理全覆盖,既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到位率、执行率,也提升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实效性。同时,针对以往资金使用分散、政策传递距离长等突出问题,加大资金扶持政策的整合力度,出台扬州“双创30条”“融资支持35条”“科技28条”“知识产权13条”“返乡创业10条”等政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创新“双创”资金使用机制。通过改革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推进财政资金“拨改投”,构建“1+6+N”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即:设立天使人才基金,整合成立汽车、机械、建筑、旅游、食品、软件和互联网等6支产业母基金,设立N支市场化专业子基金。建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放大贷款投放规模,有效解决了银行机构面对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想贷的问题。设立10亿元以上风险资金池,引导100亿元左右的信贷投放,服务1000家小微企业及科技型企业。
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在重点构建“债权融资体系”“股权融资体系”“综合金融服务征信平台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设立4亿元应急专项资金,为494家民营企业转贷681笔应急资金,转贷金额80亿元。设立3000万元扬州市天使梦想基金,为早期创业项目提供无风险、免担保资助,自2017年4月设立以来共资助103家企业,总金额达到2060万元。建设“政税银大数据平台”,集成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企业大数据,为小微企业“征信画像”,实现“一点即贷”“不见面授信”,自2018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平台注册企业8849家,实现融资34.08亿元。
激发激活“双创”主体活力
围绕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这一关键,狠抓人才招引、典型培育和氛围营造等重点环节,着力打造“高性价比”“强吸引力”的创业创新高地。
集聚创业创新人才。扬州始终坚持“兴城先兴人”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扬州人才政策20条”,营造尊重人才、鼓励成才的浓烈氛围。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对入选的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资助,对入选的“双创”团队三年内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资助,目前已累计资助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586人(个)、6.5亿元,入选省“双创”团队20个、领军人才333人、“双创”博士287人,吸引110名国家级人才来扬创业创新。2019年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284人,列全省第1。
加大典型培育力度。聚焦扬州“双创”示范特色亮点工作,组织开展“十佳创业明星”“十佳青年创客”等评选活动,选树培育一批“双创”标兵、示范企业和示范街区。如宝应县鲁垛镇,注重发挥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传承经典技艺、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先后建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该镇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培养出国家级大师1人、省级大师4人、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1人、市级乱针绣大师20余名、中级工艺美术师60多人,3000名妇女成为乱针绣技师,“双创”让鲁垛这座偏远小镇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
营造创业创新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将创业创新的基因植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血脉、深入市民心头,创业创新成为整个城市共同的价值追求。“双创”活动持续开展的三年来,扬州先后举办全国“双创”周江苏分会场开幕式、国际英才创业创新合作对接会、瘦西湖创客活动周、扬州·台湾文创设计大赛、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展演、“绿扬金凤”众创大赛等系列活动百余场。“双创”基因植入城市肌理,结合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建成江苏省首座人才公园,公园中设置人才展示、人才交流等区域,并在周边布局科技产业综合体、实验室、专家楼和人才公寓,致力打造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乐土”。
如今,“创新基因”重塑了扬州的“城市气质”,爱创业、会创新、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已悄然形成。示范期内,扬州全面、高质量完成“双创”示范的各项指标,其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24%、就业人数增长43.0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793.58%、获得授权专利数累计增长327.2%。创业创新工作永远在路上,“双创”示范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終点。扬州将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入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继续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探索培育更多更好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扬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