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艳精工,深婉蕴藉”
2020-09-21聂子怡
【摘要】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集》。在词的创作中,周美成常以“清圆”二字点缀词篇,而这二字又与其词以富艳精工、广采集美为总格调的艺术特点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周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苏幕遮·燎沉香》和《花木兰》入手,试探究“清圆”在其词的艺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清圆;集成;人工思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写,“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即写周美成深得宋词深婉蕴藉之妙。之所以美赞周词为“富艳精工”,不外乎词在结构与内容上臻至工巧典雅。词在结构上发展柳永词的绵密冶艳、平铺直叙,又多加入侧笔、逆笔修饰,使作品呈现出宋词要眇宜修之质;在内涵上,词作广采集美,熔铸千家诗词于一体,又细致裁剪贴合,形成深婉不迫、气韵深厚的艺术风格。
《清真集》收录周邦彦词一百八十余首,篇篇词美律严,陈郁称“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可爱”(《藏一话腴》)。周邦彦追步柳永长调慢词的风格,并吸收欧阳修、张先、晏殊等人词作的特点,精于人工思力、精雕细琢,形成独有的语汇与艺术特色,深受读者的喜爱。例如,周邦彦在词中常用的“清圆”二字,本用于修饰万物清泠圆润,但在他的艺术处理下,“清圆”不再仅是一个状态词,而是与词的意境与意象世界浑然一体,使言情体物达到极致,这个词也成了周词的艺术标志。下面通过赏析其词作,来体悟周邦彦词的“清圆”之美。
一、“飘零不偶,弃置自身”——羁旅行役词中的“清圆”之韵
周邦彦一生的作品大多被收录在《清真集》中,他作为“婉约正宗”与宋词的集大成者,延续了宋词的基本题材,如咏物抒情词、羁旅行役词等。
羁旅行役词在周邦彦的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周邦彦因献《汴京赋》得道仕途,又因旧党执政,离开京城宦游各地,一生流落,《清真集》中因而有了很多关于羁旅的作品,如《风流子·大石》《六丑·正单衣试酒》《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等,这些作品更新了羁旅行役词的原本范式。如果说苏轼开创了词抒情的传统,那么周邦彦则是在词抒情的基础上加重思力痕迹,对山水景致与日常生活极力描绘,锻炼字句,与杜甫雕琢诗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写:“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这些词作虽是叙写羁旅之悲,但并未有凄风苦雨之感,更像是将愁苦按下,洗涤脱墨,在一片澄澈中可以体悟到周词的典雅深婉,颇有“清圆”之韵。以《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为例: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写于流宦时期。他“仕宦颇为流落”,被排挤出京城,辗转于庐州、溧水等荒芜之地,失去了京中傍身的富贵生活,只得寄性情于山林溪石。篇首写莺儿褪去幼羽长成,而杜甫“风蒲燕雏老”之句也是在描绘此般景色。显然,周邦彦有借其诗歌境界的意味。此句看似落笔莺雏,实则点明正值盛夏。溧水的夏季可谓真正的江南夏日,梅雨时节,花果丰硕。既有“午阴”,侧面点出阳光充沛。“嘉”,表示对树木修饰的程度,在文学作品中,嘉树常是亭亭如盖,凌云之象。以“清圆”二字来评江南嘉树,便有了多重韵味:“清”着眼于树荫与清爽冷冽的感受之间的勾连,“圆”则铺墨于树荫给人的直观印象——茂密繁多、郁郁葱葱。两字合一词,说是写炎炎夏日的江南,却全无炙热,反而奠定全篇清凉恬淡的基调,更凸显周词人工思力的安排。后写流水人家、黄芦苦竹、江水泛舟,初读平淡无味,细品可感宁静安逸的气氛,再读则可体味其中的情感层层递进,愁苦滋味逐渐显露。而这种滋味在下篇更加明晰地表现出来。
“飘流瀚海,來寄修椽。”自己身如飞燕,天地之大,尽是无归之感,无归中不免产生求归心态。“江南倦客”是自己,在丝竹管弦中,心里却孤独凄凉,最后一句将哀怨推至极致,酒醉后还需要寻找一席之地安眠,何等无奈悒郁。全篇追步柳永的体段配置模式,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结合,融为一体,沉重哀婉的情感中有着深意,更见其对词的惨淡经营,故陈廷焯在《白石斋词话》中写:“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清圆”看似闲笔,实则与词作的整体情感世界相符,十分熨帖。
二、风致绝佳、深婉不迫,穷极思力而不失含蓄的美学风格与“清圆”勾连
《人间词话》云:“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周词虽然不及欧、秦的词作深刻,但在创作中的人工思力堪称宋词一绝。周词的风格韵味是沉郁浑成、饶有蕴藉的,虽说沉郁,但沉郁中多是姿态,多是绝妙,读得越久,词的醇厚愈加显现。之所以呈现如此风格,归因于他作词时的广采集美。清真词能集北宋词从柳永至秦观、贺铸等人的风格为己所用,柳永之绵密、欧阳修之秀逸、秦观之婉丽、贺铸之幽洁都在周词中有所体现,继之前人,发于笔端,言中有物,吞吐尽致。
周邦彦一生作词数百篇,《苏幕遮·燎沉香》流传最为广泛。下面试分析“清圆”在这首词中的新韵味: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与第一首词不同,周邦彦在作本篇时处于久客京师、人生上升的阶段,虽春风得意,但思乡情切。“燎沉香,消溽暑”,极写暑季之湿热,这炉沉香似也带着潮气。后写鸟雀在雨后鸣叫,作者观鸟雀以人的情感,“呼”“窥”二字表现出生命的灵动。“叶上初阳干宿雨”,雨过留痕,别有风姿,而下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又回点“宿雨”,相互照应,语义完足。这里的“清圆”既可理解为水清荷圆,也可解为这汪水清澈平静。荷花亭亭玉立,出水高洁,水波澹荡,荷叶更见生机。“清圆”用在此处,便可以替代其他词藻,无需着色,自成一幅疏荷小立的画卷,王国维赞曰:“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下篇则直接点明自己的心境,思念故乡而归期不定,“吴门”“长安”相距千里,不但是地理上的不可归,亦是心理上的不可依附。思乡情切,作者不禁,思往日之旧人,梦江南之旧景,忧愁悒郁在轻描淡写中愈见浓烈。全词意境浑成,没有过多词藻点缀,一切景语皆情语,炼字精妙,用情更深,于无声处见惊雷。这首词的妙处也在于用两个字勾画了无限的意境,而“清圆”也成为周邦彦的文化符号与美学风格。
三、“清圆”之于《片玉集》一咏三叹、纡徐绵密风格的体现
“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陈元龙《片玉集序》),这句话正是对周词结构特点的概括。北宋词刚从“诗余”地位解放出来独当一面,带有新生文体的独特之处。宋词善铺排,长短交织,绵密圆润,委婉曲折。周邦彦将宋词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继续发展,词的内蕴越发表达深刻。而“清圆”一词在他的词作中常见,可以说是写作习惯,也可以说是创作风格的逐渐成型,亦可以说是内心美学世界建构的完成。以《木兰花》为例:
歌时宛转饶风措。莺语清圆啼玉树。断肠归去月三更,薄酒醒来愁万绪。孤灯翳翳昏如雾。枕上依稀闻笑语。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
与前两首相比,本篇不同之处在于明显多了回环往复的韵味。以“酒醒追忆”为主要事件抒发情感,而结构上也更加齐整,以七言形式呈现,使音律趋于和谐。“歌时宛转”既是叙写歌声的婉转清丽,亦是奠定全词格调。下句接着写到莺儿在林木之间啼语,清扬悠远,给人恬淡自然之感。“清圆”用于此处,看似绘饰莺啼的清澈,更多则是心境的体现。“圆”用于修饰莺啼声十分巧妙熨帖,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圆”代表一种完满和绝美,可见在周邦彦心中,莺啼伴着当日的歌声是完美无瑕的,更是美的象征。此时的“清圆”更带有传统文化与心之真情的色彩,美学意象上升了一个高度。下几句写梦魇之苦、酒醒之愁,但忆笑语不见旧人,愁绪更添几重。上篇的写景与下篇的抒情前后照应,设计构思巧妙,随着生活场景的转换,愁绪迢递,愈来愈深,并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余韵,故夏敬观云:“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中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综上,清真词以“清圆”二字为词眼构建的词,富艳精工,深婉蕴藉。以“清圆”为中心构建的美学世界,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周邦彦词的绝美意境。
参考文献: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孙虹.清真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4]劉熙载.艺曲·词曲概[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聂子怡(199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