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

2020-09-21吴江霞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传统纸媒深度融合转型

吴江霞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打破传统传播介质和渠道的壁垒的同时,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很多纸质媒体的知名品牌由于难以为继,不得不向新媒体转型,传统的纸媒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纸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也为纸媒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纸质媒体依然保有权威性强、作品质量高、阅读性强的传统优势,只要纸媒守住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完成与其他媒体的深度融合,在新时代还是大有可为的。

关键词:传统纸媒;新媒体;转型;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3

一、引言

纸质媒体是以纸张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的统称,在近代史上有上百年的辉煌时期,不仅传承了人类的文明,而且成了文化的象征。尽管电影、电视的兴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以报纸和杂志为首的纸质媒体依然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资讯的主要渠道。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上的新媒体以信息实时更新、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新媒体上的信息几乎都是以免费的方式,通过移动网络传播,获取极为便利。传统纸媒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举步维艰,甚至有人担心纸媒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向电脑、手机等终端发送视频、语音等多媒体服务的新式传播形态。新媒体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实现了实时性和交互性的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新媒体改变了受众的规模,可以将受众细分区别对待,甚至可以为个人定制所需的内容,彻底改变了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的局面,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其二,新媒体大大降低了发布信息的门槛。以往被媒体垄断的信息发布权,被新媒体赋予了每一个人,不仅可以在收看节目的时候实时互动表达观点,而且可以通过自媒体展现独立的观点和想法。其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各种天马行空文字和画面在音频和视频的配合下,在媒体的世界里独树一帜。同时,由于新媒体的海量存储量,更多的内容和新奇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为思想的碰撞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其四,新媒体没有更新周期,适合突发事件的实时发布。新媒体24小时滚动播出的形式,彻底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并使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趋于平等。

二、纸质媒体在新时代受到的冲击

(一)纸质媒体的发行量急剧下滑

曾几何时,纸质媒体是媒体界的绝对主流。从时政要闻到生活技巧,从实用技能到妙语美文,都是纸质媒体传统的文化阵地。直至移動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更加智能化,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接受信息,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随之而来的是,纸质媒体在新时代备受冷落,许多知名的报纸和杂志相继停刊,剩下的纸质媒体大多数也能勉强维持。

(二)纸质媒体的收入大幅下降

传统的纸质媒体,长期依靠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单一。由于移动媒体的受众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告商的宠儿,不仅不断侵占着原本属于纸质媒体的广告份额,而且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摧毁了纸质媒体在广告竞争上的价格优势。部分纸质媒体由于失去了广告收益的支持,陷入了收入减少致使内容质量下降,内容质量下降又导致收入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

(三)纸质媒体的专业人才大量外流

随着纸质媒体的收入减少,相关人员的待遇水平一落千丈,很多优秀的传统媒体人转行去做新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纸质媒体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更多的青年才俊更加看重新媒体的发展空间,不愿深耕传统的纸媒领域。虽然一些纸质媒体有着政策和资金的优势,但是在发展上已经面临人才断档的危险。

(四)自媒体的出现破除了媒体人的门槛

传统的纸质媒体,会为企业的发展做长期的人才规划,通过长期的实习和培训,完善采编人员的梯队建设,保证媒体队伍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那种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与新时代的媒体发展理念显得格格不入。随着越来越多反传统的媒体理念博取了大众的关注,专业媒体人反而需要去适应非传统的媒体竞争方式。

三、纸质媒体在新时代的特点

(一)纸质媒体更新传播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个媒体间的融合更加深入,特别是随着信息发布和接收方式的多样化,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多地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在媒体的移动终端上,更加自由的组合、更加便捷的设定和更加亲民的内容,让读者有更加理想的阅读体验。从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到广播和电视,再从新媒体中的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到网络门户网站,所有的传播媒体都在深度地融合,为受众创造新的媒体价值。

(二)纸质媒体的媒介资源越来越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传统纸质媒体在网络上发展了数字化业务,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的互动,增加信息传播的广度。更重要的是,纸质媒体的数字化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很多纸质媒体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加入了音频和视频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体验,更有一些媒体加入了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参与热情。

(三)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在新兴媒介的促进下,不断扩大

随着手机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本来只能在电脑上实现的功能已经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实现。越来越多的读者把手机作为阅读的首选,各个媒体也为迎合读者的新习惯,做出了很多优化和改变,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

四、传统纸质媒体的优势

(一)在我国,纸媒一直是最具权威的宣传媒介

《人民日报》的前身是我党的中央机关报,始终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日报。各省、市的日报和各级党委主办的报纸和杂志,也都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即便是新媒体上播发的权威消息也都是源自这些传统的纸质媒体。

(二)纸媒上发表的文章的质量较高

纸质媒体有自己的制作团队,专业的编辑和科学的审核流程,保证了文章的严谨和客观。主流的纸质媒体与政府和企业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的解读更加全面和翔实,对企业的报道更加细致和深刻,在调查社会现象的时候更容易争取到相关单位的协助,这些便利条件使得纸媒上的文章在内容上的优势明显。

(三)纸质媒体对文字的运用更加考究

纸质媒体上的文章更加强调阅读性,通过精准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纸质媒体沉淀了大量版面设计方面的经验,在坚持简洁和易读的原则基础上,一方面在视觉上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减轻读者的阅读压力,为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纸质媒体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地域上的倾向性

多数的纸质媒体都会根据受众的特点,制作更多符合本地读者口味的本土化内容,通过深耕熟悉的领域,不断扩大媒体的区域价值和实用价值。

(五)纸媒具有特殊的档案价值和收藏价值

人们自古以来就有阅读的习惯,正所谓开卷有益。纸质的报纸和杂志,能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更重要的是,纸质媒体的进化史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收藏价值,收集纸媒一直是文人的一项雅好,寄托着人们对一个时代的文化情怀。

五、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深度融合路径

(一)纸质媒体依靠转型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

第一,新时代要求传统媒体必须多元化发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闻和社科内容被加工成适应不同媒介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利用率。同时,媒体间的互动和共享,促进了信息资源价值的多元化,在渠道和产品等环节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格局使传统纸质媒体在横向和纵向上维持了原有的影响力,在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后,传统媒体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深耕文化市场。

第二,纸质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不应迷失自身的定位。一些地方性报纸的地域特点明显,报道中能潜移默化地体现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例如广东的报纸立足珠三角,重点发展潮汕文化和嶺南文化,利用粤语方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受到粤语区民众的喜爱。部分纸质媒体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保持对社会热点的密集推送的同时,继续下大力气推进深度报道,体现了媒体人在新时代,对新闻理想的不懈追求。还有一些报纸具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这些报纸在贴近读者的基础上,对新闻和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从民生领域中发掘社会价值,彰显出纸质媒体独特的文化品位。

(二)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

第一,传统媒体应强化版权意识,捍卫自己的利益。纸质媒体普遍通过长期投入,培养了自己高素质的采编队伍,保证了原创文章的准确性和深度。然而,新媒体普遍缺乏制作内容的专业团队,主要是靠转载纸质媒体的内容。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很多传统纸媒甘愿为新媒体免费提供内容,试图维持自身的影响力。久而久之,新媒体依靠免费的高质量内容赚得盆满钵满,而传统纸媒不仅没有守住自己的传统阵地,而且由于收入锐减难以为继。可以说传统的纸媒一直扮演着内容供应商的角色,但是在新时代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让在制作内容上的投入和产出保持平衡,形成内容制作的良性循环。

第二,传统媒体保持原创性强的传统优势。传统纸媒在内容的选题、采编和制作上有大量经验的积累,原创内容始终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传统纸媒有完备的审核机制,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有助于提升内容的公信力。遇到突发事件,纸质媒体的记者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制作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这些高质量的报道很快就成为新媒体争相转载的信息源。

第三,部分纸质媒体有社会功能。新闻媒体是所有国家政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市场如何变化,具有政府背景的媒体永远都是宣传主旋律的中坚力量。这些具有社会功能的纸质媒体,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和思想性,非常适合做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充分发挥纸质媒体善于阐述问题本质的优势。同时,很多纸质媒体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评论员或是特约撰稿人,以各种独特的视角引领主流价值观,甚至成为凝心聚力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桥头堡。

(三)推进媒体间的深度融合

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出现不会立即导致传统媒体的消失,而是迫使传统媒体重新定位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传统纸媒要在新时代立足,就必须适应读者新的阅读习惯,一方面结合新媒体的传播介质,提升传播能力,另一方面,保持纸媒的内容优势。一些传统纸质媒体已经进行了数字化尝试,推出了报纸和杂志的数字版本,成了纸质版本的有力补充。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体只有主动融入,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增强整体的竞争力,才能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所有的传统行业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更多的传统行业搭建了网上平台以适应新时代的变革。例如人民日报在维持纸质媒体业务的同时,搭建了社交媒体的服务集群。人民日报在网络的客户端上,搭建了聚合内容的平台“人民号”,突出问政、公益和生活服务的功能,强化了客户端的公益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建设的人民网,重点发展政策解读、观点剖析、深度观察等原创内容,推进了网络信息的供给侧改革。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完善了信息推广的矩阵,同时与新兴媒体深入合作,建立了扁平化的采编联系机制,保障了主流媒体运行模式的与时俱进。更多的传统纸媒可以借鉴人民日报的新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运营模式。

(四)紧紧围绕受众,革新创作理念

纸质媒体的发展需要受众的长期支持,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入新媒体的广播渠道,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海量的信息让人难辨真假,纸质媒体更好发挥自己权威性的优势,在新时代树立客观的态度,展现传统纸媒的品牌价值。纸质媒体的服务理念也正在推陈出新,利用垂直化和互动式的服务,推出更加符合新时代读者消费习惯的产品,通过突出受众的主体地位,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六、结束语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时代的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市场普遍萎缩,但是很多传统媒体依然依靠独特的魅力,继续发挥着自身的文化功能。纸质媒体需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通过转型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强化核心竞争力,推进媒体间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受众革新创作理念,体现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9(8):42.

[2]陈佳.新时代媒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J].新时代新闻摘要,2019 (10):4.

[3]郭凤娟.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报,2019 (10):96.

[4]王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J].中国记者报,2019(6):21.

[5]王飞.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前景[J].国际新闻新视角, 2019(2):4.

[6]赵平东.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J].河北新闻通报,2019 (1):40.

[7]张宽.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中的探索与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007):80.

猜你喜欢

传统纸媒深度融合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纸媒的重新定位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用互联网基因盘活传统纸媒资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传统纸媒转型的盈利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