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20-09-21龙灵巫慧方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治疗仪股骨下肢

龙灵,巫慧方

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暴力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等,严重时可出现扭曲等情况[1]。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以手术为主,但术后下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情况,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身体活动量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减慢,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加强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8~65岁,平均(46.37±2.5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9~65岁,平均(46.41±2.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CT 确诊为股骨骨折;无沟通障碍,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深静脉血栓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使用RL-100型韩国大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放入压力套中,根据医嘱调整旋转压力按钮,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设置压力为70~100 mmHg(1 mmHg=0.133 kPa),依次对足、小腿、大腿充气,20 min/次,2次/d,7 d 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治疗时间,指导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严密观察下肢疼痛、肿胀等情况,定期采用彩超检查双下肢,观察血栓形成情况,适当给予心理、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气压治疗仪,气压治疗仪使用方法同对照组,护理措施如下。(1)护理人员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培训会,做到查漏补缺,改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关考核。(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下肢皮肤变化,包括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等,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医师。(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定期更换体位,并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25 min/次,2次/d;指导患者进行屈膝运动,根据患者骨折情况控制屈膝角度,不可超过90°。(4)行走训练:指导患者使用习步架站立,每次站立5~10 min,上下午各练习1次;当患者可站稳时,指导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慢步行走训练,5 min/次,5次/组,3组/d,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与次数。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院时、出院4个月后,通过观察患者下肢疼痛感、肿胀感等方面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下肢体温正常、无疼痛肿胀感即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下肢体温升高、出现疼痛酸胀感即发生深静脉血栓。(2)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干预后,采用凝血仪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出院时、出院4个月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例(%)]

2.2 凝血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FIB(g/L) APTT(s) PT(s) TT(s)观察组 41 2.97±0.69 40.35±1.14 14.32±0.68 14.21±0.62对照组 41 3.26±0.52 39.64±1.43 13.89±0.97 13.84±0.76 t 2.149 2.486 2.324 2.416 P 0.035 0.015 0.023 0.018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髋部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原因多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静脉血液发生凝结有关,且极易引发静脉曲张、皮炎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疾、猝死,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3-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凝药物预防该病的发生,但在预防的同时也会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之受疾病困扰,患者心理与生理均产生较大痛苦,不利于术后恢复[5]。

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性治疗仪器,利用机械运动代替人工按摩下肢,以锻炼患者肌肉收缩性,促进下肢血液循环[6]。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4个月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 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气压治疗仪干预,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凝血指标。气压治疗仪主要通过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对患者治疗部位形成循环压力,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使下肢静脉受压,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通过周期性加压和减压机械作用产生的搏动性血流,采用远端肢体深静脉系统,引起血流动力学和纤溶系统快速及短暂的改变,起到抗血凝、纤溶的效果,改善凝血指标,进而减少血栓的形成。此外,快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为目标,通过加强术后患者下肢康复锻炼,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及时更换体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并结合适当的屈膝运动、行走锻炼等,进一步增强肌肉强度,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张晓莹,张文英.股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8,29(18):2653-2655.

[2] 李嘉浩,张斌飞,王鹏飞.下肢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2):1060-1065.

[3] 吴玲玲,陈劲,张木春,等.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6):166-169.

[4] 郭华英.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临床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1):111-113.

[5] 朱红燕,刘敏,王淑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1):1404-1402.

[6] 杨素云,张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9):927-928.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股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