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育人功能的新时代课程思政化实践模式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

2020-09-2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课程育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习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执行者。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当然,要真正完成高校专业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就必须建立起以专业为依托的课程思政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1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1.1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尚未有效结合 高等院校目前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各自为政现象。具体表现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尚未得到全面认识;教师育德能力和意识尚有提升空间;各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多部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体制尚未建立[2]。总的来说,就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未能真正树立,“课程思政”全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环节未能真正树立,第一课堂实现“课课有思政”的机制未能真正树立。

1.2 专业顶层设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先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虽然涵盖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知识、能力等目标,但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阐述比较模糊,尚未系统总结出本专业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思政核心要素。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等也未能形成合力来支撑专业思政目标的达成。专业课程教师只是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德育目标,自发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往往忽略课程思政在专业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专业顶层设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2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分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从2014年开始就启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秉承“大医精诚”传统理念,以名医优秀医德、精湛医术为引领,注重培养德医双馨的中医学人才。当然,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等瓶颈问题。

2.1 “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现象普遍存在 中医学专业属于医学类专业范畴,同时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医生职业素养,更应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上,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目前我校中医学专业也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目标大多注重掌握知识和练习技能的情况,对掌握知识技能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教育多有缺失,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2 思政教育实效亟待提升 中医学专业思政教育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单位的特殊性,难以同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以致严重影响思政教育效果。中医学类课程教师、教管、医教“三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贯通培养的医学职业精神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尚不健全。所以,要真正提升医学生德育素质和思政教育实效,就必须建立“三联动”和“三课堂”融合的“三三共育”机制,克服中医学类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的困境,以培养医德高、医理精、医术强的优秀中医学人才[3]。

3 基于专业育人功能的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探索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情况为: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已经开展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专业育人目标引领、各门课程围绕呼应的整体效应尚未真正建立,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聚焦专业育人本质,以专业为基本单元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确立以“专业团队引领、课程协同实施”为特色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专业目标凝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第二、第三课堂实施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最终形成基于专业育人功能的新时代课程思政化实践模式,从而实现高等院校专业思政与课程融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4]。

3.1 组建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以专业或专业群为依托,组建以专业负责人为带头人、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为基础的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基本道德“爱国、敬业、友善、诚信”为准则,结合浙江省区域文化、学校中医中药办学特色和中医类专业本身目标要求,梳理挖掘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凝练中医学专业思政教育核心内容,并纳入专业培养方案[5]。与此同时,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课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思政管理人员联动的形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通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人员联动、学校与医院联动等机制,共同研讨、共同管理、共同促进,从机制上进行有效融合,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3.2 科学编制“专业思政”核心内容 强化专业顶层设计,立足专业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强化专业职业素质的引领,全面渗透,“术”“通”结合,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以构建全员、全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6]。根据团队建设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研究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目标”的详实内容,引领各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中医学专业的专业思政核心内容可归纳为:根据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学人才的职业要求,以“爱国、敬业、友善、诚信”为主线,以“大医精诚”传统美德为核心,确立以中医学专业医德高、医理精、医术强“三医”为特质的优秀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德高,是指热爱医学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心系民众;医理精,是指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科学求真执着追求;医术强,是指大医精诚弘德善医,仁心仁术利他主义,同时将上述目标分解细化。见表1。

3.3 加强示范核心课程群建设 在“课课有思政”的总体工作思路上,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编写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等,把思政元素的“盐”溶到专业教学的“汤”里[7]。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内容覆盖“专业思政”核心思想,达成“专业思政”培养目标。中医学专业为达成专业细化目标和总体培养目标,应组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等),与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的示范课程群,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达成医德高、医理精、医术强“三医”特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表1 中医学“专业思政”内容Tab.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for major of TCM

3.3.1 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根据中医学“专业思政”核心内容,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凝练特色鲜明的思政育人目标和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5]。“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等,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性质单列学时或穿插在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学时中,设计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教学大纲。

如《中医妇科学》编制课程思政德育目标为:切实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训,也注重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服务能力和人文精神。《医学影像学》课程编制课程思政德育目标为:学生应具有对中国在医学影像学方面的贡献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兼具基本的医学人文素养。

3.3.2 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教师第一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依托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5]。课程教学设计则根据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机灵活地融合,而非生搬硬套。“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文案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总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考核评价等内容。

如《中药学》课程“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知识点蕴涵的思政元素可以归纳为:培养学生批判求真、辩证创新的科学精神、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大医精诚、治未病、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等中医智慧[8]。

3.3.3 编写总结教学案例 根据“专业思政”核心内涵及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设计,挖掘专业课程或课程群中与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目标相匹配、教育成效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最终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其中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启迪学生感悟专业职业道德精神,案例内容可包括案例叙述、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及延伸,从而与“专业思政”目标相呼应。

如《中医外科学》编写《中医外科的鼻祖——华佗》教学案例,介绍外科鼻祖华佗从发现酒具有麻醉作用,到发现洋金花能麻醉,最后发明麻沸散的过程,诠释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此案例,启示学生日常学习和临床、科研工作都是探索、碰壁、回馈、修改方案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经验的过程,从而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3.4 有效实施课堂讲授 所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最终都要通过课堂讲授来达到效果,专业课程根据教学设计方案,采取有效策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引领育人的目标。课堂讲授中应较好地运用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调动学生正向学习情绪,坚定学生专业信念[9]。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堂授课评价满意度高,对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满意度高。

如 《中医内科学》课程在课堂讲授中采用现代BOPPPS教学法,综合运用 “情景设置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9],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课堂育人效果。

4 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保障机制

4.1 实施“课程思政”教改专项工程 实施“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研究工程,通过设立研究项目,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活动,把德育知识渗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师德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是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重要指标[6]。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设“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指标,除继续关注学生对课堂授课评价满意度,加入融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于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指标,使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成为“学评教”中的重要内容。实施优课优酬,对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授课等环节起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引领示范作用的优质示范课,给予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津贴额外计算和奖励。

4.3 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合作机制 建立多维度的群策群力和团队协作机制,如建立课程思政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等平台[10],结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合力效应,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全面实现专业育人功能。

5 成效

5.1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浙江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倡导,持续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抓规范、设专项、强培训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多措并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2019年8月,编撰完成课程思政校本教材并印发使用;2019年9月27日,在新时代全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上,作《医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路径》主题报告;2019年11月13日,浙江教育报刊登专题报道《浙中医大:中医药课堂里的思政味儿》[11];2019年11月23日,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上,进行题为《中药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路径》的经验交流,另外《中药炮制学》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演示;2020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7]。

5.2 “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彰显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在专业负责人顶层设计下,秉承“大医精诚”传统理念,以培养德医双馨的医学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实践,特别是中医临床课程围绕职业素养而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生对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总体评价都较高,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医生职业素养的认同,同时也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授课总体效果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医德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奖项1项[12],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奖项2项,2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人获得浙江省最美90后称号。在校医学生每年暑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名医的带领下到基层、社区开展医疗服务[13];志愿者团队多次参加杭州马拉松比赛的医疗保障服务,获得主办方的肯定;多名在校医学生在地铁站、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对突发疾病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为后续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受到杭州市团市委的表扬。

6 结语

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中医学专业为例,聚焦专业育人本质,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基于专业育人功能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的探索,提出专业思政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同时确立以专业为依托、以“专业团队引领、课程协同实施”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经过上述“课程思政”新模式的实践,有效破解了中医学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难于有效融合及顶层设计机制欠缺等难题,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医学生医德教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已在相关高等医学院校推广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将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实践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为培养高素质医学类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