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和家长满意度评价
2020-09-21朱丽婵
朱丽婵
(恩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江门 529400)
小儿肺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病症的主要特点包括发病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以及容易反复发作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给予患儿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患儿的优质护理,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家长临床满意度[1]。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和家长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5岁,平均(3.25±1.23)岁;病程1~4天,平均(2.52±1.33)天。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6岁,平均(3.47±1.32)岁;病程1~4天,平均(2.61±1.41)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用药护理
对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加强对患儿家长雾化吸入的技巧指导,保证药物浓度符合治疗要求,并告知家长在给予患儿口服药物时注意避免出现呛咳和呕吐等问题,防止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意外[2]。
1.2.2 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鼓励患儿主动排痰,对于痰液浓度较高的患儿可以辅以雾化吸入,并给予吸痰处理。针对伴随气促以及发绀症状的患儿,可根据医嘱进行鼻导管吸氧,吸氧过程中应将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4 mL,吸氧时应注意帮助患儿翻身,轻轻拍打背部,以促进分泌物的顺利排出。
1.2.3 舒适护理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亲切的称呼患儿,以降低患儿的恐惧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3]。
1.2.4 心理护理
患儿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可以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可以通过为患儿播放其喜欢动画片,与患儿进行玩游戏等来拉近与患儿之间的关系,以降低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抵触,加强患儿在治疗中的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将本次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显著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各项指标未得到恢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合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1.0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然后以t检验、x2检验。如检验结果提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91%(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83.64%(46/5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肺炎主要是由于患儿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病原体感染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肺部炎症。由于患儿的年龄偏低,特别是婴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度和依从性往往较差,再加上部分患儿及家属对肺炎疾病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够,一旦出现穿刺失败以及治疗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很容易加重家长的抵触情绪,给患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优质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力度,并更加注重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舒适度护理等,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提倡[4]。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91%(50/55),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肺炎患儿通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