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人本位综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 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及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2020-09-21宋夏,李洁
宋 夏,李 洁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行业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朝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临床医学对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等关注度明显提高。普外科病情复杂,患者多承受严重的生理痛苦、心理负担,而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带来的创伤可使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以达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成为普外科每位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本位护理综合干预是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人本位护理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者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要和改变[1],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找漏洞、纠正并不断改进,从而实现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鉴于此,我科自2018年1月至开始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实施全程人本位综合无缝隙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术前、后负性情绪,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从而实现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1.52)岁;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40例,胆道疾病10例,结肠癌5例,消化道穿孔5例;文化水平:小学4例,初中18例,高中及中专32例,大专及以上6例。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75岁,平均(47.16±1.68)岁;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40例,胆道疾病8例,结肠癌7例,消化道穿孔5例;文化水平: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中专31例,大专及以上14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外科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人本位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患者进入病区后,医护人员面带微笑接待,详细介绍管床护士、病区分布及主管医生信息等,为患者发放护理服务需求卡以及客服中心号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沟通平台。②对入院患者进行系统评估[2],②术前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文化水平、病情、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将医疗报销制度告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负性情绪严重者,将手术治疗的优势、专业性等告知,可请治疗成功患者现身说法,引导患者转移关注点,多想治疗后疾病治愈的幸福生活。③注意事项告知,告知患者病区内禁烟禁酒,注意自我保暖,预防感冒,术前常规备皮、禁食、清洁灌肠、留置胃管与导尿管等重要性,争取其配合;术前睡眠质量差者,可按医嘱开具适量镇静药物。④术前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安抚患者,镇静情绪,与手术室护士、巡回护士做好交接;术前1d,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到病房共同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并探讨应对方案,术前分管护士以及主管医生、家属或者患者一起确认好手术部位,并做好手术标识。(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同时有条不紊的准备手术。动作轻柔,避免器械、物品碰撞引起的声响刺激患者;通过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轻轻握患者双手至其进入麻醉状态前,鼓励、安抚患者;术中器械护士与医生积极配合,巡回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完成后,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将患者送往病房,途中严密观察各种管道,避免脱落。(3)术后护理。开展手术患者术后评估,针对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对患者肠功能,肌力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清醒前,严密监测其意识、面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紧急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每间隔2h查看引流管固定状况、引流液性状、切口性状等,警惕并发症发生,并积极处理各类并发症。②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微笑着告知其手术很成功,床边可播放轻音乐,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予以指导调节镇痛泵,疼痛较轻者,引导患者调整呼吸缓解疼痛,或者转移注意力,痛感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③促进肠蠕动,手术后回来护士予以听诊肠鸣音,术后2-6小时开始穴位低频电刺激疗法,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观察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最早情况。④健康教育,手术回来后立即做肌力评估,肌力恢复正常后鼓励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协助患者尽早下床,并依照其肠鸣音恢复情况予以早饮水,促进肛门排气,并指导饮食,从喝水到流质、半流质、普食逐渐过渡,每次进食要观察患者有无呕吐、腹痛等不适。⑤出院时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分发我院自制的患者出院指导手册,包括切口护理、疾病康复护理、饮食禁忌等。将主管医生、护士的联系电话、科室的微信公众号一起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均可电话咨询;指导其定期复诊。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术前、后以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情绪状态,两量表均换算为标准分值(总分乘以1.25,取整数位标准分),SAS高于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SDS高于53分表明有抑郁情绪,分数越高则患者不良情绪约为严重。术后24 h、48 h、72 h以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术后疼痛情况,用一长度10 cm左右的标尺,两端分别刻有“0”、“10”,代表无痛、无法忍受的最为剧烈的疼痛。整体护理质量评分由护士长、患者共同完成,包括医德医风(25分,患者评价)、护理管理(25分,患者评价)、服务态度(25分,护士长与患者共同评价)、护理程序(15分,护士长评价)及工作效率(10分,护士长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整体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 果
2.1 术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术前,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表1 术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组别(n) 术前 术后SAS SDS SAS SDS观察组(60) 50.02±2.09 53.13±2.11 46.58±1.77 48.09±2.21对照组(60) 53.11±2.13 56.06±2.08 50.10±1.95 52.17±1.96 t 8.021 7.660 10.353 10.9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实验组术后24 h、48 h、72 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整体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为(94.04±2.01)分,对照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为(89.69±2.38)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816,P=0.000)。
表2 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n) 24 h 48 h 72 h观察组(60) 4.26±0.85 3.00±0.62 2.01±0.40对照组(60) 6.21±1.02 4.04±0.80 3.57±0.51 t 11.376 7.959 18.643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手术为临床的主要应激源之一,患者生理、心理必然受到一定影响,间接或直接对手术安全、术后康复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积极干预手术不良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全程人本位综合干预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在围术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衔接,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在术前、中及后实施无缝隙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手术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引导、干预,对缓解负性情绪有着积极意义。
本研究表明,全程人本位综合干预的护理模式能够促进肠蠕动恢复,加快伤口愈合[3],减轻普外科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能够实现患者与医院双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与社会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