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 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2020-09-21李丽雅江观银
李丽雅,江观银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000)
小儿轮状病毒为小肠上皮细胞感染轮状病毒后导致细胞受损而引起的肠炎,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因该阶段婴幼儿胃肠道、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自身抵抗力较差,因而易感染。临床以急性发热、呕吐、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甚至引发肠穿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健康。目前,临床针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多采取对症治疗,但单纯治疗疗效不甚满意。有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1]。故本院自2015年以来对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28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干预组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8~24个月,平均(16.2±2.5)个月,发病时间3~7 d,平均(3.5±1.0)d;对照组中男75例,女65例,年龄6~24个月,平均(17.1±2.3)个月,发病时间2~7 d,平均(3.2±0.8)d。两组上述一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中相关诊断标准: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大便次数≥5次;②大便呈淡黄色蛋花汤样或黄绿稀溏;③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④病原体检查存在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为阳性;⑤大便镜检提示有少量红、白细胞。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条件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③年龄6个月~2岁;④起病急骤,病程1~3d;⑤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⑥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脓血便症状;②严重脱水;③有菌痢、霍乱及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④近期有使用止泻药、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药物;⑤同时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者;⑦依从性较差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本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及对症处理等。
1.4.2 干预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护理宣教:因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感染缺乏了解,患儿严重腹泻时难免慌乱、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介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治疗效果等,提高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腹泻的认识,以缓解家属不良情绪。同时,告知患儿家属腹泻严重易导致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使患儿家属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②臀部护理。因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易引发臀部溃烂、发红等情况,尤其婴幼儿,使用纸尿裤透气性差,使患儿臀部处于摩擦和潮湿环境中,若未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易导致发生红臀,甚至出现表皮破溃,使患儿哭闹不止[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加强臀部护理,在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尽可能使用棉质尿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尿裤,常更换。患儿发生红臀后,用温水清洗并将臀部擦干,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一般2~3 d可好转[9]。
③饮食护理。对于喂食母乳的较小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若腹泻未得到明显改善,可将母乳吸出稀释后喂食;食用配方奶粉者,应暂时含乳糖奶粉,换为不含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针对已断奶、较大的儿童,日常饮食戒油腻,食用稀粥、米汤等,待腹泻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针对严重腹泻、呕吐患儿可短时间内禁食水,减少排泄量,防止排泄量过多引起脱水。
④心理护理。因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烦躁、抵抗等异常情绪,对于哭闹不止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安慰。同时,因严重腹泻而导致患儿家属存在担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疏导,充分理解家属的不良心理状态,尽可能多与家属沟通,耐心解答家属疑问,取得家属信任,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4]。
⑤出院指导。针对还处于母乳阶段的患儿,出院前应向家属宣告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优点,加强追奶,避免在冬、夏季断奶;患儿满6个月后,指导家属逐渐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偏食、过食或突然变动饮食结构;日常注意食具消毒,确保食物卫生、新鲜,以免引起病菌感染[5];加强患儿户外体格锻炼,强健身体;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儿日常饮食、卫生情况,并讲解预防小儿轮状病毒相关知识,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记录两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脱水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③出院前由护士长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④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
根据患儿病情改关情况评估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腹泻次数减少至<5次/d,大便性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均无明显改善或更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d)
组别 n 腹泻 发热 脱水 住院天数干预组 140 3.75±1.05 2.00±0.48 4.14±0.35 5.15±1.10对照组 140 6.50±1.12 3.98±0.42 6.02±0.36 7.45±1.20 t 21.195 36.732 44.303 16.717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家属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干预组家属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健康教育效果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为儿科常见病,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秋季为高发期[6]。该病毒以粪-口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及发热等[7]。目前,临床治疗以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治疗期间配合系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性等特点[8]。本研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患儿家属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缺乏了解,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患儿呕吐、高热、臀部护理,可促进患儿病情绪解;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给予饮食指导,降低含乳糖食物的摄入,对促进腹泻缓解具有积极作用;针对患儿家属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能够取得家属信任;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胡晓君[9]等研究表明,系统护理干预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并能促进症状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腹泻、发热及脱水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该研究报道的结果相符,证实了这一观点。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率、相关技能掌握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系统护理干预还有利于增强患儿家属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有计划的知识宣教,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与通过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对家属加强知识宣教使家属掌握了预防并发症的技能有关。
综上所述,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缓解及病情康复,并能增强家属疾病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减少并发症,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