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行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的影响

2020-09-21严超燕张静林朝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关键环节起搏器医师

严超 燕张静 林朝霞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急性心肌梗死有着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可降低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但是患者经治疗后,仍然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其中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可出现继发性恶性心律失常,在患者PCI术冠状血流恢复前,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此并发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低效者,可给予其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干预[2-3]。急诊PCI+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其步骤繁多,且过程复杂,加强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行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的效果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100例,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50例/组。

实验组中,年龄32-69岁,均值(46.58±2.10)岁,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中,年龄31-70岁,均值(47.02±3.05)岁,男29例,女21例。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术前五大关键环节为药物服用确认、术前有创操作、术前心理支持、抢救药品配制、物品检查,术中两大关键环节为起搏器安置、PCI手术全程,术后两大关键环节为固定起搏导线、检查起搏器的有效性,针对关键环节的并发症风险,实施超前护理,具体为:

1.2.1 术前超前护理(1)物品检查环节,对除颤仪、供氧设备、微量注射泵、心电监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临时起搏器导线、电池等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起搏器电量不足、导线接触不佳等风险。

(2)抢救物品配制环节,对术前、术中可能用到的药物,提前准备,并准确清晰标注,从而在抢救中,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及时用药。

(3)心理支持环节,准确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评估,并与患者家属联合,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支持。

(4)有创操作环节,实施操作前,为患者简单的解释,在操作中,给予患者技巧性的交谈,来促进患者注意力的分散,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5)药物服用确认环节,术前确认患者的口服用药情况,尤其是存在呕吐的患者,对呕吐物检查,查看其中是否存在药物,若其呕吐物中存在药物,应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按照医嘱再次给予患者用药干预。

1.2.2 术中超前护理(1)安置临时起搏器环节,由独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详细的记录,每分钟1次。安置成功后,则每5min对患者起搏器是否存在脱位观察,并观察起搏器信号是否正常,从而更好对起搏器脱位、术中并发症发现。

(2)PCI术中环节,重点观察记录以下内容,即首次推注冠脉内造影剂、球囊扩张血管开通前后的血压、心率、心律失常情况、TIMI分级、冠脉内压力等,若发现冠状动脉内压力、血压水平不断降低,应立即实施补液以及升压药等干预。

1.2.3 术后超前护理(1)固定起搏器导线环节,以弹力绷带、敷贴等方式对起搏器导线进行双重的固定,防止因抢救、呕吐、搬运等所致起搏器脱位的情况。

(2)检查起搏器有效性环节,对心电监护信息观察,并观察起搏器电量消耗以及电极是否存在移位等情况,在患者心律恢复后,应尽早将临时起搏器拔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0-50分,评分越好,满意度越好)作观察,并分析两组并发症(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分析(±s)

?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在再灌注时,较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的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临床常会在患者PCI前实施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干预。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的实施,可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控制,提高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能够在术前、术中、术后多个关键环节,以前瞻性的理念,对预防性护理方案制定,提前检查临时起搏器的性能以及起搏器导线的相关固定模式,可将临时起搏器的工作性能提高;提前配置关键抢救药物,可缩短抢救的时间;与患者家属联合实施心理支持,可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5];独立护理人员无隙性监测心电动态变化,可及时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现并治疗[6]。球囊扩张后冠状动脉再灌注、首次造影剂冠脉内推注中,是急诊PCI患者术中最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的时间段,此时对患者的冠脉内压力、心率、血压等监测,能够及时对休克、心衰、低血压等发现和控制,促进低血压的降低[7]。急性心肌梗死较易出现呕吐等的情况,在呕吐的过程中,易呕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从而导致药物负荷量不足,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用药确认护理则可降低药物负荷不足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性[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较易出现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情况,干扰患者的手术顺利实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可使得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思考护理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控制严重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环节,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护性起搏器用物,快速进行抢救应答,确认用药的有效性,全面监测患者病情,保证导线固定的牢靠性,从而改善手术结局。

综上所述,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对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提高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关键环节起搏器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3》答案
海外水泥EPC项目第三国设备管理关键环节把控——技术服务(五)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