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乡同业之五
——“道士村”的传承模式

2020-09-20吕珊珊

开放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何氏悟性道士

文/ 吕珊珊 图/ 杨 崴

“硕德延龄”匾额

温州地区宗教系统发达,“温郡之俗,好巫而近鬼,大举佛事道场”,民间信仰尤为发达,仪式活动由不同流派的道坛和道士主持,由此催生出大批以此为生的职业群体,甚至有一些村落大部分成员均以做道士为生,温州永嘉县石头岸村即为其中一例。石头岸村又称南屿、南山,位于永嘉县沙头镇西北部,隶属渠口乡。石头岸村背靠大山,房屋聚集在山脚下,整个村被一条公路紧紧环住。石头岸村是何氏单姓村,有80户人家,人口不足400人,世代以道士为主业,从来没有断过道士香火。在父传子、子传孙的传承制度下,他们以精通道法而声名远播,奔走于永嘉、乐清两地,甚至外省,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道士村”。

走进石头岸村,穿过一片油菜花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破败的“七房祠”。住在里面的老人家介绍说,这个村庄绝大部分四十岁以上的男性都是做“道士先生”的,目前在村子里住的都是些老道士,年轻人都住在城里,那里“生活”(温州话中意为“业务”)多,做一场法事“大多都是几个亲戚一起做”。

谈到村里人为何世代以道士为业,几位老人家颇有兴致地讲述了在家族中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石头岸村何氏开基祖来到此地后,被此地风水所吸引。此地背靠凤凰山,代表做道教法事中所用的鸡;前落猪头山,为祭祀供物;山头有钹岩、木鱼岩和锣鼓岩,都形似道士仪式活动的必备之物。由此他认为在石头岸村做道士,能够代代相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道士村对自身所在地的一种“风水信仰”,也成为提升何氏宗族和石头岸村向心力的强心剂。

因此,石头岸村村民内部十分团结,一致向外扩展业务,以满足整个村道士的业务需求,巩固了村落的经济基础。石头岸村子孙大多以道士为业,从小就在父辈或者关系较近的亲属身边培养“技艺”,道法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以血缘为纽带联结。

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事活动需求下降,村里的道士逐渐失去生计来源,改为在家耕地,在此之前,家里的农活主要由妇女承担。村里人多地少,农耕收入难以维持生存,因此他们也会利用学道中掌握的吹唢呐等技能去“帮忙”一些婚丧嫁娶活动,以贴补家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市场”的重新开放,村里的道士便重操旧业,奔走各地,业务十分繁忙。目前,石头岸村中年男性仍大部分从事或兼职道士行业,他们小时候都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道法,但学习道法需要一定的悟性,没有悟性的人成了兼职道士,有悟性的人就成为专职道士,专职道士的收入明显高于兼职道士。一般道士的业务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会相对清闲一些。基本上,一场丧葬科仪需要2—3位道士,费用在2000—3000元左右,也就是一名道士做一场科仪的收入在一千元以上,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十万元以上。

近年来,由于各地从事道士职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以及信众的减少,道士们承接的业务量相对于本世纪初有所减少。但在乡村社会,人们还是希望通过举行斋醮来感动上苍,赐福消灾,济生度死。因此,石头岸村的道士的业务也主要集中在拜忏、还愿等仪式上,尤其是有关人生仪礼的道场。通常,一场斋醮需要4—5位道士耗时1—3天才能完成。石头岸村的道士虽然大部分已不居住在村里,移居在附近的上塘镇、温州市区等地,但他们接到各种科仪、法事后,仍然会与同村的道士一起合作,亲属之间的联系也相当紧密。

现阶段,由于年轻一代鲜少愿意继承祖业、学习道法,石头岸村也面临着家族传承模式调整、道法开始逐渐外传的境况。许多道士开始招收外村外姓弟子,只是现在的弟子并非“童子功”,而是跟着师傅一起边帮忙做仪式边学习,学习三年以上便可出师。“道士村”家族传承的模式虽被改变,但培养出来的弟子仍以“石头岸”为“品牌”,将“业务”拓展到了各地。

环村山形(左上为猪头山,左下为木鱼岩,右上为锣鼓岩,右下为凤凰山,中间为钹岩)

猜你喜欢

何氏悟性道士
A New Way of Dao
悟性
王婆酿酒
《道士下山》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