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移理论视野下审计教学和会计学习的耦合研究

2020-09-18何学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案例理论

何学红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418008)

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迁移理论常常用来阐述两种课程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迁移效应既包含过去学习对现在学习的正向影响,同时也包含现在学习对过去学习的逆向作用。然而,无论是过去学习的积累,还是现在学习的成果,都构成了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所谓的认知结构。从广义而言,认知结构反映出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是学习者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不断深化、改造和积累知识观念的结果。关于认知结构的理解始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他提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即在个人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不同认知形态和适应阶段来达到机体思维和全新环境之间的某种均衡,这种均衡的持续发展过程就是个人认知的不断发展过程[1]。

不同于皮亚杰关于知识同化和顺应平衡理论,奥苏贝尔则强调个人的认知结构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更重要的在于知识之间的迁移和影响。其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当是以已有学习为基础,通过强化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课程学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老师在传授新课程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仅仅通过简单的 “填鸭式” 教学或 “登记填充” 是难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必须建立在新旧知识的耦合因素基础上,再通过一系列积极复杂的能动思维过程方能形成对新学习的理解。

审计作为大学本科阶段财经类专业的主干高阶课程,与会计实务有着密切联系,但由于审计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审计教学并不能像会计教学那样通过具体的会计分录、凭证账簿等加深理解,仅仅在审计范围内学习审计概念、原理和理论常常会令学生深感审计教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难以汲取真正有用的审计知识。本文基于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理解,以期转变审计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将会计学习和审计学习紧密联系,通过构建两者之间耦合性的研究,重塑对会计知识的再学习和审计教学的新认识[2]。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影响和变量特征

奥苏贝尔认为所谓的迁移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在已有认知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基础上,对新内容的分析和同化的过程。同时,他指出这种迁移机制具有普遍性和实践性的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阐述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关系以及迁移中智力运用的必要性。认知结构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影响因素或变量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新知识具有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这是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笔者认为这种可利用性至少包含认知结构的相同性和关联性两个层面,即相同性因素在新旧知识之间存在交叉的边界,而关联性因素表现为新旧知识存在共性但不交叉的边界。因此当存在适当相同因素前提的旧知识时,新知识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平衡等完成学习,否则学习者只能通过不全面、不完整甚至肤浅的可利用性的旧知识,做到对新知识的机械化、表面化的学习,这种新旧知识的结合和理解必然也是不牢固的。因此,认知结构中旧知识的可利用性将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迁移量。

第二,被同化后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程度。事物之间往往具有 “和而不同” 的属性,同理,在认知结构中亦是如此——新旧知识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可分辨性。因为如果两者的区分度很低或者很难分辨时,那么认知结构伴随着时间的迁移,新知识会因为低显著性的区分度逐渐会减弱、丧失以致遗忘,新意义也会被原先稳定的旧意义所代替,最后认知结构将保留在旧知识获取时的层级,这也将影响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有效迁移。

第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换言之,旧知识的熟悉水平和掌握能力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 “固定点”,如果旧知识的认知结构不能巩固或很不稳定,那这种模糊不清的迁移机制不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有益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降低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并影响学习效果。

综上可知,实现新旧知识之间有意义的迁移,不仅仅在于两者之间存在可利用性的因素,同时在认知结构方面两者具有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等特征。这种迁移效应是前后两种学习相互影响的结果,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阻碍作用。从教学角度而言,认知结构的迁移机制旨在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旧知识的重温和再学习,最终提高概括学习能力和并行学习水平[3]。

二、当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审计教学存在理论性过强、教材建设落后、选择版本较少、案例偏旧、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配套实训条件等问题,审计课程的应用教学也存在很多困难,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审计教学中忽略了相关学科的渗透性

审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与相关学科渗透性的综合性学科[4],涉及会计、税法、金融、统计、计算机、财务管理、战略管理、政策法规等多学科、多领域,理论性强,专业要求高,涉及政策法规较多、变化较快,知识面广,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另外,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等始终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客观上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目前,无论是会计教育和审计人才的培养,大多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记忆、基本技能的操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忽略了审计学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对学生拓展审计知识广度不够,这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 审计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1. 审计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审计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且能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能够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审计理论如 “审计风险”“风险评估” 及 “内部控制” 等灵活运用到实训实践中。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知识面狭窄,学习跟不上,难以适应新时代相关的教学要求。

2. 审计教师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审计的职业判断是一种综合判定,这种判断建立在会计职业判断基础之上,并且要了解和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战略规划、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单位文化。目前大多数审计教学团队年轻,缺乏实务工作经验,知识储备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审计教师出现了 “本领恐慌”,割裂了审计与会计、与单位文化之间的认知,这对审计教学产生了低效消极的影响。

3.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到来,课堂教学方式经 过 了 由 “粉 笔+ 黑 板” 到 “多 媒 体” 再 到 “智 慧教室” 三个演进阶段。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差异导致审计教学硬件条件建设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 “多媒体+ 黑板”,教师备课由“一课到底” 升级为从网络上下载PPT、网购课件等,照抄照搬或东拼西凑;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漫灌式” 和 “填鸭式”,课后作业、论文主要是“网络式”,缺乏思考和思想,难以深化学生对已有认知的理解,无法让学生对审计课程的新知识、新要求产生共鸣和学习兴趣。

(三)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准则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审计教学内容也应随之更新和完善。但近些年,审计教材没有较大的更新,导致可选择的教材版本较少、案例偏少,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了审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合理。同时,审计教学和学习还有赖于实验、实训、基地环境来增强会计知识与审计知识点对点的关联,实现知识迁移,但实验、实训中心硬件设施陈旧、软件落后,基地建设类型缺乏多样化,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适用能力的培养。此外,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不透彻,大多一笔带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较大。

三、“迁移效应” 对审计教学和会计学习的耦合影响

从认知结构迁移效应的变量可知,审计教学与会计学习的迁移影响同样存在,可利用会计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等变量来改善审计教学质量。在财经类专业里,审计课程通常是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学习之后。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的社会需求,会计和审计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审计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因此审计需要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两者之间的相同因素是实现迁移效应的基础。同时由于产生基础和性质职能等因素的不同,审计与会计之间存在必然的区别,这种可辨别性有助于厘清两门课程的关系,深化学生对课程差异的认识。最后教师的会计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旧的认知结构)等因素的差异程度对于审计教学的结果会有不同,应当意识到当两者的教学刺激相似,学生的反应相似,容易产生正迁移;反之,学生的反应相反,则往往会产生负迁移。

如图1 所示,鉴于相似的因素前提,审计课程是在完成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对比、反思等形式对会计学习又有新的认识,这样旧的认知结构将会有所更新。同样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审计认知结构将会伴随会计知识的更新不断深化,课程之间的迁移效应愈发显著,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需要认识到,在会计学习和审计教学的耦合性影响里,概括能力是迁移效应的核心,教师对知识的凝练水平和学生对经验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图1 会计 “审计” (新旧知识公共作用的复合物)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会计学习和审计教学的耦合性影响体现在深化理论认知、增强职业判断、补充教学资源等方面。具体如下:第一,尽管审计在理论概念方面较为抽象,但通过引导学生把会计学习已学的知识要点辅助在审计教学中,能够做到新旧知识的互补再学,进而深化对两门课程的理解认识;第二,尽管审计的职业判断要求较高,但教师在重温会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会计职业判断,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构建和增强审计职业判断方面打下坚实有益的基础;第三,尽管当前审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且教师相关实践经验不够,但主动关联会计学习和审计教学能够引入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学习、案例教学等),能够提升学生和老师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补充完善教学资源。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基于共同因素的前提,通过同化、分析和概括,实现对新知识的转迁。会计学习和审计教学的耦合性影响不仅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启迪作用,更表现在后者对前者的重温效应,对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均有积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针对迁移理论及其效应制定有效的学习迁移策略,促进会计学习和审计教学的耦合性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一) 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的耦合的充分性,有利于审计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课堂纪律、座次、课堂内外互动性以及参与课题的主动性等因素,可以按 “三三四” 原则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分类。一般来说,30%左右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有自己的人生规划;30%左右的学生学习基本上不在状态,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思想;40%左右的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引和帮助下才能达到更优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适时调整,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的耦合,调动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关联已学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会计知识迁移至审计学习中。

会计的本质是向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和实施会计监督,而审计是对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通过让学生明确审计学习的目标,才能认识与会计的区别,体现认知结构可辨别性的因素;关联审计教学和会计学习,才能构建两者的共性,体现认知结构可利用性(概括性) 的因素;同时学生应当主动培养总结归纳能力,从新旧知识中挖掘共同因素,抓住审计和会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再单单学习枯燥无味的审计理论,而是能将审计理论、专业知识应用到会计案例的实践中。

(二) 提高审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清晰度

结合认知结构的迁移效应,可知综合素质对于审计教师开展迁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审计理论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原理和账务处理,特别是能运用审计和会计两种视角来审视和阐述同一教学案例,透析两者在案例中的表现,以明释两者的关联和区别。同时,随着“大数据” 和 “云计算” 的方兴未艾,对审计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以及对学生胜任审计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教师应当掌握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多媒体、自媒体等技术,常规计算机软件操作方法与网络先进技术,借助认知重构的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在教学内容、框架结构、逻辑关系、依据标准、实训实践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而学生对审计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技能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需要通过完善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来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 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迁移理论,完善教学内容。一是针对教材建设落后、选择版本较少,增加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实施指南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学、逻辑学、心理学、IT 项目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二是针对案例较少、陈旧,丰富教学案例库[5],选用典型、真实、具有时代特征的案例,采用单一案例与大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加快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三是大力推进实验实训课程建设。积极改进实验室条件,建立多样化的实践、实训基地,使用审计实训软件和审计模拟软件,提高动手能力。

表1 传统式教学与沙盘式教学的差异分析

运用迁移理论,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 教学方法,建立 “学生自学—教师辅学—实践助学” 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导作用。其次是创设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沙盘式情境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既能增强教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创设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即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综合性的课题,既涵盖已有的会计知识,又包括将学的审计知识,课题研究式教学法能督促学生开拓思维、改变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这种课题也能通过知识点的共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求知的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有赖于教师的启发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审计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的理解,通过透析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案例来阐述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等审计知识,在会计账务处理和审计循环流程的对比分析学习中实现认知结构的相互迁移。因此作为审计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为其提供恰当的情境,真正发挥启迪和巩固的效果。

沙盘式情景教学法,即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学模具,融入真实完整的案例,运用检查、监盘、观察、函证、计算、复核等方法,通过审计主体等分类、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模拟,实现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及审计报告的全过程仿真,然后通过学生相互点评和教师点评,形成参与式、互动式、点评式的教学模式。沙盘式情景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反差,能反馈审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完成程度,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相互迁移,实现巩固会计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意义。传统式教学与沙盘式教学的差异分析如表1 所示。

运用迁移理论,充分考虑认知结构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影响因素,从审计教学角度实现会计知识与审计知识之间有益迁移,能够达到会计与审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会贯通之目的。运用迁移理论,可以提高教师储备,更新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从会计审计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同一业务事项的能力。运用迁移理论,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如创设课题研究式、案例启发式、沙盘情境式教学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改变 “满堂灌” 的传统教学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能动性和渗透性,又能增强教师的职业判断能力。运用迁移理论,通过分析两门课程的耦合关系以及教学与学习目标耦合的充分性,建立 “学生自学—教师辅学—实践助学” 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会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案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