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
2020-09-18叶冬晓
叶冬晓
(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化州 525141)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为观察对象,均经病原菌检测、血常规检查确诊。男患儿56例,女患儿44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7.5±2.5)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7.0±3.0)d。
1.2 方法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用无菌棉拭子在患儿口腔或咽喉部位刮涂,将标本置于支原体培养基,用无菌痰液收集器采集患儿痰液,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情况。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3~5 ml,以3 000 r/min离心处理,分离上清液,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以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选择日本富士赛乐迪亚-麦克Ⅱ试剂盒,在反应板第一孔加入100 μl血清稀释,第二孔加入25 μl血清稀释,至第12孔。在第一孔加入25 μl待检血清,并对所有孔对倍稀释,随后于第二孔加入25 μl未致敏因子,第3~12孔加入25 μl致敏因子稀释倍数(1∶40)、(1∶80)……(1∶20 840),混合后放置在20℃~30℃室内,静置3 h后观察结果。根据不同滴度水平将小儿肺炎分为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检出情况。微生物快速培养基颜色由红色转为黄色为阳性,培养基若无颜色变化则为阴性。血清学检验显示总IgE含量>60 IU/ml为阳性。根据MP抗体检验结果分组,血清中致敏颗粒1∶40为阳性;支原体抗体滴度1∶40~1∶80为低滴度;支原体抗体滴度>1∶160为高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儿两种方式的阳性检验结果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出总阳性率为84.0%,高于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的总阳性率81.0%,但两种检验方式的检出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儿两种方式的阳性检验结果比较 例(%)
2.2 不同病程患儿两种方式的阳性检验结果
病程≥7 d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阳性检测率低于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病程<7 d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阳性检测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病程患儿两种方式的阳性检验结果比较 例(%)
2.3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
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分组对比,肺炎支原体抗体低滴度组与高滴度组血清总IgE阳性检出率高于阴性组,高滴度组血清总IgE阳性检出率高于低滴度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Tab.3 Examination resul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antibody and serum IgE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在机体中既是感染源,也是过敏原,患儿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能发生扁桃体炎、肺炎等病症。同时肺炎支原体会刺激体内IgE水平增高,患儿呼吸道表现出炎症高反应,继而出现咳嗽症状[2]。早期诊断可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发展。近年来,临床常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等方式,对提高临床诊断率有着积极意义。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可通过快速生长因子促进培养基中病原微生物的分解与增殖,产生大量氢离子,在不经穿刺情况下即可完成标本采集,是临床常见的检测方式。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主要借助试剂盒的作用,使受检血清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固相状态下硝酸纤维素膜上肺炎支原体发生反应,达到阳性检测结果[3]。
通过对比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水平检测两种方式显示,两种检测方式的总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大。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在不同检测方式下的阳性率对比,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对低龄患儿发病初期肺炎支原体阳性检验灵敏度高。但由于支原体培养时间长,检测中容易受多种微生物的影响,在对低龄患儿检测中易出现假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测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单,受外界因素影响小,检测时间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提高了肺炎检出的准确性[4]。
对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可缩短肺炎的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