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2020-09-18王丽丽
王丽丽
肺栓塞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率居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之后,且近几年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年轻化[1]。多种因素均会引起血栓,并集聚在血管中,随着血小板数量的不断增加,极易产生分支或者肺动脉阻塞,会严重影响肺循环功能,最终产生肺栓塞[2]。现阶段临床针对此种疾病主要以溶栓和抗凝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集聚于血栓表面,进而起到预防阻塞作用。以往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但是该药物监测复杂,易产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导致临床疗效欠佳[3]。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低分子肝素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进而本次选择了本院2017 年4 月~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70 例肺栓塞患者为实验对象,并对栓塞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本院2017 年4 月~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70 例肺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其中,实验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7~77 岁,平均年龄(56.8±6.9)岁;病程1~9 d,平均病程(5.1±1.4)d。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9~77 岁,平均年龄(57.4±6.6)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3±1.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经肺动脉CT 血管造影技术(CTPA)检查全部确诊,并和欧洲心脏病学会2008 指南中的相关标准相符[4]。患者和家属均知晓并同意本次实验内容,该实验获得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精神意识严重异常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本次实验药物禁忌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通过普通肝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1)治疗,具体治疗操作:静脉注射80 U/kg,之后按照患者体重以18 U/(kg·h)进行静脉泵注,按照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适当调节肝素用量,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 倍,稳定2 d 后使用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口服,2.5 mg/d,适当调节用药剂量且以国际标准化比值为准,当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正常值的2~3 后,稳定2 d 后停止使用肝素。
1.3.2 实验组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9)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操作:根据患者体重以100 IU/kg 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间隔12 h 皮下注射1 次,3 d 后使用华法林,口服,2.5 mg/d,适当调节用药剂量且以国际标准化比值为准,当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正常值的2~3 后,稳定2 d 后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D 二聚体、PCO2、PO2、pH 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气分析全部恢复正常,肺动脉造影提示,无缺损肺段数,或者<1 个;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经肺动脉造影提示,缺损肺段数减少>50%;无效: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或加重,经肺动脉造影提示,缺损肺段数无变化或增加[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 二聚体、PCO2、PO2、pH水平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 二聚体、P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O2、pH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 二聚体、PCO2、PO2、pH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 二聚体、PCO2、PO2、pH 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n(%)]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n,n(%),]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n,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肺栓塞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主要指体循环的多种栓子脱落后对肺动脉或者分支造成阻塞所致的呼吸循环异常,也属于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6]。在肺栓子中最为常见的为血栓,由于此种原因所致的栓塞也属于肺血栓栓塞,发病后患者会突发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面色苍白、虚脱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昏迷、抽搐、恶心、倦怠、焦虑不安等脑缺氧症状。该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有临床调查数据显示,该疾病的死亡率在20%~30%,若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可将死亡率降低至8%以下[7]。现阶段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常开展抗凝治疗,此种治疗方案非常适合治疗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
以往临床中常通过普通肝素治疗,该药物结合抗凝血酶-Ⅲ以起到抗凝功效,此外还会消灭活凝血因子Ⅸa、Ⅺa、Ⅻa、Ⅹa、Ⅱa,以显著提升抗凝功效。但是此种药物不能皮下注射,为了监测使用剂量和判定疗效,需密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操作复杂且极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是现阶段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凝药物之一,属于一种普通肝素短链剂,能够结合抗凝血酶-Ⅲ,且只保存抗凝血因子Ⅹa[8]。相对普通肝素来说,低分子肝素可强有效的灭活Ⅹa 因子,然而抗凝血酶功能稍弱。此外该药物还存在较高的生物利用率,是由于该药物可减少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半衰期也较长,且高于普通肝素的2~4倍。此种药物通过皮下注射就可被有效吸收,且无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使用简单。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 二聚体、P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O2、pH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低分子肝素效果较好,该药物不会对血小板功能造成较严重影响,会明显减少出血情况,该药物价格虽然高于普通肝素,但是用药方式简单,明显缩短了治疗和住院时间,进而有效减少总体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肺栓塞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减少治疗费用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