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2020-09-18曾旭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入路结肠根治术

曾旭龙

结直肠癌为临床一类较为多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具备发病率较高及致死率较高等特征[1],该病随着我国老年化进展,其发病数具备一定增加趋势。既往的临床多采取常规开腹术式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但该类手术多会对血管近端行高位结扎,处理肠系膜动脉较为困难,具备较高的手术技术要求,且容易发生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提出[2],腹腔镜技术近年获得一定发展,且在腹腔镜引导下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具备出血小、创伤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当前该类术式又可分为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两种,针对两者实际临床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3],此次采取侧方入路及中间入路两类术式为探究其实际效果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 例,依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71 岁,平均年龄(48.81±7.40)岁;病程6.6 d~4.8 个月,平均病程(2.94±1.64)个月;病灶位置:结肠15 例,直肠6 例,右半横结肠8 例,肝区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72 岁,平均年龄(50.24±7.26)岁;病程6.9 d~4.9 个月,平均病程(2.94±1.64)个月;病灶位置:结肠12 例,直肠5 例,右半横结肠10 例,肝区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 版)》[4]诊断及手术标准者;②经相关影像学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相关病灶处于横结肠近肝区、结肠肝区、升结肠及回盲区者;③经电子结肠镜检测为肿瘤单发,且癌胚抗原、特异性肿瘤血清指标表达为恶性肿瘤者;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术前测定伴肠穿孔须立即开展手术者;②存在既往的结直肠手术治疗史者;③严重内分泌、血液系统及免疫性疾病患者;④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⑤病灶转移且无法完全切除者;⑥妊娠期或处于产期者;⑦无法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采取脚部较高位置,建立气腹及腔镜,探测腹部位置,向上腹区域推送肠组织及横结肠网膜,变更体位为头部较高位置,向左房牵引小肠,隔断胃结肠韧带及肝结肠韧带,将右边结肠游离后,对根部血管进行结扎并清除淋巴。再次变更体位为平卧位,于患者肚脐中部作直径约5 cm切口,游离肠管拉出并切除,将回肠及横结肠采取吻合器处理后,冲洗腹腔,缝合创口,并置入引流管。观察组采取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全麻后,采取脚部较高位置,建立气腹及腔镜,探查腹部组织,于肚脐左侧行穿刺后选择恰当操作孔,取头部较高位,推进网膜于头侧方向,牵引横结肠,移动小肠,并确定肠系膜血管位置,随后对右结肠血管行根部断扎,并清理淋巴结,离断韧带后,变更体位为头低位,推移小肠及结肠,切开右侧腹膜,游离盲肠部,再行右半肠游离,随后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4.1 癌活性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1 d 以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设置离心速率为2000 r/min,时间为20 min,设置100 为对照组目的蛋白量,计算观察组癌活性指标,包括PLK1、Xiap、TK1、Livin。

1.4.2 手术指标 术中观测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清除数。

1.4.3 恢复情况 术后恢复速度比较,记录患者治疗时长,具体包含排气时间、住院时长、排便时间、镇痛时间4 项。

1.4.4 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进行为期2 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状出现情况,具体包含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癌活性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癌活性指标PLK1、Xiap、TK1、Livi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长、排便时间、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癌活性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癌活性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为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其主要指患者结肠、直肠处发生癌变形成的一类病症,临床针对该病主要施行外科手术[5],其中常规的开腹手术作为既往较为常用的一类治疗术式虽具备一定疗效,但其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而腹腔镜的普及对这一现象有所改观,其不但具备清晰的手术视野[6],且具备较好的淋巴清除率,此次采取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已获取理想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癌活性指标PLK1、Xiap、TK1、Livi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中间入路根治术具备更好的术中指标及优秀的癌细胞清除效果。分析认为,腹腔镜手术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患者病灶清除情况[7],或血管结扎及系膜清除情况。就中间入路根治术而言,其在手术过程中须处理患者肠系膜血管,因此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高[8]。但其经中间入路,可更为清楚的定位系膜间隙[9],并较好地切除病灶血管,降低病灶转移风险,具备对血管根部的切除价值更大,最终有效切除淋巴[10]。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的排气时间(2.54±0.85)d 短于对照组的(4.56±1.0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长、排便时间、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中间入路腹腔镜具备较高安全性。究其原因,中间入路可较完全地切除患者病灶血管并进行阻断,再对肠管行相关游离处理[11],不接触病灶即可切除淋巴,降低扩散风险。而其经先处理血管[12],可更好的降低游离出血情况,进而降低并发症感染风险[13]。该术式虽恢复情况基本同侧方入路大致相同,但其具备更短的排气时间,且并发症更少,具备更高的安全性[14]。

综上所述,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侧方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清除疗效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猜你喜欢

入路结肠根治术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