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低渗透油藏周期性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2020-09-18李承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驱驱油周期性

李承龙,张 宇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 大庆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长垣外围油田储层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经过长期开采,储层层内、层间矛盾加剧,特殊的地质特征严重影响了外围油田稳产。从2010 年开始,通过实施井网加密、注采系统调整等措施,部分区块开展调驱、调剖试验,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但近年来措施调整潜力逐渐减小,区块含水率升高、低效井增加、递减较快,油层层内、层间矛盾进一步恶化,亟需转变调整方向,拓展开发方式,增加调整潜力,进一步实现稳油控水的目标。

弱凝胶驱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可适用不同类型油藏[1⁃4],具有选择性进入大孔道,封堵大孔道,增大高渗透区域的渗流阻力,迫使后续液流改向,克服贾敏效应,排除油包气锁住的油,利用黏弹性整体运动形成负压吸油,可将大量油滴汇集成连续的油流,具有黏弹性,可驱替油藏深部剩余油等作用[5],且弱凝胶稳定性较好[6⁃7],成本较低,能满足油藏大剂量深部调驱的需要[8⁃9]。

目前传统的注入方式单一,限于连续性注入。如果对中低渗透油藏采取连续性注入方式,将导致注入端压力大幅度上升,地层遭到严重破坏[10],影响调驱剂注入量及开发效果[11⁃15]。因此,结合长垣外围油田中低渗透油藏特点,开展周期性深部调驱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传统调驱方式与周期性深部调驱方式的驱油效果,揭示周期性深部调驱机理。以长垣外油田葡萄花油层A 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周期性弱凝胶深部调驱现场试验,探索相关技术调驱效果,为改善长垣外围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1 周期性深部调驱室内实验

周期性深部调驱技术是在弱凝胶调驱机理上,采用多轮次段塞注入方式实现增产的技术。为了揭示周期注入弱凝胶驱油机理及效果,利用长岩心开展弱凝胶与水交替注入驱油实验。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所需原油取自大庆外围油田A 区块,45 ℃条件下原油黏度为5.9 mPa⋅s,实验用水(配制A 区块现场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9 230.2 mg/L,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 万,质量浓度为800 mg/L,聚交比为30∶1 的凝胶体系,实验温度为45 ℃,弱凝胶体系成胶后黏度约为7 000 Pa⋅s。实验岩心为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而成的3 层非均质人造岩心,高、中、低渗透层的气测渗透率分别约为250×10-3、150×10-3、50×10-3μm2,平 均 渗 透 率 约 为150×10-3μm2。岩心外观尺寸为:宽×高×长=4.5 cm×4.5 cm×30 cm。

1.2 实验步骤

(1)饱和水:将岩心抽真空,向岩心注入配置好的地层水,当注入压力恒定时,岩心饱和模拟地层水,根据饱和地层水量计算岩心孔隙体积。

(2)饱和油:向岩心中注入模拟油,当注入压力恒定时,根据驱替出的水量计算岩心含油饱和度。

(3)水驱:向模型中注入地层水,驱替模拟油,驱替速度设定为1.5 mL/min,直至产出液含水率达到100%,记录注入压力及产油、产水情况。

(4)调驱:向模型中注入弱凝胶,驱替速度设定为1.5 mL/min,记录注入压力及产油、产水情况。

(5)后续水驱:继续注入模拟地层水,直至产出液含水率达到100%,记录注入压力及产油、产水情况。

1.3 实验方案

共进行了3 组岩心驱油实验(见表1),分析了不同注入轮次、不同注入方式下对调驱效果的影响。1 号岩心连续注0.30 PV 弱凝胶,再后续水驱至含水率为100%;2 号岩心注入2 个轮次的弱凝胶和水段塞,再后续水驱至含水率为100%;3 号岩心注入3个轮次的弱凝胶和水段塞,再后续水驱至含水率为100%。

表1 驱油方案设计及结果Table 1 Oil displacement scheme design and results

1.4 实验结果

图1 为岩心驱油实验动态曲线。由表1、图1 可以看出,针对中低渗透非均质岩心,弱凝胶深部调驱效果显著,可在水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周期性深部调驱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调驱方式效果,1 号岩心调驱阶段提高采收率为23.1%,2 号和3号岩心调驱阶段提高采收率分别为26.9%、28.7%;在整体效果方面,与1 号岩心相比,2 号岩心采收率增幅为3.6%,3 号岩心采收率增幅为5.3%;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采收率增加,与2 号岩心相比,3 号岩心采收率增幅为1.7%;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含水率降幅逐渐变小。

1.5 机理分析

针对中低渗透非均质油层,采用周期性深部调驱方式,可明显改善弱凝胶驱油效果。注入第一轮次弱凝胶,纵向上弱凝胶会优先流入高渗透层,增大高渗透层的渗流阻力,迫使后续注入水流入中低渗透层;平面上,弱凝胶沿着高渗透区域流动,增加高渗透区域的渗流阻力,使后续注入水发生液流转向,扩大波及面积,同时弱凝胶具有黏弹性,可流入油层深部,驱替深部原油。随着凝胶黏度的增大,也增大了地层压力。注入第二个轮次弱凝胶,在平面上和纵向上保持高渗透区域的渗流阻力和地层压力,由于水的黏度较低,在高注入压力下,后续注入水更容易进入中低渗透油层,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液量,实现对中低渗透油层的有效动用。传统的深部调驱方式重点动用中渗透层,而无法实现低渗透层的有效动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周期性深部调驱方式可在有效动用中渗透层的基础上,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弥补传统调驱方式的不足。

图1 岩心驱替实验动态曲线Fig.1 Dynamic curve of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2 实例分析

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A 区块含油面积为1.4 km2,地 质 储 量为92.33×104t,空 气 渗 透 率 为168×10-3µm2,注 采 井 数 为8 注12 采,注 采井 距 为250 m,有效厚度为7.8 m。截止到2017 年4 月,综合含水率为88.4%,水驱采出程度为21.3%,累积产油为19.7×104t,累积注水为61.85×104t,平均单井日产油量为1.1 t/d,采油速度为0.47%/a。试验区开发后期产油量递减很快,含水率迅速上升,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水驱效率降低。为解决层间、层内矛盾,提高采收率,于2017 年5 月开展弱凝胶周期性深部调驱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注入调驱剂0.084 PV,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700 万,质量浓度800~1 000 mg/L,聚交比为39∶1,共两个轮次。

2.1 第一轮次调驱

考虑注入过程中剪切、热解、地层吸附等作用,结合试验区地质特征,设计第一轮次注入调驱剂0.048 PV。试验区从2017 年5 月-2017 年10 月,开展第一轮次弱凝胶调驱试验,试验效果显著(见图2)。

图2 试验区日产油量和含水率关系Fig.2 The relation of daily oil production and watercontent curve in test area

2.1.1 注入压力上升 注入调驱剂阶段,注入压力初期大幅度上升,后期逐步趋于平稳,平均单井压力为12.4 MPa,较调驱前上升了5.2 MPa。注水阶段,提高了注水量,地层压力平稳下降。

2.1.2 储层动用状况明显改善 注入调驱剂过程中,高渗透层吸液量得到很好控制,中低渗透层的吸液比例提高。完成凝胶注入10 d 后,测试4 口井的吸水剖面。结果表明,高渗透层的吸水比例由调驱前的52.7% 下降到39.6%,中渗透层吸水比例由37.5% 提高到44.9%,低渗透层吸水比例由9.8%提高到15.5%。

2.1.3 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截止到2018 年3 月,试验区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调驱前的1.1 t/d 上升到1.8 t/d,含水率由88.4% 下降到83.7%,下降了4.7%,阶段累积增油9 510 t,阶段提高采收率1.03%。 其中,共有8 口井明显见效,见效率为66.7%,与见效前相比,见效井平均日产油量由1.0 t/d 上升到2.2 t/d,含水率由90.4% 下降到82.9%,下降了7.5%。

2.1.4 递减率得到良好控制 弱凝胶深部调驱有效控制了油藏含水上升率,保障了试验区有效开发。与2016 年相比,水驱指数由0.34 提高到0.52,自然递减率由4.27% 降到1.22%,采油速度由0.47% 提高到1.28%。

2.2 第二轮次调驱

试验区从2018 年4 月-2018 年7 月开展第二轮次弱凝胶调驱试验,注入调驱剂0.036 PV。

2.2.1 注入压力上升 第二轮次注入调驱剂阶段,注入压力初期上升较快,后期逐步趋于平稳,截止到2019 年1 月,平均单井压力上升了0.6 MPa。注水阶段,提高注水量,地层压力平稳下降。

2.2.2 低渗透层动用状况改善 低渗透层的吸液比例进一步提高。完成凝胶注入10 d 后,测试4口井的吸水剖面。 结果表明,与第一轮次调驱相比,低渗透层吸水比例由15.5% 上升到17.2%,提高了1.7%。

2.2.3 增油降水效果较明显 截止到2019 年1月,试验区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调驱前(2018 年3月)的1.7 t/d 上升到1.8 t/d,含水率由88.3% 下降到85.8%,下降了2.7%,阶段累积增油5 817 t,阶段采收率提高0.63%。其中,共有5 口井明显见效,见效率为41.7%。

3 经济效益评价

试验区自2017 年5 月调驱以来投入费用共计1 630 万元,操作成本共计1 886 万元,总投入为3 516 万元,目前区块累计增油15 327 t,按照不同原油价格进行经济效益评价(见表2)。从表2 中可以看出,当原油价格在50 美元以上时,现阶段投入产出比均大于1,说明在一定的国际原油价格条件下,试验区实施调驱是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

表2 试验区调驱经济效益评价Table 2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of the pilot area

4 结 论

(1)室内实验表明,针对中低渗透油藏,周期性深部调驱效果好于传统调驱方式效果。

(2)传统调驱方式主要提高中渗层的动用程度,而周期性深部调驱可在动用中渗透层的基础上,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

(3)矿场试验验证了周期性深部调驱的适用性,可有效提高中低渗透油藏采收率。

(4)对于中低渗透油藏,可优化调驱体系质量浓度、注入量、注入轮次,增加轮次凝胶体系质量浓度,适当提高每轮次后续注入水的速度,以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水平,从而减少调驱效果逐次递减的程度。

猜你喜欢

水驱驱油周期性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N80钢的腐蚀规律研究
低渗储层不稳定注水实验研究
水驱前缘测试技术在薄层油藏调驱中的应用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浅析BQ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油田区块的最优驱替开发方式决策: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问题